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期分享现场
在清明小假期的最后一天,深圳读书会优秀的小伙们
姬哲
在南书房为书友们分享
《自卑与超越》
。姬哲结合她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让书友们如沐春风;没有一片雪花的纹路是相同的,我们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活动现场,姬哲用疗愈练习引导书友们如何由自卑走向超越,带领大家探索内在世界,认识与接纳自我,寻找自信真正的源头,找回坚实的内在力量,感受新世界的魅力!
《自卑与超越》,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出发,阐述人生的意义。作者提出:
每个人因为对现时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分享嘉宾姬哲
一、自卑从哪里来?
首当其冲就是“ 原生家庭”,马东老师在《奇葩说》对武志红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
现在很多人把自己的不如意,不顺心,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过不去的待人接物的坎都归结为原生家庭的原因,有这么严重嘛?
武志红老师斩钉截铁地说:
有!是的,我们成年后非常多的行为模式,语言模式,思考模式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头脑里很多的声音,限制性信念大多来自父母常年的灌输。
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们灌输“你真棒”,“你是天才”,“妈妈爱你”,“妈妈支持你”,即便是先天缺陷的孩子在鼓励性的话语中,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例如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李嫣就能在秀场上大放光彩;可是父母若是给予打击的,否定的话语,“你怎么这么笨”,“你好傻”,“你好蠢”,“你怎么这么懒啊”......这些语言就会在你的大脑里成了限制性信念和背景音,成年后做任何事情,这些声音都会跳出来说“你不行”。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原生家庭、性格和学校/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有关。
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作出的反应,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产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了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是我们童年时的自己。
在我们年幼时,因为我们的心灵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和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们都以为童年的经历被淡忘了,但是经受过的伤害依然深藏于潜意识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一生。
心理学中有“退形”这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外界的指责、评判、苦难、危险的时候,常常是退化到孩子的状态,用孩子式的方式作出反应。
在感到安全时,内在小孩是不会出来的。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内在小孩就会出来,替我们“接管”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焦虑、崩溃、退形、纠结、抗争。
心理学家认为:
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她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地寻求补偿。
然而,内在小孩会永远停留在那个受伤的状态吗?不会的。只要我们愿意去拥抱Ta,疗愈Ta。
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每个人都有机会,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滋养自己的“内在小孩”。
要实现疗愈,我们就得停下来,去连接我们的内在小孩,去接纳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里或许住了一个悲伤、孤独的小孩,哭泣着说“请爱我吧”。停下来去抱抱那个自己,牵着Ta的手一起前行。
火爆的现场
二、疗愈练习
姬哲让书友们闭上眼睛,使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听着轻音乐,“回忆你记忆中最早的那个画面,你会看到一个小孩,你看看Ta,仔细地看一看Ta,Ta是开心的?喜悦的?还是悲伤的?哭泣的?
无论Ta是个什么样的状态,请你抱抱Ta;对Ta说,亲爱的,这么多年,你真的辛苦了,你真的很不容易,我从来都没有好好地爱过你,我总是忙着工作,赚钱,忙着关心他人,却很少倾听你的声音,倾听你真正的需求,我总是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眼光,我害怕父母的质疑和权威,我越怕那些质疑的声音,我就越否定你,对不起,真的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我知道你是个特别特别好的孩子,你那么纯真,善良,聪明,有才华,你有好多好多的闪光点,我竟然一直视而不见。
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习爱你,我不会畏惧外界的压力,不会为别人的评价左右,我不会再强求你去做那些不喜欢或者做不到的事情,我不会再伤害自己,也不允许别人伤害你,我会爱你的身体,给你营养,锻炼和充足睡眠,我会倾听你的想法和需求去做我想做的事,勇敢地为自己表达,我会发自心底地认可你和接纳你,不会再和你跟任何人做比较,因为我知道你就是这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会永远支持你,永远陪伴你”
三、我的自卑与超越
从小在光环下长大的姬哲,即便长大后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跟美丽帅气的空乘打交道,经常全国各地讲课,做考官,甚至全球各地出差和旅行,但在光鲜亮丽背后却有着另一个总是隐隐自卑的、敏感的、充满伤痛和伤痕的自己。
由于这份自卑,姬哲说,过去的她不允许有一个人说她不好,在工作上她会卯足百分之二百的劲头,不吃不喝不睡只想把工作做到极致;这样状态下持续了五年,姬哲生了一场严重的大病,不得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在医院里,她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觉得自己陷进了黑洞,在漩涡里她不断地往下沉,似乎看不到一丝的希望。
她开始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吗?这般痛苦中,姬哲遇到了一位亦师亦友的人,他带领她共读一本书;经过一次次的疗愈性练习,她找到了生命的隐喻,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经历。
张德芬曾经说过,
所有痛苦和苦难都是化过妆的礼物,可能那个包装异常丑陋,可能拆礼物的过程异常艰辛,可是当你能剥开那层层的外壳后,你能发现其中的惊喜和美好。
四、如何建立自信
五、如何爱自己
活动现场,书友们针对“到目前为止你觉得现在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在那样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度过它的?”,“你会感谢那段经历吗?为什么”这三个问题热烈探讨,解脱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枷锁。
有为辅导孩子功课而不得其心的暴躁爸爸;有抗拒不了父母意见的乖乖女儿;有年少自卑于自己外貌不如人而害怕得不到爱情的帅气男生;也有年少时父母总是吵架现已成了恐婚一族的适龄女青年。姬哲耐心地分析书友们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心若有枷锁,逃到哪里都是牢狱。生活本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画地为牢。撇开自己对自己的成见,抬头看着广阔的天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自卑更重要的事去做,比如,爱自己。
活动花絮
美丽的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