专栏名称: 债市研究
大家一起来搞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债市研究

走近山东城投——青岛篇

债市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7-31 10: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承接全国城投定融/类定融业务,业务合作添加微信ibonds2

A:青岛两家AAA城投寻找非标资金,信托/租赁/保理/小贷/银行流贷均可,有兴趣直接资金方请添加微信ibonds2私聊

B: 江苏数家AA城投寻找非标资金,信托/租赁/保理/小贷均可,有兴趣直接资金可以合作,当地一般预算收入均超30亿,大部分可以提供AA+担保

C: 寻找 城投点心债销代销机构(募集离岸人民币,预期收益6%起,10万美金起投) ,OFC私募基金产品已经搭建好,有兴趣的私聊微信ibonds2,另承接点心债dtdj,折价过券

投资要点

◾ 青岛市下辖7个市辖区,3个代管县级市。市辖区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以及即墨区;代管县级市包括胶州市、平度市以及莱西市。 经济方面, 2023年,青岛市GDP在山东省16地级市中位列第1,人均GDP位列第2,区域经济实力较强,2023年黄岛区GDP突破5000亿元,发展势头强劲。 财政方面, 青岛市近6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均显示出增长的趋势,政府性基金收入和财政自给率有所波动,税收占比稳定在70%以上。债务方面,近6年,青岛市债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一般债余额呈一定缓慢上升趋势,专项债规模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


人口方面, 青岛市人口密度位列全省第二名。近五年来,青岛常住人口持续上升,除平度市、莱西市和市南区外,多数区县的常住人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方面, 打造一流产业集群,改造传统四个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快速崛起,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上市公司方面, 截至2024年5月底,青岛市共有66家A股上市公司,分布于9个区县。 区县间上市公司市值差异较大。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与青岛市支柱产业存在偏差。 家用电器的上市公司行业市值较高但数量较少,机械设备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但市值偏低。


不同园区主导产业存在差异。 青岛市现有园区14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8家,省级开发区6家。园区主导产业各有不同,国家级园区主要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省级开发区主要为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


◾ 山东省各地级市中, 青岛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位于中上游。 2018到2023年,青岛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呈现上升趋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在2021年和2022年有所下降,但在2023年反弹至12.56%。2018年到2023年,青岛市金融机构存贷比持续上升,从99.86%上升至111.19%。 青岛市共有银行2家,1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两家银行皆上市。 本土银行中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存量债余额为1013.51亿元,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存量债余额为775.60亿元。


在金融资源方面, 青岛市省内股份行数量位列第一,共有10家一级分行、3家二级分行和230家支行。股份行分支行在市南区、市北区和崂山区设立数量较多,分别为49、48和41家。


土地市场方面, 分区域来看,2023年青岛市土地成交主要集中在主中心城市中的黄岛区和城阳区以及重要增长极平度市。量价综合角度下黄岛区土地成交热度较高;从成交价款和溢价率来看,2023年较上年土地成交价款有较大幅度下滑,主中心城市崂山区、市北区和城阳区溢价率两年来都处于全市较高水平,其余区域溢价率均低于0.5%,多数土地出让以底价成交。


截至2024年5月底,青岛市共有59家平台,尚有存续债625只,合计规模4576.53亿元。 区域方面,崂山区和李沧区估值水平均超过3%,其中崂山区的估值水平最高,达到3.36%。青岛市各区域中市属平台估值水平最低,为2.29%。


风险提示:1)城投平台口径判定存在一定主观性;2)公开信息披露不完整或不及时;3)城投政策变化超预期;4)数据提取失误。


本文为《走近山东城投》系列第三篇。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陆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本文梳理了青岛市及下辖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相关城投平台进行重点分析,以供投资者参考。


一、 区域概况

1、 经济财政与债务水平

区域总览

青岛市为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东濒临黄海,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青岛作为山东现代化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海洋经济发达,经营活力较好,目前已形成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 [1]


青岛市下辖7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 市辖区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以及即墨区;代管县级市包括胶州市、平度市以及莱西市。

市南区 [2] 是青岛市重要的中心城区,承接了最为优质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发展环境。辖区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39家,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总量突破489亿元,居全市首位。辖区内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5所与海洋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机构,集中了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海洋科研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9家、高新技术企业272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连续2年入围全国创新百强区。市北区 [3] 拥有百年港口、百年火车站、百年汽车站、百年海关、百年烟草、百年公交等民族工业遗产,是“百年青岛”历史文化的传承地,区内集聚了啤酒、纺织和家电等现代民族工业。

李沧区 [4] 是青岛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商业名区,兴商传统浓厚,李村商圈总商业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是山东省最大的商圈。近年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方向,已培育出中瑞车联、九五数科等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企业,获评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

崂山区 [5] 是青岛市旅游资源聚集区和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崂山风景名胜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和金家岭金融区4个国家级的政策性区域,并设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及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培育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中国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中国高端电缆第一品牌——汉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拥有卡奥斯、特来电等“独角兽”企业7家,拥有上市公司13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黄岛区 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隅 [6] 。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是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享有省级管理权限,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城阳区 [7] 聚集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拥有康复大学等一批高校及中科院软件所青岛分所等25家科研院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人才总量超过25万,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与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5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是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同15个日韩城市建立了官方交流机制,韩国驻青领事馆等246家韩国官方机构、商协会常驻城阳。 即墨区 [8] 以服装市场为产业特色,拥有“中国针织名城”“中国童装名城”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同时拥有即发、金王、森麒麟、酷特智能、即墨老酒、海立美达、云路新能源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骨干民营企业。依托坐落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落户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国字号”科研机构28家,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24所,市级以上创新平台77个,成为首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胶州市 [9] 历史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秧歌之乡、中国剪纸之乡、首批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等称号拥有全省唯一一座4F级国际机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省唯一的空港综合保税区;拥有全省唯一集装箱中心站——上合多式联运中心,常态化开行24条国内国际班列,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48个城市。

平度市 [10] 地处山东半岛咽喉地带,距青烟潍三市主城区均100公里左右,是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县级市。平度市资源丰富,粮食产量连续10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已探明石墨储量4亿吨、约占全国1/3,黄金储量49亿吨、是全国黄金生产十强县市。平度市以机械配件、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特色化工为四大主导产业,聚集美国万汇、日本三菱化学、韩国东和汽车轮毂及海信、青啤等来自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万余家企业。 莱西市 [11] 基于区位优势,获批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定位“胶东半岛次中心城市”,目前发展出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石墨新材料、绿色建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食品饮料产业为主,富有莱西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6+1”现代产业体系。

