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洗澡,水温最好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不宜太热。
水温过高,不仅会过多带走皮肤表面的油脂,使皮肤更加干燥,还可能会使血液涌向皮肤,脑部和内脏缺血,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甚至休克。
冬日洗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淋浴 10~15 分钟完全足够了。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 20 分钟。
秋冬天气寒冷,人们普遍少出汗,每周洗一两次澡,已经能满足基本的清洁需求。
洗得太频繁,反而容易把皮脂也一并冲洗掉。
南方人习惯了每天或隔天洗澡,这也无妨,但建议多用清水洗澡,少用沐浴露。
洗澡时皮肤会排汗,导致身体失水。所以,建议在洗澡前喝杯温水,补充体内水分,避免发生低血压等状况。
刚洗完澡的时候,皮肤里的水分蒸发得特别厉害。因此,在洗完澡的5分钟内,一定要涂保湿产品,让更多水分留在皮肤里。注意是全身涂抹,不要只涂脸、手脚。
洗澡水温通常比体温要高,洗澡时突然接触到较高温度的热水时,容易引起血管扩张,血压迅速下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就容易发生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昏厥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心脏功能较差的人群以及老年人,洗澡不妨坐在一个结实的小板凳上进行。
洗澡时,洗头还是先洗身体?这个疑问相信大家都有,而有人说,洗澡先洗头,容易导致血压飙升引发中风。
事实上,
并没有这一说法。“
洗澡晕倒
”
跟“先洗哪个部位
”
并无直接关系,主要是因为温差和通风。
如水温过高时,会让人体血管突然急剧地收缩或者扩张,如果个体血压调节能力跟不上,就可能晕倒。
有人说饭后半小时,不能洗澡,会影响消化。
这可是正确的说法哦。
饭后立刻洗澡,体表的血流量会增加,胃部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易引起消化不良。
建议最好等
吃完饭半小时后再洗澡。
而除了饭后,以下4个时间,也不建议马上洗澡:
酒后
:
酒精会影响肝糖原释放,酒后洗澡,会使体内葡萄糖消耗增加,同时血糖又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建议等醒酒后再洗。
出汗后
:
此时洗澡,人体心率会加快,血液加速,皮肤血管扩张,人体会因为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出现缺氧。建议等不出汗了再洗澡。
刮痧拔罐后
:
此时皮肤正处于舒张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或者发炎。建议拔罐2小时后再洗澡。
性生活后
:
性生活后身体状况与出汗后极其相似,故建议性生活后半小时再洗澡。
经期更应该注意清洁卫生,当然要洗澡
。
经期私处的细菌本就比平时繁殖快,如不及时清洁,容易惹来妇科病。而经期洗澡,不仅不会带来疾病,还有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缓解月经不适感。
需注意的是,经期洗澡,不宜用凉水,也不建议盆浴,最好用温水淋浴冲洗。
洗完澡后应及时穿衣,注意保暖,以免受凉。
其实,并没有医学依据说明打疫苗后三天内不能洗澡。一般在
打完疫苗4~6小时后,没有出现什么异常,就可以洗澡
了
。
需注意的是,打疫苗后洗澡,不要用力戳、揉搓打针的地方;洗完澡后,需做好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