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
筹码,有部分删节和修改。
2017年已经注定是中产嗷嗷叫的一年,此时起,『阶级固化』深入骨髓,我们越来越像一个那个我们曾经口诛笔伐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
中产屌丝化
:以是否拥有土地 (房产) 为阶级的划分。中产和屌丝的区别是谁的负债更多一点。
-
货币信仰裂痕
:人民币继续超发。这年头连老太太都不敢存钱了,几乎全民押注人民币持续贬值,纷纷用资产来和央行对赌,去拼命购买无法印刷的土地。
中产们恐慌了,选择用房地产捍卫阶级。
但是,当全社会60%以上的财富都在固定资产上的时候,几十万亿级别
『
获利盘
』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
一旦集体兑现,就挂了。
我们今天可以说,房产永远涨,这种心态,就像猪儿们都说,饲养员永远爱它一样。对于饲养员来说,99.9%的时间,是真的爱猪如子。等到足够肥,该出栏了,饲养员真正的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最终采取的处理方式人道与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就像前段时间各大社群中很火爆的『学区房悖论』:
为什么学区房值钱,而学历不值钱?为什么读了清华也买不起房,干嘛还要买学区房?
我们应该积极的思考:阶级竞争的本质是什么,终局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布局?
我们集体攀爬社会阶层,归根结底,想争夺的是生存的选择权,也就是时间和空间的自由。
过去,只有贵族才有的选。在1900年,美国人均寿命期望不过47岁,我国不会好于这个数字,只有李鸿章大人这种当朝一品贵胄,才能活过70岁,大部分老百姓的寿命会停止在40岁之前。
饥荒、战乱,在我们的DNA 里面留下了贪婪和恐惧的指令,一定要活下来,看到别人跑,就一定要跑的比别人快。我们都知道,
每上升一个阶层,存活的概率就会极大提高。
1900年,美国人均期望寿命是47岁
向上攀爬是没错的,只是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的思维还在农业社会,时代却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社会了。
在中国,阶级竞争的焦点不会在房产停留太久
,会很快向前切换,不断升级演变。
地产的估值支撑,是生产资料的捆绑,是纳税的管道,
是农业思维形成的长期惯性:土地意味着一切。
恰好,地产可以参与信用的创造。
在过去20年里,凡是参与政府共同做市,扩大房地产行业税基的开发商和囤房者,都撬动了大量财富。得益于此,
我们国家从从资本紧缺、严重依赖美元,到资本泛滥到处投资,只花了不到20年,成果斐然。
如今,我们的地产已经达到GDP250%
,同时,大家对高价持有的物业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回报希望,可是接盘侠的人数和资金更多了吗?所有人都在说京沪永远涨,和上两轮股灾太像。
真正主导利益分配的不是房本,而是权力和更大的利益格局。
京沪永远涨的前提是
经济发展模式的永远不换轨。
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GDP+政治强化引导后的产物。
GDP是193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的,居然沿用到现在。 GDP中,数量是一切的核心。用70多年前的指标指导70年后的经济发展,结果可想而知。
GDP忽视了系统熵,忽视了外部性,也无法衡量新技术的进步
,只热衷于量的堆砌。这种被异化的命令,无异于神经毒素,永远推动着经济体走向肢端肥大症,并可能重现欧洲的早期的错误:为了工业,牺牲一切;为了发展,炮轰一切。
如果把整个中国比作一个
『
大庄园
』
,政府无疑就是唯一的
『
农场主
』
。在这个庄园里,
农场主包揽整条产业链,从头吃到尾,形成闭环与高壁垒
,这也是每个商人的终极梦想。
改革开放,90年代至新世纪初,
廉价劳动力成为这个庄园里的第一茬庄稼
,数以亿计的低廉劳力在没有保险、没有福利、没有退休保障的
『
血汗工厂
』
内夜以继日的劳作,换来中国的第一桶金,这也是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在这期间中国经济也以每年10个点的飞速发展。
进入2000年后,特别是2010年后,第一茬庄稼逐渐收割完毕,当初的廉价劳力都已步入老年,农场主只能收割第二茬庄稼:当初廉价劳力的孩子们,也就是出生在80-95年的人。
如何收割呢? 当然不可能再是血汗工厂了,于是房贷应运而生了。
出生在80-95年
的你可以自我审视一下,你已经或将会背负多少房贷?银行从我们这两代孩子身上所拿走的钱 (开发商的钱也是银行的),与当年私企老板从我们父母的血汗劳作里拿走的劳动力价值,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你还的每一分房贷与利息,都是在为这场房地产溢价买单,整整买单30年。而原本,你是可以带着这些钱去马尔代夫,或是孝敬父母养儿育女的。
然而二十或是三十年之后,也就是80-95这代人的房贷基本收割完毕之后,那么下一茬庄稼是谁?是00后吗?还是10后呢?
都不是。
最起码,二十年后的00后和10后已经成为中坚劳动力。对比现在的欧美青少年,他们就是
将来中国00后和10后的影子,买房不再是需求,租房、享受生活成为主流,在他们身上已不可能榨出过多油水红
利。
而
彼时,现在的65后70后进入完全的老龄化,而这批人正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具财富的阶层,大量社会资本掌控在这代人的手里,他们无疑将是20年后最成熟的庄稼。
全球年龄中位数
老龄化正在重塑整个世界。
我们不妨看看全球的年龄中位数,
中国中位数年龄已经高达36.7岁,即:有50%的人的年龄> 36.7岁。
这样的中国,是3000多年中国历史,乃至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从来没有的现象。
全世界,10亿以上的人口在未来进入80-100岁区间,我们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没有准备好,谁能够多活几年,就变成了医疗行业的最残酷的资源竞价。
大量富裕的老年人,推动了时间价值的全面重估。拿钱买命,是持续很多年的投资的核心逻辑。拿钱续命的价格如果比房子便宜那就算我输。
1970-2014年,Y轴是全球预期寿命,X轴是每年健康开支。
寿命预期突破100岁,医疗开支超过1万美元的日子指日可待
本来,命是无法延续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技术进步,药品会帮助人类穿越时间线,让时间真正的不公平起来
,
实现真正的阶级不平等。
一个场景:2067年,80岁的小明办理了退休,确实老了,自己的DNA健全程度越来越差,疾病和癌变始终伴随着他。虽然寿命快到了,可是家里还有110岁的老娘要赡养,自己买不起延寿的药物,更换不起器官和身体,只能慢慢走向死亡。公司里的健身房,癌症痊愈后的董事长还在美女教练的陪伴下举铁,110多岁的人了,花了15亿更换了心肺,注射了1针2000万的抗衰老药物,如今看起来和50岁的人差不多。
对于小明来说,时间公平吗?
公平将最终被消灭,就好像它从未存在过一样。
国家将变成一个付费网游社区,能够活多久,取决于你创造的价值,或者你充值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