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将于当地时间15日11时(北京时间
15日24:00
)在白宫举行。包括美国主要贸易团体代表在内的约200人将出席签署仪式。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前夕,美国财政部1月13日(当地时间)公布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取消了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认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受到明显提振,1月14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高开190点升破6.88元,盘中又斩获6.87元关口。人民币上涨趋势基本形成,人民币资产也受到外资追捧。
中美是全球石油消费大国,原油市场投资人也在密切关注中美即将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并且预期美国石油库存下滑,本周二油价在跌势中企稳。不过,中东紧张局势的消退抑制了油价上涨。
中美即将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将是双方化解争端的重大一步。
持续近两年的中美经贸摩擦,即将迎来首个阶段性结果。
财叔看来,很难用一两句话准确界定和描述目前局面。面对极端复杂的局面,应做到
以正合,以奇胜!
“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
以正合,以奇胜,古代的一种用兵思想。指挥员在作战中,要正确地使用兵力,灵活地变换战术。
这里的“正”是指用兵的常法,反映着战争指导的一般规律。 “奇”是指用兵的变法,反映着战争指导的特殊规律。
从2018年3月23日美方挑起中美贸易战,到2019年12月13日双方宣布即将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再到如今即将签署协议,中方始终守着一颗平常心,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处理极端复杂局面,最初坚持的立场到现在没有变化——
一定要看到,贸易战并没有结束——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尚未完全取消,中方反制措施也依然在实施。
美方一些人始终没有放弃极限施压的手段。从挑起贸易战到现在一开始就存在,美方几度议题设置的转换,屡屡给磋商增加难度。
相对于漫长的中美经贸磋商而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不过是比赛的第一个回合,解决问题的一步而已。
进入2020年,从公开报道来看,中方经贸磋商牵头人的工作重点,不仅是中美经贸磋商。
从召开国务院金融委第十四次会议,到检查2020年春运工作,再到会见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外国专家。
实际上在近两年的中美经贸磋商中 ,做好自己的事情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话题。
只有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心中有底,淡定自如,才会把既有方针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到不同事务上,辨得清轻重缓急。
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面对外部压力,是侧重以对抗来应对,还是侧重于以发展来应对,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
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面对较大外部压力时,是加强还是减少与世界的联系,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在中美贸易战发生后,要不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该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个热门问题,直到今天还有争论。
一提到进一步扩大开放,有人就会觉得是在外部压力下做出的。
且不说,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六七年前就曾有过顶层设计。
更需要聚焦的是,在发展中我们遇到的最难的问题,不是怎么对付外面,而是如何面对自己。
坚持扩大开放,国内势必有人说,你看,妥协了,让步了。国外呢,肯定也会拿这个来当作胜利的借口。
要是犹豫了,怕别人说三道四,步子缓下来甚至停下来,那么好吧,这也正好落口实,你封闭,你用政策保护国内市场,
里外不是人。
父子俩,一头驴,坐也好,牵也好,抬也好,横竖都有人不满意,要指指点点。
其实对一件事好坏的判断,是有理性考量的。
脑子清醒的人,遇到复杂的局面,往往会认真地去面对自己,想清楚自己的坚持在哪里,最大利益在哪里。
政策取舍衡量,是在“利益”二字上做文章。
在当前局面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自己的发展节奏不被干扰或者少被干扰,就是最大利益。
在这个最大利益之下,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
因此,还是应该坚持既定的方针节奏,不断加强而非减少与世界的联系。
中美间如何寻找新的相处方式,甚至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尚无定论。
用沟通对话解决问题,是成本最小的一种方式,也不乏成功经验。
中美之间吵过架,较过劲,一度激烈对抗过,在除了合作之外的所有相处方式都尝试过之后,中美最终选择了求同存异这条道路。
有分歧但不回避分歧,公开表达。有矛盾但不忽视共同利益,求同存异。
中美经贸问题如果能妥善解决,将给中美其他领域的分歧管控开个好头,这无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对世界而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请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探讨你对
中美贸易战休战
的见解
。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新力量学苑,你一定可以通过学习,提升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