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85年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点名要见许世友:我 ... ·  昨天  
鱼羊史记  ·  女人在男人面前最掉价的10种行为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85岁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就是这个好色昏君,将领土扩张三倍,奠定了国家的百年霸业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8-26 00:04

正文

春秋时期的晋献公,本是雄才霸略的一代英主,“假道伐虢”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他连灭虢、虞两国的高超战略。在他的在位时期,晋国版图扩张到此前的三倍,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

然而,也因为他废长立幼,逼死太子申生,立自己宠爱的骊姬所生幼子为储,并导致了他死之后,夷吾(晋惠公)、重耳(晋文公)等诸公子争位多年,还遭致秦国多次干预,一直被历代史家批评为年老昏聩之举,延缓了晋国图谋天下霸权的时间。

然而,能如晋献公这般,以英雄事迹写进史书的古人,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笨蛋。后人从事后诸葛亮角度,眼里公认的昏招,要么是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要么则是当事人另有考虑。

晋献公(姬诡诸)


春秋时期,历代国君除却继位的新君外,其余没有国君继承权的旁支后裔,即所谓“公室、公族”,出任大夫、卿等职务,也是辅佐君主的重要臣僚。

而出身公室的晋武公,历经数十年战争,杀死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三任晋国国君,得到周王室认可,成为正式的晋国君主,完成了其祖父曲沃桓叔、其父曲沃庄伯的未竟之志。在夺取政权后,为防止他人效仿,杜绝后患,晋武公更将居于翼城的原晋国公族后裔尽数诛灭,以尸山血海铺就了自己子孙的君权之路。

晋武公死后,其子晋献公即位,此时晋国公族,只剩下曲沃桓叔、曲沃庄公、晋武公这三代的旁系子孙,即所谓“桓庄之族”,晋献公即位八年,羽翼丰满后,突然发难,将他们尽数诛杀,从此彻底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改为起用其他异姓人才,如士蒍、荀息、里克等人,为卿、大夫。这在当时春秋各国,属于一次与众不同的人才制度变革。在其他国家几乎都仰赖公族执政,任人唯亲时,晋国率先实现任人唯贤,得以广纳天下才智,国力日盛。

当晋献公八年,诛灭公室亲族,开始图谋霸业之时,太子申生已经成年,而且多次领兵出征获胜,在朝野素有贤名,在朝臣中威望甚高。这样一个太子,已经成为国家上下一致公认的第二权力中心,和晋献公这样的雄略之君正是水火不容。他们的父子感情早已稀薄,在权力的天平上更无足轻重。

晋国太子:申生


所以晋献公十二年,骊姬刚刚生下幼子奚齐的同年,晋献公就让申生、重耳、夷吾这三个成年儿子分别居外,申生驻守曲沃,重耳驻守蒲邑,夷吾驻守屈邑,表面上是委以重任,实际上已经无形中否定了申生的继承人资格。

强干弱枝,弱公族剪枝叶,防止今后再有”曲沃代翼“这样的本末倒置之事,让国家陷入诸公子的争位困扰与内耗,这是晋武公、晋献公这两代英主不惜杀戮亲族、血流成河、也要坚持到底的既定国策。因此晋献公此时便已动了杀机,只怕也有类似”郑伯克段于鄢”的考虑。

短暂的“一国三公”局面,只是晋献公希望引诱这几个儿子因为不能继承国家不满,而主动起兵谋反,最好再拉上几个亲近他们的大夫、卿士一起参与,便可在有生之年,一劳永逸地将他们尽数铲除,为幼子奚齐将来顺利即位,铺平道路。

而晋献公选定了幼子奚齐作为继承人,也不仅仅是出于对他生母骊姬的宠爱,而更多是基于等到奚齐长大成人、自己年纪也行将就木,不至于再发生父子争权之事的考虑。此时晋献公的心理,早已昭然若揭,当时亦有许多明眼人看得分明,包括他的心腹士蔿、里克等重臣。

晋国国君夫人:骊姬


晋献公二十一年,太子申生被逼自杀,晋献公二十二年,出兵讨伐蒲邑,重耳逃亡翟国,次年,屈邑失守,夷吾也逃亡梁国了。也就在重耳逃亡的同一年,晋献公完成“假道伐虢”大计,吞灭了虢国这个从周平王、周携王”两王并立“时起,就和晋国敌对百年的劲敌,令国家疆土又扩张一倍,如果从他即位时算起,就是在二十年里,把疆土扩张了三倍。从此晋国全据河东,有”表里山河“之势,观其整场战争才略智谋,又哪里像一个年老昏聩、耽于女色之人呢?

晋献公即位时晋国版图


晋献公扩张后晋国版图


晋献公最大的失策,在于没料到自己会死那么早,仅仅灭掉虢国四年之后,就遗憾寿终了。而此时奚齐年仅十四岁,骊姬妹妹生下的悼子更只有一岁。国无长君,重耳、夷吾这两个成年公子逃亡在外,诸大臣人心不宁。

年老的晋献公与骊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