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电影《好东西》引发关注,展现了传统媒体记者王铁梅在新媒体时代的职业转型与变迁。文章从传统媒体记者面临的挑战、转型探索、传统媒体记者转型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需求,完成从传统媒体记者到全媒体记者的转变,同时也需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创新生产方式,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传统媒体记者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媒体业态发生巨变,传统媒体面临诸多挑战,如报道方式和传播渠道受到冲击,角色转变和能力要求带来的挑战。
关键观点2: 转型探索
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媒体记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传统媒体记者努力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媒体的要求,从文字记者转变为全媒体编辑记者。
关键观点3: 传统媒体记者转型方向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创新生产方式,积极转型变革,履行引导舆论、保证新闻公信力的职责。
正文
近日,电影《好东西》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议题,引发广泛关注。
主角王铁梅曾经是一名调查记者,在传统媒体变革浪潮中,在经历了失业的困境后入职了一家自媒体公司,开启了转型之路……
虽然王铁梅是虚构的,但她的经历,真实展现了当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职业处境及变迁,为大众提供了对他们的职业、生活的新思考。
《好东西
》剧照
传统媒体记者面临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业态发生了巨变,传播终端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传统媒体面临着诸多挑战,报道方式和传播渠道受到了巨大冲击。
传统媒体记者,往往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同时能够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要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撰写新闻稿件、传达新闻信息。但在新媒体时代,记者需要适应新的传播需求,不再仅仅做文字工作者,还要能够随时进行现场采访,驾驭直播报道,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新闻内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现力,在镜头前展现出自信、专业的形象,并具有亲切的人格魅力,与观众即时交流,能够做多重互动的沟通者。
在新媒体时代,相对传统形式,媒体需要更快、更准确的表达。记者要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型记者,除了具备出色的人文素养之外,还要掌握多种技能,如具备拍摄和编辑视频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视频新闻的制作,做媒介技术的应用者和创新者,提升新闻生产效率。
02
新媒体的发展也给传统媒体记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及记者转型势在必行。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为适应新媒体的要求,很多传统媒体记者不断学习新技能、使用新的设备工具,进行写作、拍摄和制作剪辑短视频,努力追赶日新月异的网络媒体环境,从只负责采访的文字记者,成长为会写、会编、会拍的全媒体编辑记者。
在新媒体变革的浪潮中,新京报及其旗下记者、编辑,也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力主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目前已经形成8个千万级、10个500万级的新媒体账号,全网覆盖人群超3亿,媒体深度融合取得实质性成效。
2024年,在创刊21周年之际,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汤一原表示新京报将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变革:变革叙事方式,强化舆论引导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变革内容方向,提升调查报道力度,助力改善民生福祉;变革服务模式,出品高端智库报告,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变革传播方式,创新前沿技术运用,接续推进媒体融合转型。
12月1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4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新京报调查新闻部入选,反映了其在融合传播、技术应用和舆论引导中的前沿探索。
例如,11月19日至22日,新京报独家刊发《酒店偷拍黑产调查》系列报道,引发强烈反响,4篇调查全部进入微博热搜榜前十。多家媒体以评论、追访等形式跟进这一话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
展,短视频、直播等传播形式的兴起,新闻也迎来了视频化浪潮。新闻记者的职能不再单一划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或出镜记者等,很多记者要做到一专多能,从幕后开
始走到台前,采访装备从传统的一支笔、一个本子和一部照相机,变成了如今装满相机、云台、话筒、小蜜蜂、TVU等各类设备的重达几十斤的超大背包。
新媒体时代的记者们不再只是文章中的“署名”,他们也开始走进画面,用视频方式提供新闻资讯、解读新闻背后的故事。记者们越来越熟练地拿起麦克风,将镜头对准自己,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用视频叙事,让新闻事件在多个平台上得到全景式呈现、立体传播。
03
电影里王铁梅的转型既体现了她的适应能力,也为现实中的传统媒体记者的职业转型提供了一个范例。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新闻敏感性,在新的平台、新的传播渠道上发挥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