区域经济概况

2023年青岛市GDP位于山东省第1位,GDP为15760亿元,同比增速5.9%,人均GDP和GDP增速同样位于全省前列,经济财政实力较强。2016年至2023年,青岛市GDP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受“四经普”山东省GDP调减幅度较大以及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GDP增速有所波动,2020年增速为3.7%,首次跌破5%,到2021年GDP增速有大幅回升。总体而言,近3年GDP平均增速在6%以上,地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分区域来看,2023年青岛市黄岛区以5003.4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市第一;GDP总量位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之间的包括胶州市、即墨区、市南区、城阳区、市北区和崂山区;GDP总量低于1000亿元的有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从增速上看,黄岛区、胶州市和崂山区的GDP复合增速均大于7%,市南区、市北区等多数区域增速位于5%以上,只有城阳区和李沧区增速低于5%。总体上看,青岛市所有地区GDP增速均较为平稳,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韧性。

区域财政实力

2023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37.8亿元,位列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5.1%;政府性基金收入530.83亿元,位列全省第1位,同比下降了40.8%,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对总体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12]。近6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变动趋势较为平缓,平均增速为4.3%,政府性基金收入从2020年开始呈下降趋势,2023年下降最多,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及疫情等因素影响,土地交易量减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较多。

从收入支出关系来看,2023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37.8亿元,支出为1718.95亿元,财政自给率为77.83%。同时,青岛市税收占比为75.2%。近6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支出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预算收入支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2018年以来财政自给率有所波动,税收占比较稳定,保持在69%以上。

2023年,青岛市土地出让收入为412.57亿元,位列全省第2位,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例为77.72%,位列全省第15位。2020年至2023年,青岛市土地出让依赖度(土地出让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预算收入来看,2023年青岛市各个区县中,李沧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呈现较高增速,市南区呈现出负增长外,城阳区与前一年水平基本持平;除去未获取到的区县数据,仅有崂山区在2023年实现了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正增长,其余区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在2023年均有所下降。从债务水平上看,2023年,黄岛区、城阳区和胶州市的一般债余额较高,其中城阳区的一般债务率较高。平度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低,同时一般债余额也较高,使得一般债务率也呈现较高水平;黄岛区的专项债余额较高,但由于其政府性基金收入也相对较高,专项债务率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而莱西市和即墨区由于其政府性基金收入较低,专项债务率呈较高水平。


区域债务水平

从显性债务水平来看,2023年,青岛市政府债务限额为3650.95亿元,债务余额低于该限额,共计3620.1亿元,其中一般债余额为1076.97亿元,专项债余额为2543.12亿元,均处于全省较高水平。债务率在山东省处于较低水平,为193.73%。近6年,青岛市的债务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以来增速较快,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是债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2、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

人口分布

2023年数据显示, 青岛市常住人口为1037.15万人 [13] ,人口密度相较省内其他城市稍高,位列全省第二,约为937.41人/平方千米。近五年来,山东常住人口规模处于上升态势,青岛市同样呈现人口上升的趋势。此外,其余各区域情况不尽相同,位于山东东部与中部城市多数呈现人口数量上升的态势,山东西部城市人口数量则总体下降。 2019-2023年山东各地市中青岛市的复合人口增速是全省第三,为1.11%。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岛市2020年常住人口1010.5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71.51万相比上升15.96% [14] 。人口最多的为黄岛区,合计191.37万人口,占比18.94%。此外,人口数量位列二三的是即墨区和平度市。

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青岛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常住人口于2022年达最大值1034万人,户籍人口于2022年达最大值854万人。近五年来,青岛市常住人口持续上升,除平度市、莱西市和市南区外,多数区县的常住人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来看,山东省各地市均以二、三产业为主, 其中青岛市已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从第三产业占比来看,青岛市在山东省位列第一。2023年,青岛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92.75亿元,占比3.13%,第二产业增加值5268.39亿元,第二产业占比为33.4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999.20亿元,占比为63.45%。 青岛市目前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 青岛市 [15]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高端软件、大数据、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基础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推动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从2020年开始至2023年维持正增速,但增速较缓。

青岛市各区县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各有侧重。 部分区县以第三产业为核心,例如市北区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9.75%。 市北区 [16]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位于市北区湖岛街道瑞海北路1号、5号,规划占地面积约1017亩,以“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谷”为总指引,打造引领环渤海AI创新要素流动的新标杆项目,其中北地块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区,规划占地面积约296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将依托稀缺海岸资源,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动态生长、绿色低碳”为规划理念,打造产城深度融合,生态花园宜居宜业的园区。下一步,市北区还将引进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军项目,着力打造行业龙头和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赋能青岛实体经济提档升级,蹚出一条老城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部分区县的第二产业较为发达,例如城阳区的第二产业占比为49.33%,即墨区第二产业占比48.63%,胶州市第二产业占比46.20%。 青岛把集成电路产业摆在新兴产业发展重要位置,竞速“芯”赛道,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城阳、胶州、即墨三区都为布局中的“一级” [17] ;青岛汽车产业新城 [18] 位于即墨主城区北部,烟青一级路两侧,总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是即墨加快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的现代制造产业新城,是青岛市确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唯一专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胶州市《关于着力打造一个千亿级产业链、重点培育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意见》指出 [19] ,胶州市将加强规划引导,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园区集聚、向品牌化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1个千亿级高科技机电产业链,重点培育家电产业、冷链产业、风电产业、数字化装备产业、锅炉及辅机产业、金属结构制造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布局与规划

“十四五”阶段,青岛市将打造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五个一流产业集群,并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在打造一流产业集群方面,青岛市以全面增强产业集群能级和竞争力为目标,全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改造传统四个传统优势产业方面,青岛市将加快改造提升步伐,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实现生产制造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变、产品供给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变、产业生态向特色化时尚化转变。

在培育壮大三个新兴产业方面,青岛市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抓手,立足青岛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三个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快速崛起,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上市公司区域及行业分布

青岛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在山东省位于第二。截至2024年5月底,青岛市共有66家A股上市公司,分布于9个区县,其中城阳区15家,崂山区14家,黄岛区11家,即墨区9家,胶州市7家,市南区4家,市北区3家,李沧区2家,平度市1家。

区县间上市公司市值差异较大。 城阳区和崂山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崂山区上市公司总规模最大,14家上市公司市值总计为3517.49亿元。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市南区未达到千亿规模,李沧区、平度市未达到百亿规模,平度市上市公司市值总计仅为21.05亿元。

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与青岛市支柱产业对应有较大的偏差。 家用电器的上市公司行业市值最多,市值之和达到2994.73亿元,占青岛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7.39%,但数量仅只有3家,占青岛市上市公司数量的4.55%;反之机械设备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数量之和达到12家,占青岛市上市公司数量的18.18%,但行业市值仅只有425.47亿元,占青岛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31%。

