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新书的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简牍是长沙国官方行政文书,年代定位在西汉武帝时期,为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法制等提供了珍贵史料。此次发布的新书包含了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的全部内容以及研究成果,填补了西汉简牍的空白。研究团队还从简牍中复原了26个司法案例,反映了长沙国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举行,此次发布的新书包含了2600余枚走马楼西汉简牍及其研究成果。
简牍是在长沙市中心走马楼古井中发掘的,数量达2600余枚。经过数十年的整理和研究,最终由长沙简牍博物馆和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编著成书。
简牍反映了长沙国的新县名、新的职官名称、狱案爰书、邮驿管理制度和赋税征收制度,还展示了长沙国时代的文字异写和草化。一些体现管理制度、社会民情的内容与当代颇为相似。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岳麓书社 供图
2003年,长沙市中心走马楼古井中发掘出一批西汉武帝时期长沙国的官府文书,数量达2600余枚,被命名为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经过数十位学者多年来的潜心整理和研究,这批简牍终于在21年后结出硕果。27日发布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考古报告》和《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研究》,由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编著,陈松长、李鄂权两位专家担任主编,总计6册,共443万字。
这是2600余枚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首次被全面系统公布。
课题组将这批简牍的具体年代定位到西汉武帝时期第二代刘氏长沙王刘庸在位时期(公元前128年至公元前120年),均为长沙国的官方行政文书,主要内容是不同的司法案例,为学界提供了研究西汉时期长沙地区行政运作、司法制度、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资料。
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陈松长告诉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这批简牍年代明确、等级较高、数量可观,为历年出土的西汉简牍中所少见。
它们填补了西汉武帝时期简牍的空白,长沙国也成为目前西汉7个诸侯国中唯一有行政文书留存的诸侯国。
”
研究团队经过反复集中研读全部简牍,确认它们的主体内容是不同的司法案例,决定以此为主体编排整理这批简牍,并从中甄辨、复原出26个较为完整的司法案例。
其中,“无阳乡啬夫襄人敛賨案”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它完整而具体的记录,生动反映了西汉武帝时期长沙国所用司法文书的原始面貌。
“无阳乡啬夫襄人敛賨案”简牍(部分)。岳麓书社 供图
陈松长说,以此案为代表,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主要有六大特征:
反映了长沙国的新县名、新的职官名称、狱案爰书、邮驿管理制度和赋税征收制度,还展示了长沙国时代的文字异写和草化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中,有一些体现当时管理制度、社会民情的内容与当代颇为相似,让人产生跨越时空的熟悉感,感叹文化传承的力量。
如“长沙邸传舍劾文书”,是一份关于长沙国邸传舍情况的举劾通报。长沙邸,长沙国负责接待事务的管理机构。传舍,长沙邸管理的招待所,接待持有公务通行证的人员。
这份举劾通报由15枚竹简编联而成,其中2枚为屋脊形,是主要文件。另外13枚较窄,属于主要文件的附件,和我们今天的公文报告及附件并无差别。
“长沙邸传舍劾文书”简牍(部分)。岳麓书社 供图
“
这次6册书籍的出版不是终点,期待全国的研究学者利用这批资料构筑更加丰富的西汉长沙国面貌。
”在新书发布会后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多家机构的简牍研究专家对此充满期待。
来源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龙文泱 通讯员:谢一帆 邱建明)
这样的中国好司机,请给我来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