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举行的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份被李克强总理称为国务院下发给各部门“督战书”的文件引起了各界注意。
这份文件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国家经济在转型期需要坚持和注意的各方面工作。而对于互联网关注者来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可能就是文件强调了“要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蓬勃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更好适应经济转型”。
这或许可以看做是国家层面对新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总结和接下来经济路线的又一次确认。(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无独有偶,2016年年末可以被看作关于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关系讨论的又一个高潮。而究其原因,是这个老话题迎来了一些新的声音。
自从马云在云栖大会提出了新零售、新技术等“五新”之后,各方反响非常强烈。一些实体经济企业家,比如宗庆后、董明珠,先后提出了反对意见,甚至言辞非常激烈,中心思想是指责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抢占了实体经济和线下渠道的市场份额,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艰难。
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我想这次国务院的“督战书”,可说是给出了官方详实的论断:实体经济与新经济不可分割,实体经济面临的改变要依赖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业态来实现。
把实体经济与新经济强行做出区分,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妥:
【重新梳理逻辑: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真的泾渭分明吗?】
首先我们应该从逻辑基础上来理解一下,互联网经济到底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很多传统企业家,将新兴的互联网经济称为“虚拟经济”,这其实从逻辑基础上很难说得通。尤其在电商、O2O、智能制造等线上线下强联动的经济实体出现并快速发展后,互联网经济等于虚拟经济就更无从谈起。
比如说电商,电商所出售的商品显然不是从虚拟中来的。需要制造、生产,这些都有赖于实体经济去完成。而电商直接造成的是快递行业的极速发展,快递小哥也不是行驶在虚拟世界里,而是升级和改造了实体经济中的物流流通行业,带来了无数新的就业机会和企业发展。
商业世界所需要的归根结底是实打实的货物和商品,这些永远都离不开实体企业去完成。互联网的发展,带给整个经济体的是三方面的创新:
1、新渠道。相比于过去的线下流通和以商铺为终端的零售业网络,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组织生产和销售渠道,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店铺来直接购买实体商品。这种基于流量的链接能力,本质上是扩展来线下实体产业的覆盖面。就像便利店取代了赶集一样,是销售渠道的增加和更新。
2、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的组织,实体经济可以更加有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流通和销售,这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而一些辅助技术,比如说智能推荐、场景化购物,则加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了销售端与消费者的链接效率,达成了更好的商业循环。
3、新的传播方式。事实上,难道电视、广播不是存在于虚拟世界的传播方式吗?实体经济依赖于虚拟世界进行品牌和价值传播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只是新媒体、社交网络等新兴的媒介形式更迭了传播方式,增强了消费者在商业行为中的自主选择性,带来了更好的传播认知。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并获利的,绝没有泾渭分明的实体与否、互联网与否的界定。化用马云的话说,本来也没有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的分别,有的只是是否学会了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渠道、新技术、新传播方式的企业。
这就像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运输技术,但难道我们要为保护坚持用马车运输的企业利益,而禁止汽车的生产吗?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蓬勃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更好适应经济转型,从而提高竞争力”。可谓说对所谓“虚实经济之争”最清晰的价值判断。
【数据不会说谎:互联网是实体经济这个时代的好朋友】
另外一方面,说互联网经济攫取了实体经济的份额,有可能给整个经济体带来不利影响,也实在是无稽之谈。
以电商的代表公司阿里为例,根据刚刚披露的阿里2016年纳税情况等数据。阿里及蚂蚁金服在2016年共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同时还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机会。
这或许可以说明,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等企业,同样可以为整个社会经济带来直接的反哺和就业提供。
在这些直接创造的价值之外,互联网企业和经济群组,还在建立与传统实体经济越来越密切的链接关系和底层技术提供关系。依旧以阿里为例,阿里在金融服务、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物流网络建设上都投入了相当大的技术和资本。建设成为了可以为各种量级的传统企业服务的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云等底层服务提供平台。可以快速帮助实体企业使用新技术,切入新风口。这样带来的共同提高远远超过外界所疑虑的市场抢占等问题。同时阿里也投资了大量新的实体经济项目和企业,直接反哺传统行业。2016年,阿里对传统行业的总反哺已经超过1000亿,可说是在经济转型期为传统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再发展机遇。
事实上,新技术和新思维方式的产生,不是把经济体生硬地划分为了非左即右的两半。而是一个趋势和能动方向,从长远来看,市场和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正确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而企业只有用好新技术新经济的转型升级,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就像董明珠说年轻人宁愿选择自由的开网店,只赚一两千块钱,也不愿意去实体经济工作。但事实上,如果互联网经济真的不行,是不会有人永远守着每月一两千的收入选择自由的。毕竟人要发展,要消费。而假如工作者依旧选择网店,那么要不然是看到了网络带来的未来希望,要么去实体经济体上班付出更多的同时赚的更少。
人类群落总是会趋利避害,做出良性选择的。有足够多的人选择网络而放弃实体企业,那很可能是某些实体企业出了问题,失去了就业吸引力,埋怨互联网或者劳动者都是无道理的。
【国计民生大于各自立场:总理“督战书”或可终结闹剧】
或许我们可以说,任何人和企业都是带有立场的。比如我是互联网从业者,自然要为互联网企业说话。同样的道理,宗庆后的娃哈哈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嫁接很少,一方面业绩下滑严重,当然要站在自己的立场指责互联网经济。
但是更高层面,是整个国家经济体的发展大于任何企业和个人的既得利益。这次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经济运行的角度指出,“新动能与传统动能是不可分割的。新经济、新动能不仅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也在推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焕发生机”。应该说是为新经济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大于各人和企业得失的价值判断: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且在当前形势下,传统产业更加需要新经济和新动能的助推式发展。
其实站在人类技术进步的层面上来说,传统产业敝帚自珍,强行把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进行区分,并将自己纳入应保护方,本来就是个别人和企业站在自己利益得失上发出的声音。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汽车刚出现的时候,甚至速度还不如马车快。当时欧洲邮政马车的从业者不仅嘲笑汽车,还指责汽车的出现可能影响饲养、贩售马匹的生意。但事实上,新动能的产生已经从底层技术上展示了未来的必然趋势,这是一时的速度和一些人的利益所无法改变的。
希望这次李克强总理的正本清源,可以为所谓“虚实之争”画上一个句号。只有用好互联网,用好新技术、新渠道、新的传播矩阵,以及全新的商业思维,才能适应目前这个飞快变化的经济时代。
撸起袖子埋头苦干才是真的,生产力革命不会因任何人的抱怨而停顿哪怕一秒。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长按下图关注。预告:互联网金融的变革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