园区一览

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发布的《山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0] 为基准, 青岛市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4家, 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4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 ,是山东省青岛市的 国家级高新区 ,于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0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区。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位于青岛市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向高端聚焦、向国际化聚焦、向市场份额大的行业聚焦,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方向,实施六大产业发展工程,累计引进项目重点产业项目935个,总投资2176亿元。六大产业全部获批国家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工程”被科技部列入“创业中国”行动计划。

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 [22] 于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是青岛市最早的6个省级开发区之一 ,托管面积为67平方公里。环海开发区内现有企业约3000余家,包括来自韩国、日本、美国、丹麦、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丹麦马士基(MAERSK)、法国圣戈班等也已落户开发区,行业遍布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开发区的产业指导定位为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孵化企业等,实现新旧产业协调发展。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23] 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85年3月动工兴建, 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改革后全域管辖面积478平方公里。经过近40年开发建设,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发展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区之一,以占青岛市4.2%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3的进出口、1/4的规模工业总产值、1/5的GDP、1/6的实际使用外资。2020年以来,先后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示范试点、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综合发展水平连年位居全省开发区(高新区)首位、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列,获评“2021年中国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十大开发区”。


3、金融资源与土地市场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2023年, 青岛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为3.01万亿元,增速在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8位,总量在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位。2018到2023年,青岛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和2022年增速下降,2023年增速有所反弹,达到12.56%,贷款余额稳定增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资金吸引能力、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2023年,青岛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71万亿元,在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中位于第2位。 存贷比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内商业银行的资金是否投入实体,是否用来解决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问题。2018年到2023年,青岛市银行存贷比(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持续上升,从99.86%上升至111.19%。

主要银行机构

青岛市本土银行数量的相对较少,全市共有银行2家,1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2家银行全部上市。 截至2024年5月末,本土银行中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存量债余额1013.51亿元,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存量债余额775.60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情况

在山东省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方面,青岛市省内股份行数量位列第一,共有10家一级分行、3家二级分行和230家支行,青岛、济南、烟台市的股份行数量位列山东省前三名。青岛市各区县股份行数量方面,股份行分支行在市南区、市北区和崂山区设立数量较多,分别为49、48和41家,其中一级分行仅在市南区和崂山区设立,二级分行仅在崂山区和黄岛区设立。

青岛市中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即墨区和胶州市设有股份行网点,而其他5个区县未设股份行网点。其中,崂山区和市南区各有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网点,黄岛区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网点,即墨区有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网点,胶州市有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网点。

土地市场

土地市场成交情况分区域来看,2023年青岛市土地成交主要集中在黄岛区、城阳区和平度市。量价综合角度下黄岛区土地成交热度较高,成交面积为376.51公顷。具体来看,主中心城市中的黄岛区和城阳区2023年土地成交面积合计490.92公顷,占全市成交面积的55%,其余成交土地主要分布在重要增长极平度市,为122.86公顷。主中心城市中的崂山区和市北区虽然2023年土地成交面积不大,但平均成交地面价格位列全市前二,分别为43398元/㎡和18735元/㎡。

从成交价款和溢价率来看,2023年和2022年青岛市土地成交价款合计分别为346.70亿元和607.14亿元,2023年较上年土地成交价款有较大幅度下滑;2023年和2022年全市土地平均溢价率分别为1.5%和1.4%,2023年较上年溢价率轻微上升。其中,崂山区、市北区和城阳区溢价率两年来都处于全市较高水平,2023年溢价率分别为3.7%、1.5%和1.2%,其余区域溢价率均低于0.5%,多数土地出让以底价成交。


[1]资料来源:https://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23-02/21/content_23413462.htm

[2]资料来源:http://www.qdsn.gov.cn/snqswj_8/

[3]资料来源:http://www.qingdaoshibei.gov.cn/qqjs_9/sbgk_9/202203/t20220310_4591333.shtml

[4]资料来源:https://qdsq.qingdao.gov.cn/qdgl_86/qsgk_86/202204/t20220414_5500810.shtml

[5]资料来源:http://qdsq.qingdao.gov.cn/qdgl_86/qsgk_86/202204/t20220414_5500809.shtml

[6]资料来源:http://qdsq.qingdao.gov.cn/qdgl_86/qsgk_86/202204/t20220414_5500808.shtml

[7]资料来源:http://www.chengyang.gov.cn/ygcy/cygk/202111/t20211123_3861735.shtml

[8]资料来源:http://qdsq.qingdao.gov.cn/qdgl_86/qsgk_86/202204/t20220414_5500806.shtml

[9]资料来源:http://www.jiaozhou.gov.cn/hljjz/jzgk/

[10]资料来源:http://www.pingdu.gov.cn/mlpd.shtml

[11]资料来源:https://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23-06/08/content_23452819.htm

[12]资料来源:http://www.qingdao.gov.cn/zwgk/xxgk/czj/flxx/yjs/202402/P020240207616522847988.pdf

[13]资料来源:http://qdtj.qingdao.gov.cn/tongjisj/tjsj_tjgb/202404/t20240417_7967996.shtml

[14]资料来源:http://qdsq.qingdao.gov.cn/szfz_86/qdnj_86/2021b/tjzl1/202209/t20220921_6397495.shtml

[15]资料来源:http://dpc.qingdao.gov.cn/tzgg_45/202204/t20220408_5229552.shtml

[16]资料来源:http://www.qingdaoshibei.gov.cn/qzfxxgkmlx_9/ywxx_9/zwyw_9/202207/t20220722_6280180.shtml

[17]资料来源:http://www.chengyang.gov.cn/zfxxgk/bmfdgknr/zscjzx/ywflxxgk/zsyznzkh/202403/t20240321_7922471.shtml

[18]资料来源:http://www.jimo.gov.cn/szsy/zdqw/gnqzs/qccyxc/gnqjs/202210/t20221019_6456595.shtml

[19]资料来源:https://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12-06/24/content_9290663.htm

[20]资料来源:http://www.shandong.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filename=d5f0fca115be4f8b9e214876722f9e30.pdf

[21]资料来源:http://gxq.qingdao.gov.cn/xxgk_113/index.shtml?searchWord=%E7%AE%80%E4%BB%8B&imageField2=%C2%A0

[22]资料来源:www.qingdao.gov.cn/yfqd/tzqd/tzqy/202010/t20201017_350649.shtml

[23]资料来源:http://qda.qingdao.gov.cn/qqjs/qdkfqjj/202208/t20220821_6318114.shtml


二、 区域平台一览

1、存量债分析

青岛市债务率在山东省内排在首位。以宽口径衡量,其债务率为757%。 具体来看,下辖区县中李沧区、市北区、即墨区和胶州市债务率位列前四,分别为1754%、824%、746%和742%。其余区县债务率水平相对较低,其中崂山区宽口径债务率低于100%。

