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昨天  
专注业绩潜伏  ·  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2.4) ·  昨天  
专注业绩潜伏  ·  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2.4)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在客家和潮州人的传统中,正月初七的饭桌上少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朔朋友圈

10%关税落地!扒一扒特朗普未来的潜在大招

秦朔朋友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2-05 00:00

正文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美国选举现场

特朗普2.0似乎显得比以往更为成熟。不过,不变的仍是他的不确定性。

交易员纷纷感叹,前几天嘴上还说着“宁愿不征关税”,现在就成了“不得不征10%”。

当地时间2月1日,白宫表示,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从2月4日开始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不过,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将暂缓30天征收加拿大和墨西哥关税 ,换来的是两国对边境问题上的妥协,对中国仍将按计划于2月4日加征,后续各界密切关注中美两国元首的潜在通话。

这再次凸显出关税只是谈判筹码,而移民和边境管理才是特朗普的优先事项。对华关税不是目的,是博弈手段,预计后面节奏还会变。但是中国资产不怕渐进式关税,怕的是突发冲击,毕竟早前华尔街一度预计就职当日就会宣布60%的关税(如今看来并不属实)。

鉴于特朗普对关税的保留态度,春节前人民币空头就一度踩踏,人民币对美元升回了7.25附近,DeepSeek还引爆了港股AI的主题个股。究竟未来特朗普还会祭出哪些大招?当前会否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未来经济、金融市场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特朗普2.0能兑现多少承诺?

不出意外,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演讲和首日的行政命令着重于移民、边境、能源、外交和多元化等议题。但对于金融市场最为关心的关税政策却较为模糊,没有公布具体细节也没有时间表,这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评估和计算。

似乎特朗普对于“打卡”驱逐非法移民的承诺给予更高的优先级。就职当晚就签署行政令,废除非法移民和合法居留者在美子女的出生公民权(仅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的子女可享受出生公民权)。

之后特朗普究竟能兑现多少竞选时的承诺?这还要从当前美国深层次的现状出发。

有人说,特朗普及其团队代表传统的保守主义,这与民主党所代表的左派自由主义相对。

但事实上,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主要是中生代的草根阶层和商业阶层,他们更倾向于自由主义价值观,而非传统保守思想。相比拜登政府,特朗普内阁年轻化、草根化、商界背景浓厚的特点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当前美国国会呈现两党势均力敌的局面,共和党并没有绝对优势。这种分裂局势使特朗普政府在制定和推进政策时面临更大阻力,进一步限制了其施政能力。

因此,有时政评论人士认为,将特朗普再次当选解读为保守主义的全面回归,或美国发展方向的彻底逆转,这是不现实的。他必须通过妥协和折中协调各方利益,以确保执政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落地。这种局限性决定了特朗普未来的政策更多是微调,而非颠覆性的变革。

美国保守主义的基础源于古典主义与新教价值观的结合,这些传统曾经构成了美国的立国根基。ChatGPT为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但当下的美国早已发生巨变,特朗普无法单纯依靠传统保守主义价值观来与当代美国大众沟通,因为美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历史数据来看,上一次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兑现率(约23%)低于奥巴马和拜登,表明其竞选承诺在执政中难以全面实现。这主要由于社会利益分化和小团体冲突的阻力。

相比之下,经济利益已成为全民都能理解和接受的“通用语言”,这使得经济问题成为特朗普政策的核心,而非传统的保守主义话语。

由此也有时政评论人士认为,特朗普的政策实施路径可能是,在2025年上半年,特朗普的政策预计仍将引发争议和不满,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可能尚未显现。

但随着减税等政策逐步落地并让公众享受到经济利益,社会情绪可能会在第二季度后逐渐好转。这表明特朗普将重点关注经济和商业议题,通过经济成果来争取选民支持。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3日,瑞士达沃斯,多国政要出席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关税虽迟但到?

除了移民政策,关税政策受到最大关注。特朗普曾说“关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词汇”,但他在就职伊始却没有给出具体细节。

在就职仪式后的两天,在1月22日,特朗普仅表示,考虑从2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考虑2月1日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关税。到了2月1日,白宫表示上述决定会在2月4日落实。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将暂缓30天征收加拿大和墨西哥关税 ,对中国仍将按计划于2月4日加征。中国方面宣布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10%到15%的关税,对钨、铝、铂、钢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早在1月,高盛就认为,特朗普近期不实施对加拿大、墨西哥征收关税。正如2019年他也曾表示将在10天内对墨西哥征收最高25%的关税,但最终并未实施。如今,特朗普又在最后关头宣布延期一个月执行,并且换取了两国在毒品和边境问题上的妥协——加拿大表示将任命边境芬太尼主管,加强边境缉毒;墨西哥更早前也表示,将在边境部署约10000名士兵,以控制移民并避免美国的关税。

以加拿大为例,该国对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是原油,尤其是重质原油。美国主要生产的是轻质原油,因此两者类型不同,且美国不容易完全替代这些重油;但加拿大也面临限制——加拿大的石油产业,尤其是艾伯塔省,主要通过管道输送原油到美国,约占该省石油产量的70%。加拿大东部的炼油厂需求较少,这造成了加拿大能源基础设施的限制,难以独立与美国对抗。

美加之间的另一大贸易商品是汽车部件,许多汽车制造商的生产线位于美加边境,两国之间的零部件和组装流程频繁跨越边界。若每次跨越美国边界都要加征关税,将会增加物流成本,造成不小的困扰。

尽管特朗普的贸易战目标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但一开始他似乎将中国视为次要目标。不难发现,毒品、边境问题仍是美国的头号议程。

特朗普对中国的行动也远不及市场此前的预期。华尔街机构一度认为,美国将于2025年一季度宣布对约四分之三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60%关税,在2025年三季度到2026年二季度之间分阶段实施。

确切地说,早前各界最担心的是特朗普可能会对各大贸易伙伴国征收普遍关税,这可能对中国冲击最大(不少中国公司在墨西哥建设工厂并将货物运进美国),亦对美国通胀的影响最大。

来自关税的收入将是庞大的,或降低美国的赤字水平。据机构测算,关税收入可能达到1000亿到2000亿美元,这已占到了美国结构性赤字的10%。根据美国财政部在2024年10月发布的消息,2024财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1.833万亿美元,比2023财年增加了 8%,创下史上第三高。

尽管如今的进展并不代表特朗普2.0不会挥舞关税大棒,但至少说明其力度和范围可能比想象中更为温和与理性。

这可能也是一种权衡利弊的结果,例如关税虽能增加财政收入、威慑其他国家,但对美国通胀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通胀的失控亦可能反噬特朗普最关心的美股牛市。

未来,特朗普可能将关税作为一个与中国方面的谈判筹码,例如购买更多美国商品、知识产权保护、抵制芬太尼等,因为它们已经在特朗普政府中达成一致协议。

此外,特朗普在TikTok交易上采取了温和的语气,建议采取50:50的合资形式,由美国持有一半股份。他提到,如果中国方面不同意交易,可能会对中国征收关税,这将把关税与商业交易联系起来。

在华尔街投行看来,与选后时期相比,现在中美贸易谈判的路径变得清晰(即美国有兴趣的领域,中国可以提供)。

人民币能稳住吗?

在暂时排除了60%的高关税威胁之后,1月20日就职典礼当日,美元指数下挫1.2%跌破109关口;1月21日美元对离岸人民币下行至7.2626(上一周一度触及7.37)。

多位中外资银行交易员对笔者表示,海外对冲基金此前在人民币看跌期权上的押注过于拥挤,现在市场逆转则容易造成踩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