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华尔街询问投资人和分析师们对于布莱恩·尼科尔的印象,几个最常见的关键词是:线上转型、拥抱数字化(智能设备)、不盲目打价格战以及能为股东赚钱。
恰好,这些也是星巴克眼馋的。
2018年接手Chipotle后,布莱恩·尼科尔聚焦的关键事情就是推动这家连锁餐饮完成“线上转型”。当时他带领团队推出了Chipotle APP——一款手机下单APP,以及打造出专门匹配线上订单模式的下车取单店型Chipotlanes。但布莱恩·尼科尔并不是简单地去做了个APP,他把线上订单、用户满意度调研、产品迭代这几件事纳入到了一个动态调整的完整链条里。
尊重用户以及更精准的用户洞察能力,是布莱恩·尼科尔思考Chipotle的关键逻辑,这也是他管理理念的核心。在他接手Chipotle时,这家公司接连陷入食品安全舆论危机之中,甚至一度成为消费者“望而却步”的餐厅。而布莱恩·尼科尔最成功的战绩正是,让即将被消费者“抛弃”的Chipotle翻身成为消费者宠儿。
Chipotle的危机起源于2015年之前的降本动作:当时Chipotle甚至采用减少操作流程或降低原材料品质等手段去降本。这些行为带来的结果是,Chipotle在2015年~2016年爆发了严重食安危机,并造成40余家门店关停。为了挽救公司,时任高管团队祭出了“低价策略”,降价50%促销活动和1~2美元的超低价SKU频繁出现,这进一步损害了Chipotle的品牌形象。在当时美国消费者的认知中,Chipotle逐渐沦为“廉价又不安全”的典范。
绝境中的Chipotle看中了布莱恩·尼科尔。后者此前掌舵塔可钟时,通过成功的低价策略、线上转型和巧妙的营销打法,让塔可钟与麦当劳等巨头的鏖战中不落下风。为了凸显诚意,Chipotle董事会甚至决定把公司总部搬到布莱恩·尼科尔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尔湾市(Irvine),并承诺授予他足够的自由空间。
到了Chipotle的布莱恩·尼科尔先对“价格战”说“不”。他上台后不久,立刻终止了Chipotle所有的低价玩法和促销策略。他敏锐地发现,在当时Chipotle的核心消费者中,“千禧一代”的占比逐渐放大,而这些年轻用户最关心的并不是“低价”而是“健康”。
布莱恩·尼科尔让团队在短时间内做了大量调研和用户走访——这源自他早期宝洁岁月的习惯,他甚至会以CEO的身份亲自到街头和用户闲聊,或者在远处安静地观察用户“到底如何品尝Chipotle的食物”。
这些洞察,让布莱恩·尼科尔把Chipotle的公司战略重心向“现制、新鲜食材、健康”这些方向转移,并开始向上微调价格。而最精妙的变化是,布莱恩·尼科尔洞察到了千禧一代对于“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于是在Chipotle门店中增加了更多可定制化菜单。
为了提高效率,布莱恩·尼科尔还力推公司的数字化与智能设备升级。自2018年接手后,Chipotle几乎每一年都在升级设备,到2022年Chipotle已经成为北美最现代化的连锁餐饮品牌之一。
简单来说,布莱恩·尼科尔上台后,一方面遏制了Chipotle“廉价化”趋势,强力进行品牌形象干预,挽救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及设备升级,提高门店运营效率和管理精细度。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点是,布莱恩·尼科尔从塔可钟到Chipotle一直坚定地扮演着“线上化推动者”角色。在塔可钟时期,布莱恩·尼科尔开始提振公司线上订单占比,并通过线上订单,去弥补线下终端少于竞对的不足。而在Chipotle时期,布莱恩·尼科尔则是把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一条龙解决,在进行新门店设计时,整个的“动线”会充分考虑线上订单出餐需求,而线上订单和门店堂食订单也被整合在统一的数字化看板之中。
线上化转型,几乎成为Chipotle过去几年复兴的基石:在疫情期间,Chipotle的线上订单占比从不足10%跃升至50%左右,正因为提前布局了线上渠道,疫情给Chipotle带来了一波获客红利。在2022年,Chipotle跃升为市值前四的连锁餐饮巨头,其股价也达到创立以来高点。
如果横看星巴克业务不难发现,布莱恩·尼科尔在Chipotle所推动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正是当下星巴克在所有核心市场所推动的关键转型;而其对“价格战”的谨慎,也正符合星巴克眼下在北美、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布莱恩·尼科尔还是一个很善于与团队尤其是一线员工沟通的CEO。在Chipotle时期,他几乎重建了这家公司的员工福利体系,并顶住压力给一线员工提高了薪酬待遇。以及,布莱恩·尼科尔是一个乐于培养员工的人——他更乐意通过培训把一线员工培养为更具技能价值的人才,并通过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和自豪感留住人才。
不过,这样的布莱恩·尼科尔虽然符合星巴克的胃口,但今天的星巴克能否迅速匹配布莱恩·尼科尔的风格,尚存疑。
布莱恩·尼科尔曾描述过连锁餐饮都会面临的四个关键要素:质量、价值、速度和客制化。而在这几个维度上,今天的星巴克难言“都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