青岛市估值利差较为稳定,且在省内处于中高分位。以AA(2)样本为比较对象,截至6月21日,青岛市AA(2)利差为51bp,高于东营(44bp)、淄博(44bp)和临沂(38bp),略低于泰安(52bp)和济宁(56bp)。

截至2024年5月底,青岛市共有59家平台尚有存续债625只,合计规模4576.53亿元。区域方面,崂山区和李沧区估值水平均超过3%,其中崂山区的估值水平最高,达到3.36%。青岛市各区域中市属平台估值水平最低,为2.29%。

具体来看,青岛市8家市属平台中有7家的估值水平未超过2.5%,其余1家为青岛海科,估值水平为2.99%,其中青岛地铁在各平台中估值最低,为2.17%,市属平台中青岛国信平均剩余期限最长,为1.72年。青岛市存量债在80亿以上的主体中,城发集团平均期限最长,为1.75年。青岛世园的平均估值最高,达到3.12%,平均剩余期限为0.86年。

2、主体分析

市属平台

市属平台中共有8家平台尚有存量债,分别为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洋科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城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地铁建设和运营的主导企业,青岛市国资委持股94.50%,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共同筹集,以及社会化融资。公司资产以非流动资产为主,债务增长迅速。截至2023年12月,总资产达到3070.3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58%,对外担保比例为3.71%,银行授信额度为2458.32亿元,未使用额度为949.94亿元,显示公司融资渠道畅通。

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青岛市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公司,也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试点企业,青岛市国资委为唯一股东。公司负责市内重大片区改造、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司拥有的高速公路占青岛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比重达60%。截至2023年12月,有息债务为2311.07亿元,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银行授信总额为2040.87亿元,未使用额度为1148.62亿元,备用流动性较为充足。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青岛市国资委(持股90.04%)直接控股的综合性投资集团,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和城市开发建设。公司本部收益主要来自参股公司投资收益及子公司分红。截至2024年3月,主要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51.52亿元,尚需投资25.6亿元。2023年末资产规模较上年增长3.84%,资产以非流动资产为主,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增长50.66%。2024年3月末,银行授信总额为1715.09亿元,未使用余额为1179.25亿元。

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重要的市政公用服务提供主体,负责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等业务,青岛市国资委为控股股东。公司污水处理业务资金需求大,未来资本支出压力显著。融资主要通过银行借款和债券发行,以银行借款为主。截至2023年9月,银行授信额度为996.97亿元,未使用额度为426.66亿元。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较高,有一定短期偿债压力。

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重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承担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等职能,青岛市国资委持股100%。土地开发项目多,投资规模大,回款周期长,资金投入压力持续。截至2023年9月,总债务为857.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35%,短期债务占52.69%,债务结构相对均衡。银行授信额度合计996.97亿元,剩余额度为426.66亿元。

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直管公房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企业,青岛市国资委为唯一股东,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房屋租赁、物业管理等,租赁收入是重要来源。截至2023年9月,自营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额148.24亿元,尚需投资98.23亿元。总债务规模为4.88亿元,包括债券和银行贷款,债务水平较低。银行授信额度为26.35亿元,未使用额度为26.31亿元。

青岛海洋科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是蓝谷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企业,海科控股全资,蓝谷管理局实控。代建工程业务待回款金额大,未来投资规模大。截至2023年3月,主要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91.71亿元,尚需投资27.80亿元。存续债券余额28.30亿元,整体债务负担较重,2024年和2025年到期债务规模分别为10.80亿元和31.93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

青岛城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专注于光伏和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发与运营,青岛城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青岛市国资委实控。拟建项目投资规模大,计划通过自建和股权收购扩张电站。外部融资以银行借款为主,债券融资为辅。截至2023年3月,存续债券本金余额5.00亿元,融资成本约4.27%,非标渠道融资规模余额39.84亿元,融资成本介于3.50%~5.10%之间。



平度市

平度市有3家城投主体有存续债,为平度市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平度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平度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平度市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区域内土地整理、工程代建、基础设施维护业务。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572.84亿元,占比前三的资产分别为无形资产、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债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为26.33%,公司有息债务余额为77.65亿元。截至同期,公司对外担保占净资产的比例仅为0.56%,且对手方主要是当地国有企业,代偿风险较低。

平度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平度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国有资产运营工作。政府补助方面,公司持续得到平度市政府的有力支持,2021年和2022年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40亿元和2.90亿元。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596.4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4.72%,有息债务规模为120.59亿元,其中,短期债务41.95亿元。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83.42亿元,美元境外债担保余额为5.00亿美元,担保比率合计为44.10%,对外担保规模较大,且被担保企业主要为平度市所辖国有企业,公司对外担保可能存在一定的或有风险。

平度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是平度市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主体之一,主要参与棚户区改造、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治理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财政补贴方面,2022年公司获得平度市财政局拨付的2.78亿元投资运营补助资金。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649.4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8.29%,有息债务规模为155.18亿元,短期债务规模为63.47亿元。此外,截至2022年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53.93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重为13.42%,对外担保规模较大,被担保方主要为平度市国企,均未设置反担保措施,存在一定的或有负债风险。


◾ 胶州市

胶州市有5家城投主体有存续债,分别为青岛胶州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上合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上合城乡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胶州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青岛胶州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胶州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成立,是胶州开发区主要的基建平台,承担基建规模较大。公司业务涉及基建、土地、租赁、贸易、商品房销售等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多元。公司作为胶州市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之一,业务竞争力较强;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910.1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11%,有息债务规模为377.44亿元,以长期为主。资产端主要以存货、合同资产、其他应收款等为主。此外,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对外担保规模为66.53亿元,均为区域国企。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公司所有者权益持续增长,具备较强的资本实力;但受业务扩张等影响,公司债务规模增长较快,目前财务杠杆水平适中,且债务结构较为合理,财务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青岛上合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主体,承担上合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职能,在上合示范区及胶州市发展中仍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46%,贸易销售和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贡献来源(占比超过80%)。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586.0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22%,有息债务规模为760.03亿元,较2022年末进一步增长,其中长期有息债务增长较多。截至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规模为102.58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18.02%,公司对外担保的企业全部为青岛市范围内的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区域集中度较高,存在一定或有风险。公司作为青岛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及建设主体之一,2023年继续得到政府在资产划拨、资本金注入、政府补助、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支持。

青岛上合城乡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基建、土地开发、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及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营业务。业务收入来源以工程代建、贸易销售和灌溉类(水利)为主,合计占比超过90%。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420.2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8.67%,有息债务规模为162.90亿元,以长期为主。此外,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对外担保规模为63.85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61.91%,均为区域国企,可能存在一定或有风险。

青岛胶州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胶州市市政基建、土地开发整理、资本运营等。经营方面,公司主要业务以基建业务(代工+自营)、土地整理业务和房地产业务为主,业务持续性较好。财务方面,截至23年末,公司总资产688.07亿元,资产负债率62.97%,有息债务规模312.76亿元,主要以长期负债为主;从结构来看,债券和非标融资占比较大。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101.8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40.41%,可能存在一定的或有风险。

青岛少海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少海集团作为胶州市大沽河度假区内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水利开发、房屋租赁等业务运作主体,项目储备充足,业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强。同时,受益于物业资产投入运营,新增租赁收入为公司收入和盈利形成一定补充。财务方面,截至23年末,公司总资产348.63亿元,资产负债率45.91%,杠杆水平不高,有息债务规模126.72亿元(以银行借款为主),有一定短债压力。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对外担保金额为94.98亿元,被担保单位主要系胶州市国有企业。银行授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银行授信总额为107亿元,尚未使用授信额度为7.31亿元,备用流动性较少。


城阳区

城阳区共有6家平台尚有存量债,分别为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城阳区阳光城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红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红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城阳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城阳市政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成立,定位为城阳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主要从事青岛轨道交通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载体建设及运营业务及产业投资等业务,具备持续性和区域专营性。财务方面,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达492亿元,在建项目整体较多,业务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强,但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形成的存货及应收款项较大,影响其资产流动性。债务方面,负债率为68.8%,债务规模205.08亿元,短期有一定偿债压力。授信方面,22年末公司尚未使用额度51.47亿元,备用流动性较好。同时外部支持方面,公司在项目获取、资本金注入、资产注入、财政补贴等方面持续获得了城阳区政府的有力支持,23年公司获得政府补助2.58亿元。

青岛市城阳区阳光城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是城阳区的核心综合型城投平台,主要负责城阳区棚改、基建和供热、市政工程建设养护等业务,在城阳区公用事业领域专营优势明显。其自营已完工项目未来三年内回款完毕,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22.14亿元,已投资26.38亿元,面临较高资本支出压力,但其他业务能提供一定的补充收入。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573.4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0.84%,有息债务规模为244.38亿元,有一定的偿债压力。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对外担保规模为73.07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44.31%。对象均为区域内国企,关注或有负债风险。

青岛红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是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的重要园区类城投平台,该公司业务主要涵盖红岛街道和河套街道区域的棚户区改造业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一级开发等业务,是该区域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载体,具备很强业务持续性和区域专营性。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规模386.85亿元,资产端主要以存货(306.91亿元,占比79.33%)为主;资产负债率为69.71%,有息债务规模为156.68亿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获得银行授信211.83亿元,尚未使用额度92.59亿元,间接融资渠道通畅。

青岛红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城阳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之一,负责城阳区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市政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城市旧城(旧村)改造及交通建设等任务,政府支持力度大。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399.18亿元,主要由存货(307.47亿元,项目开发成本为主)、其他应收款(11.66亿元,政府拆迁款)构成。债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9.50%,有息债务规模为173.84亿,债务结构尚可。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19.30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15.44%。

青岛城阳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城阳区的国有资产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主体,主要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棚改项目、贸易、自来水供应及租赁业务等。公司在建及拟建项目投资规模较大,面临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随着公司承建项目的增加及投资的推进,且将继续承担城阳区国有资产运营职能,债务负担或将进一步上升。同时,公司作为青岛市城阳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在增资、资产划拨和政府补贴等方面得到实际控制人及相关方的有力支持。财务与债务方面,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245.8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9.50%,有息债务规模为173.84亿,债务结构尚可。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26.32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35.02%。

青岛城阳市政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城阳区供热业务和市政项目建设,同时涉及租赁和贸易销售,近两年新增了房产销售、城阳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亮化业务板块。经营方面,基建业务类型主要为旧城改造;供热业务涵盖城阳区85%以上城区面积及130家企事业单位,整体业务持续性较好。财务方面,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279.73亿元(同比增长21.87%,主要系债务扩张);负债率63.67%,债务规模83.21亿元,可能有一定的偿债压力。


崂山区

崂山区有3家城投主体有存续债,分别为青岛崂山科技创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崂山湾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崂山科技创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为崂山区园区项目孵化运营平台、产业投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主体。公司在建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资本支出压力较高;创投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巨峰科创运营。财务方面,公司近年来资产规模大幅增长,由2021年末的120.2亿元增长至2023年末的372.61亿元,主要包括存货58.35亿元、投资性房地产158.21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45.41亿元(齐鲁银行、中路财产保险、崂山交银村镇银行等的股权)等构成;资产负债率62.97%,杠杆水平较高,有息债务规模151.67亿元,以长债为主。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1.59亿元,仅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1.17%。

青岛崂山湾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业务为崂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业务、国资运营、酒店业务、商品流通业务等,业务持续性较好,多元性较强。

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270.91亿元,增加较快主要系保障房和基建投入持续增加。债务方面,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63.08%,杠杆水平上升较快;有息债务规模80.06亿元,以长期负债为主,债务结构尚可,可能有一定的偿债压力。

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是崂山区重要的创新创业和产业投资平台,在经营园区物业租赁的同时承担了为园区招商引资的功能。园区开发业务来看,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在建园区项目9个,总投资54.16亿元,已完成27.90亿元,存在一定资本支出压力。公司的创投业务以直投和基金投资等方式对外开放投资业务。公司另有贸易业务提供一定的补充。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10.3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7.54%,杠杆水平较高。债务方面,公司有息债务规模为59.12亿元,以短债为主,可能有一定的偿债压力。


市南区

市南区有1家城投主体有存续债,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市南区范围内基建代建、园区租赁等业务。经营方面,公司主要委托代建的在建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毕,房屋租赁业务整体出租率为近90%,业务持续性较强。在建自营项目较多,面临较大资金支出压力。财务方面,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285.4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2.36%,杠杆水平偏高。有息债务为173.33亿元,以长债为主,短期有一定偿债压力。对外担保方面,20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21.48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27.62%,被担保对象均为区域内国企,可能存在一定的或有风险。


李沧区

青岛市李沧区平台中共有7家平台尚有存量债,分别为青岛金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华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世园(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四维空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青岛融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和青岛融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青岛金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作为李沧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整理主体,公司具备一定的区域专营优势。2020-2022年,李沧区经济保持增长。截至2022年末,李沧区政府债务余额为134.09亿元,李沧区政府对公司的支持能力很强。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子公司,资产和负债主要集中在公司本部,公司本部对子公司控制能力较强,公司本部债务负担较重。截至2023年末,公司本部资产占合并口径的83.59%,负债占合并口径的86.01%,所有者权益占合并口径的77.42%;公司本部全部债务149.43亿元,占合并口径的70.26%,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为64.51%,公司本部债务负担较重。


青岛华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是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的重要基建类城投平台,主要负责李沧区青岛国际院士港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青岛国际院士港项目的运营,基建业务以服务和代建为主,代建项目在建规模小,截至2022年,土地整理业务尚未实现收入。2023年末,公司负债率69.87%,债务规模176.58亿元。2023年末,总资产为491.25亿,资产负债率69.71%。2023年7月大公评级终止对公司评级,新外评机构截至9月底目前尚未公布。总体来看,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

青岛世园(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0年8月,青岛世园是李沧区开发建设主体之一,主要负责世园片区(青岛世园生态新区)的开发建设及运营,业务具有专营性,能够在财政资金拨付政府补助等方面得到政府持续支持。2023年,贸易业务收入是青岛世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刚性债务规模及负债率有所压降,但存量债务中短期债务规模仍较大;且2024年债券回售行权规模大,将面临较大的集中兑付压力。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265.63亿,负债总额为153.01亿,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7.6%。

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交通商务区重要的土地整理与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公司承担了以铁路青岛北站为核心的交通商务区核心区、烟墩山片区及黄海片区的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战略地位较为显著。近年来公司债务规模增长较快,2020-2022年末债务的复合增长率为11.69%。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受限资产为66.52亿元,受限资产规模不大,占当期末总资产的16.10%,其中包括受限货币资金20.02亿元、受限存货39.78亿元及受限投资性房地产6.19亿元。或有负债方面,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对外担保金额为1.32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1.02%。财务方面,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6.76亿元,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净利润6.92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超过一倍。2021-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53%、69.18%和69.55%,公司负债经营处于较高水平。

青岛四维空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市李沧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业务涉及工程建设收入、房屋租赁收入和房产销售收入,业务构成较为多元,是以城市地下空间融资开发、运营与管理为主,其它产业为辅的国有独资企业。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1.98亿元,占上一报告期净资产比重3.46%。财务方面,截止2023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227.01亿元,资产负债率70.95%,有息负债总额31.36亿元,公司整体债务规模较大。

青岛融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是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的核心综合型城投平台,主要经营基建、贸易、房地产销售、租赁及综合服务、酒店经营等业务,同时参股多家金融行业主体。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574.13亿元,其中存货占比24.31%。资产负债率76.21%,整体债务规模较大。有息负债总额238.08亿元,最新债券融资5.00亿元。2021-2023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在7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4年5月末,公司票据累计逾期发生额6.08亿元[1],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敞口。

青岛融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是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的次要园区类城投平台,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整理主体之一,业务具备一定的区域专营优势。公司贸易业务规模较大且主要集中在境外,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及汇率波动风险。2023年,公司到期的债务规模为71.89亿元,到期及回售的债券余额为25.00亿元,面临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 2022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长2.42%,主要系非流动资产增长所致,公司资产结构较为均衡;公司负债总额较上年末增长1.75%,仍以非流动负债为主。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146.15亿元。公司当前资产负债率51.72%,整体债务规模可控,需关注后续债务增长。有息负债总额42.25亿元,最新债券融资7.18亿元,对外担保余额2.74亿元,占上一报告期净资产比重3.88%。总体来看,区域债务负担重,公司作为项目公司,财务独立性较弱。


市北区

市北区有4家城投主体有存续债,为青岛融汇财富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市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融汇财富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是市北区重要的城市投资运营和产业金融服务主体,目前业务涉及土地整理、工程代建、房地产销售、贸易、房屋租赁和金融投资等,近年来持续获得市北区政府在资产划转和资金注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722.5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29%,有息债务规模为272.95亿元,以长期债务为主。

青岛市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市北区保障房建设、土地整治、房地产开发等业务。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722.5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29%,有息债务余额272.95亿元。或有负债方面,截至2022年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4.09亿元,对象为同区域国企。外部支持方面,2022年公司取得政府无偿注入资产增加资本公积9.45亿元,收到专项债资金增加资本公积1.30亿元。

青岛市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市北区重要的城市开发建设主体。外部支持方面,2022年,公司收到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局市专项债券资金0.56亿元,同期收到政府补助277.12万元。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底,资产总额410.3亿元,资产构成以棚改项目和土地整理投资形成的存货为主。债务规模保持增长,截至2023年底,负债总额278.47亿元,较上年底增长3.37%,负债结构相对均衡,但流动负债占比上升较快。此外,截至2023年3月底,公司对外担保余额合计25.89亿元,占所有者权益比重为19.75%,被担保方均为市北区国有企业,公司或有负债风险可控。

青岛市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是青岛市市北区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420.66亿元,较上年底增长1.15%,资产主要包括存货和在建工程;负债总额269.61亿元,较上年底增长0.54%,并以银行借款为主,整体债务负担仍较重。外部支持方面,公司持续获得专项债资金等方面的政府支持,2022年公司收到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局市专项债券资金1.30亿元,同期收到政府补助664.23万元。此外,截至2023年3月底,公司对外担保余额13.74亿元,担保比率为9.22%,为对青岛市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环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担保,公司或有负债风险可控。


黄岛区

新泰市有14家城投主体有存续债,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城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董家口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黄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高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两大控股集团之一,承担西海岸新区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在西海岸新区战略地位显著,西海岸新区政府在资本金注入、资产划转及政府补助等方面对公司支持力度很大。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资产中存货、合同资产及应收类款项规模较大,相关资产流动性较弱,资产质量一般。2020~2022年末债务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8%,主要系近年来公司金融投资及基建项目投资支出增加。公司债务以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为主;近年来公司短期债务占比有所提高,但债务仍以长期为主,与其业务特征相匹配,债务期限结构较为合理。公司营业总收入波动增长,贸易板块收入增长很快且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很大,但贸易业务毛利率整体较低,对公司盈利贡献很小。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直属的两大集团企业之一,承担青岛西海岸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产业发展等职能,区域地位高,外部发展环境良好,获得的外部支持力度大。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以开发成本为主的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较高,其他应收款中计提坏账金额较大,公司整体资产质量一般。公司债务规模增长快,2020-2022年末,年均复合增长40.97%,负债结构相对均衡。项目的持续投入导致融资规模快速扩大,公司债务规模增长快,债务结构有待优化,整体债务负担较重且债券存在集中偿付压力。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和军民融合战略唯一的实施主体,军民融合相关业务具有区域专营性。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在资金注入、财政补助和股权划拨等方面获得了外部大力支持。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持续增长,主要系贸易业务规模扩大所致。公司全部债务持续快速增长,债务负担较重,存在一定的集中偿债压力。截至2023年末,公司负债总额较上年末增长28.46%。公司负债结构相对均衡。公司全部债务持续快速增长,债务负担较重,存在一定的集中偿债压力。

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和融合创新战略的实施主体,业务具有区域专营优势, 获得的外部支持力度大。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流动资产中以项目成本为主要构成的

存货规模大,出租的房产可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公司整体资产质量一般。全部债务规模保持增长,其中短期债务增长较快,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全部债务为698.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56%,短期债务占比小幅下降,债务结构仍需优化公司整体债务负担较重。贸易业务和工程业务收入仍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营业总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贸易收入的增加,综合毛利率小幅下降。

城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是黄岛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继续从事黄岛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商品贸易等业务,继续在财政补贴、资产划拨等方面得到实际控制人及相关各方的有力支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资产总额大幅增长,资产结构以非流动资产为主,2023年末,流动资产占比为39.98%。但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和应收类款项依然占比较高,且受限资产规模较大,资产流动性较弱。公司负债总额持续增长,2023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占比为60.02%,同比有所上升,主要系公司新发债券所致。公司流动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其他非流动负债为主。,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仍主要来自于基础设施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商品贸易和房地产开发业务。

中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中德生态园范围内唯一国有建设主体以及青岛自贸片区内重要的基建主体,业务竞争力较弱。青岛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在建自贸片区基建项目储备充裕,业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很强。青岛市政府支持能力很强,青岛市政府对公司支持意愿一般,青岛市的政治经济地位重要,经济财政实力及增长能力省内领先,且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公司资产规模及所有者权益均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公司资产主要由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组成,流动性较弱,且基建业务相关项目收入结算较慢,公司资产收益性较差,整体资产质量一般。公司债务规模增长较快,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60.77%,公司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扩大贸易业务规模所致。公司贸易业务占总营业收入比重大,但毛利率较低;公司亦进行房地产销售、体育赛事活动等业务,对收入形成一定补充。

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重点项目建设经营主体,主要承担青岛市委、市政府交付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关系市计民生的重大任务,具有很强的业务竞争力;同时,除政府类项目外,公司也在市场化领域进行了多元化探索,逐渐形成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投资、资本运作、新能源、金融服务等业务为主,房地产、贸易等业务为辅的业务布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资产收益性较好,但流动性不足,整体资产质量一般,且财务杠杆率处于偏高水平,资本结构仍有待优化。2021年以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在60%以上。

青岛海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是西海岸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及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主体,在资金注入及政府补助等方面持续获得外部支持。青岛市黄岛区国有资产发展中心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资产中应收类款项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占比较大,对资金占用明显,资产流动性较弱,资产质量一。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负债总额较上年末增长11.37%,主要系公司新发行债券所致,负债结构仍以非流动负债为主。公司营业总收入波动增长,政府补助对利润总额贡献程度较高,整体盈利能力尚可。

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西海岸新区内最主要的公用事业运营主体,供热、供水及城市维护等业务具有较强的区域专营性对西海岸新区政府的重要性较高,与西海岸新区政府维持高度的紧密关系。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近年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以流出为主,自2022年起,经营活动现金流虽由负转正但经营获现能力仍有待提升公司筹资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基本覆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小幅下降。公司债务规模进一步增长,EBITDA对债务利息覆盖情况较好,由于应付票据规模增长较大,短期债务占比大幅提升,非受限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覆盖能力较弱,债务结构有待优化。

青岛董家口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之一,主要从事位于西海岸新区的董家口经济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公司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但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弱。2022年公司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以项目成本和房产土地为主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较高且集中变现难度大,此外公司的受限资产规模较大。公司债务规模较大,偿债能力指标趋弱,偿债压力加大。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总负债为108.41亿元,增长较快,EBITDA利息保障倍数持续表现较弱,公司偿债压力加大。

青岛西海岸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西海岸新区重要的国有资产经营及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与投融资主体,主要承担黄岛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景区运营等业务。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资本支出压力较大。公司基础设施建设板块、土地整理板块及酒店板块均存在一定规模的在建项目,后续资金需求量较大。近年来公司债务规模波动增长,短期债务规模亦波动上升,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

青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西海岸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体,聚焦教育投资及教育市场化拓展、金融贸易以及城市建设开发与运营服务“三大主业”,全面拓展教育专业代建、教育市场化运营、教育物业餐饮、金融、贸易、房地产开发、城市更新、科教孵化创业和资产管理等“九大板块”业务。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青科控股收入规模逐年上升,贸易业务在整体营业收入中占比较高,毛利率亦呈现递增趋势,期间费用对利润侵蚀较为严重。随着业务持续推进及公司接受政府资产划入,公司资产规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有所增长,资产中流动性较差的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较高。公司租赁业务回款周期较长,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无法覆盖债务本息,EBITDA主要由利润总额和费用化利息支出构成,对债务利息保障能力有所上升。

青岛黄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黄岛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资本运营主体之一,该公司承担了黄岛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同时开展房地产、贸易、租赁等经营性业务。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其实际控制人。随着该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公司负债规模持续扩张。2022年末及2023年3月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146.80亿元和162.27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39%和68.58%,目前负债经营程度已较高。从负债期限结构来看,公司负债期限结构偏长期,同期末,公司长短期债务比分别为215.93%和132.80%。2022年末及2023年3月末,该公司刚性债务余额分别为136.08亿元和151.50亿元,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2.70%和93.36%,刚性债务占比较高。


即墨区

即墨区共有5家平台尚有存量债,分别为青岛市即墨区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即墨国际商贸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市即墨区丁字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鑫诚恒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即墨区城市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市即墨区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作为即墨区重要的国有资产经营及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主体,主要承担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以及房产销售业务和租赁业务。财务方面,23年末公司总资产达622.62亿元,在建项目整体较多,业务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强,但公司的代建板块在建项目尚需投资规模大较大,面对一定资本支出压力。债务方面,负债率为68.44%,有息债务规模329.9亿元,以长期债务为主。授信方面,截至24年3月末公司尚未使用额度111.25亿元,备用流动性较好。同时外部支持方面,公司在项目获取、资本金注入、资产注入、财政补贴等方面持续获得了政府的有力支持,23年公司获得政府补助4亿元。

即墨国际商贸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2014年成立,主要负责即墨国际商贸城片区的基建代建和房地产开发(包括部分安置房),另外有部分国有资产租赁、粮食仓储及购销等其他业务,具备较强区域专营优势。目前自建自营业务基本处于在建状态,因取消了自营粮食贸易业务,粮食购销业务板块收入大幅减少,资金支出压力较大。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332.5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0.21%,有息债务规模为156.12亿元,以长债为主,债务结构较为均衡。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规模为91.33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69.32%。规模较大,对象均为即墨区国企。授信方面,截至23年9月末公司尚未使用授信额度为43.55亿元,备用流动性一般。

青岛市即墨区丁字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作为即墨区重要的基建主体之一,主要承担青岛蓝谷、鳌山湾未来城及东部区域的基建项目,目前公司在建的棚改及基建项目较多,未来仍存在一定规模的投资需求,总体

来看业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强;但公司在项目建设中需垫付资金,且回款相对滞后,需对未来回款进度保持关注。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218.07亿元,资产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但存货和应收类款项占比较高,资产收益性和流动性较弱。债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0.03%,有息债务规模为113.70亿,以长债为主。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21.06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32.21%,对象均为区域国企。

山东 省鑫诚恒业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即墨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国有资本运营主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出租业务及投资板块为主业,主要从事即墨经开区核心区、汽车产业新城及蓝谷高新区区域内的工程建设和租赁业务。工程建设方面,业务收入较为稳定,但业务回款有一定时滞性,对公司资金形成一定占用。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规模562.3亿元,主要以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投资性房地产为主;资产负债率为66.52%,有息债务规模为236.46亿元,规模较大且短债占比较高,有一定短期偿债压力。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共获得银行授信240.04亿元,尚未使用额度67.74亿元。

青岛市即墨区城市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是即墨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公司在建及拟建项目投资规模较大,业务持续性较好。公司子公司即墨市热电厂是即墨区重点供热企业,具有很强的区域专营优势,业务持续性较强;公司同时运营租赁业务、安装工程、房屋销售等其他业务,对收入形成一定补充,但相关业务收入规模不大且存在一定波动。财务与债务方面,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461.9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0.97%,有息债务规模为238.68亿,以长期债务为主,债务结构尚可。对外担保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76.36亿元,占同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42.72%。


莱西市

莱西市有3家城投主体有存续债,分别为青岛昌阳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益财金资产运营有限公司、青岛昌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青岛昌阳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以从事金融业为主的企业,是青岛昌阳投资母公司。公司作为莱西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主要负责莱西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公用事业和国有资产运营。财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693.13亿元,规模稳定增长。公司营业总收入主要来自工程业务和贸易业务。工程业务主要为基础设施代建及自营业务,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在建项目投资规模仍较大,存在一定的资本支出压力。债务方面,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9.96%,有息债务规模为260.51亿,以长期债务为主,规模较大。截至2023年2月,公司对外担保余额131.11亿元,可能存在一定的或有负债风险。

青岛国益财金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公司实控人为莱西国投服务中心,业务以委托代建、贸建材销售及资产租赁等为主。其中,委托代建收入占比94.37%,建材销售收入占比0.06%。截至2022年末公司委托代建业务在建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37亿元,已投资112亿元,有一定资本支出压力。财务方面,截至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328.8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7.12%,有息债务规模为88.72亿元,债务结构尚可。公司22年末银行贷款51亿元,非标规模为14.66亿元。此外,截至22年末,公司对外担保规模为4.78亿元,均为区域国企,关注或有负债风险。

青岛昌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实控人为莱西财政局,营收主要来自基建业务。公司基建业务以代建模式为主,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委托代建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72.24亿元,已投资33.43亿元,资本支出压力较大。自营在建项目计划投资4个,计划总投资32.98亿元,已投资24.89亿元。租赁业务主要为大沽河两岸的土地及产芝水库对外出租,收入规模不大但较为稳定。水务及其他业务规模不大,影响有限。财务方面,截至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469.8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4.95%,有息债务规模为201.91亿元。此外,截至23年9月末,公司对外担保比例为84.44%,以国企为主,规模较大,可能有一定的或有负债风险。



[1]资料来源:https://disclosure.shcpe.com.cn/#/infoQuery/ticketStateQuery


三、总结

青岛市下辖7个市辖区、3个代管县级市,其中黄岛区GDP在2023年保持领先态势,在青岛市下辖区中,黄岛区经济体量最大,崂山区经济增速最高,发展实力强劲。

2018至2023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山东省内保持中游水平,而政府性基金收入则位于全省前列。在这六年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一定增长的态势,政府性基金收入从2020年开始呈下降趋势,2023年下降最多,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及疫情等因素影响,土地交易量减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较多。与此同时,青岛市的债务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以来增速较快,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是债务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人口方面,本文梳理了山东省各地市常住人口规模及人口密度,对近年各地市人口复合增速进行了比较分析。此外,本文还分析了青岛市下辖各区县人口近年比重变化,数据表明青岛市各区县的人口总体处于上升趋势。

上市公司方面,本文分析了青岛市各区县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行业分布、公司属性分布、市值合计。本文着重分析了青岛市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发现青岛市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家用电器、化工和食品饮料行业。园区方面,本文对青岛市各工业园区所在区县、成立年份、主导产业、园区类型进行了梳理总结,并着重介绍了青岛市两个个国家级园区及一个省级开发区的发展情况。

本文描述了青岛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增速和存贷比的现状,统计了青岛市主要本土银行机构概况。在金融资源方面,青岛市信贷余额总量居省内前列,存贷比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本土银行方面,青岛市本土银行数量较少,仅有2家,且皆有存续债券;在股份行业务情况方面,青岛市股份行分支行数量总计为243家,排名省内第一。从区县层面看,市南区、市北区和崂山区股份行分支行总计数量较多,分别为49、48和41家,股份行在崂山区和市南区分布较多,各有9家股份行设立网点。土地市场方面,分区域来看,2023年青岛市土地成交主要集中在主中心城市以及重要增长极中的部分地区。量价综合角度下黄岛区土地成交热度较高。

截至2024年5月底,青岛市共有59家平台尚有存续债625只,合计规模4576.53亿元。区域方面,崂山区和李沧区估值水平均超过3%,其中崂山区的估值水平最高,达到3.36%。青岛市各区域中市属平台估值水平最低,为2.29%。


风险提示

1)城投平台口径判定存在一定主观性;2)公开信息披露不完整或不及时;3)城投政策变化超预期;4)数据提取失误。

证券研究报告: 走近山东城投——青岛篇

对外发布时间: 2024年6月30日

报告发布机构: 中泰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肖雨 | SAC编号:S0740520110001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赖逸儒 | SAC编号:S0740523060004 | 邮箱:[email protected]


债市研究 专注于全国城投公司境内债投资和境外债主承销和投资业务,香港新锐券商,可做主承/全球协调人,也可以投资,助力城投全方位融资。

业务合作微信ibonds2 寻找全国各城市城投境外债券承揽业务合伙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