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何夕  ·  openai最新估值是2600亿刀,ds ... ·  9 小时前  
ETF和LOF圈  ·  麻绎文:为何现金流能长期跑赢红利? ·  2 天前  
东方财富网  ·  主力复盘:7.71亿流入利欧股份 ... ·  2 天前  
似水之流年  ·  蛇年首秀 ·  2 天前  
似水之流年  ·  蛇年首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张一鸣:世界上的书,两类最值得读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18-04-01 19:00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今日头条创始人、CEO 张一鸣先生

我一直觉得世界上的书,如果只能选择看少数书的话,两类书值得看,第一类是传记,第二类是教科书。


—— 张一鸣


源 l 42章经


最近,今日头条创始人兼 CEO 张一鸣参加了一场对话,回答了他关于竞争、学习、趋势判断的思考。


混沌君从 2 万字的对话实录中,提炼出了 10 个问题。



1

如何把握创业的时机?


张一鸣: 2007 年苹果发布第一款 iPhone,我当时买到非常震惊,上面可以搭建一个网站或者写一个程序。


放到口袋里面,很难想象一个网站躺在你的口袋里面,你可以写一个网站打开浏览器访问自己写的网站。把操作系统放到移动设备上非常具有颠覆性。

后来我们做社交网站的过程中,发现移动互联网的增速每周是万分之几的速度在上升,还很小,但是一直在上升。


2011 年底基本判断整个信息的传播介质会发生变化,从纸媒为传播介质转向以手机为传播介质。

现在过去六年了,从 2011 年到 2016 年整个上市企业的排行榜全部因为移动互联网发生变化,前五名的人均产值发生 10 倍的变化。


我们现在做海外国际化,去了很多国家,发现移动互联网改变很多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面貌。


这个趋势还没停止,还有视频化也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子浪潮,这是移动互联网的网速提高带来的。

大的浪潮看时机,浪潮一定有,但是有一定的周期性。


等待时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领域的浪潮。确实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有人叫做兴趣,有人叫做志向,有人说激情、抱负。


创业的机会是你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你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你可能能领先别人看到,那你最终把它创造出来。


2

今日头条如何做到全球化?



张一鸣: 我们觉得,互联网是互联互通的,将来一定是全球竞争。


现在的中国公司已经和美国公司一样,是「Born to be global」的,如果你不能做到全球配置,那你就不能运用全球的规模效益,包括市场、组织、人力资源等等。

在这个时代,中国本身也有机会,但利用全球配置的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互联网的边际成本降低很快,同样的投入,别的市场的人口是你的5倍的话,长期不能持续竞争。


我们 2015 年启动全球化的时候,团队也不是这么自信,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走向海外。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方向了,比较光明。 现在在日本,每 10 个日本公民中就有 1 个我们的用户,月活一千多万,已经是很高的比例。


我们在很多国家的应用排行榜上,都在前几名。包括我们的抖音海外版和头条的海外版,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很大的机会。

3

「TMD」为什么能够在

「BAT」的垄断格局下崛起?



张一鸣: 尽管互联网具有规模效应,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现在创业或者投资取得成功的案例,还是越来越多,整个创业创新的趋势,还是越来越好。

这首先是因为规模效应固然重要,但创新是更重要的。好的环境也很需要,无论是法律也好,行业自律也好,需要领先者不能滥用规模效应,保持好的竞争环境。

无论头条也好,美团也好,滴滴也好,这拨企业的诞生跟移动浪潮有关系。美团是在 2010 年,我们和滴滴是在 2012 年,美团高速发展也是 2012 年之后


—— 当有大的变迁的时候,就像地壳运动,整个生态要重新发生变化,这时候新的物种有机会快速扩张。

大的浪潮来的时候 」,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大的浪潮往往是由技术创新带来的。


比方说计算机、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大的浪潮是一个重要时机。浪潮是一浪接着一浪,只不过未来的浪潮是不是一定在互联网?


不一定。


所谓科技,是用新的、更好的方法去创造事情,既然是用新的更好的方法去创造事情,肯定有新的浪潮被创造。


对于新的创业者机会总体来说还是更好。


4

TMD」和「BAT」两代创业者之间

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张一鸣: 我们跟 BAT 的企业家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会看《腾讯传》。


我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我觉得是: 抓住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给用户创造价值,重视人才。

不同之处的话:

首先, 2012 年前后创业的话,整个国内的创业环境是比较好的,互联网渗透率已经很高,用户一上来就适应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 我们做投融资、招聘容易很多。我相信 1998、1999 年互联网公司泡沫前还好一点, 2001 年、2002 年招聘不会这么容易,现在互联网公司招聘竞争力还很强的,计算机系的分数据说越来越高,因为好就业。

第三, 人才供应也越来越多。

第四, 新一代的企业家更早尝试全球化,不仅我们尝试全球化,美团、滴滴也尝试全球化,因为我们起步并没有落后国外,几乎是同时的。

第五, 更敢于开拓新业务,他们这两家 (美团、滴滴) 互相开拓新业务。更不惧怕失败,容忍度高、条件好,总体来说会更有冒险倾向,业务上面快速展开的程度比之前更快。大家也可以看到,在 2012 年这拨企业成长速度更快。


5

互联网「下半场」,创业企业如何破局?



张一鸣: 「上半场、下半场」这个说法,我印象中出处是用户红利消失


—— 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都有了,该装上的软件都装上了,你就没有新用户红利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是这样的。

如果再往下发展的话,简单通过市场手段、营销手段用户红利消失之后,要突破有几个方向:


深度,场景变深,为同样的用户提供更深、更强价值链的服务,场景变丰富,价值链变深。


宽度,有两个方法,要么走全球化,要么开辟新的维度。


比如摩拜或者 ofo,给自行车装上芯片,把物联网连进来,你可以认为它是延伸了,现在又有工业互联网 IOT,这些都不在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或者企业互联网领域,它们都延伸了。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也是我对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比较期待的。


过去我们做 to C 的业务,其实更有难度的是 B 端业务,to C 端的产品用的数据库、云计算还是芯片、支付系统,其实是 ICT 产业的更底层。


如果 C 端做完可以往上游进入 B 端基础设施,如果能做成,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提高。


6

怎么能做到让90后、00后甚至10后

都喜欢今日头条的产品?



张一鸣: 我们每两个月有一个全员会,有一个员工提问,公司如何变得很成熟?我的想法相反,我们恰恰要保持年轻,不要对新事物随便持否定批判的态度。


新事物出现一定有它的原因,一定要去体验,去尝试,去观察它的发展。

我们对团队有很多要求,很早的时候,我发现管理团队不用抖音,很着急。我要求他们每个月拍两条视频,要获得多少个点赞,用强制手段让大家保持年轻。


我们公司企业文化是始终创业,类似亚马逊的 Always Day 1,永远像公司创业第一天那样思考,永远思考用户在想什么。


7

今日头条的核心竞争力是怎么样的?



张一鸣:核心竞争力直接来说是我们的产品,产品背后是我们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背后是我们的团队和文化。


互联网技术并不是垄断或者绝密的,团队和文化才能保证持续的创新和优秀的自省。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和文化。

比如我们公司在人力资源上有一些新的实践。


我们强调「Context,not Control」,同事之间,管理、协调上,通过提供上下文,通过内部信息透明来解决。


一般公司规范流程、建立制度,我们其实是比较注意不要建立太复杂太多制度,这会抑制创新。


比如财务部出一个规定很容易,做什么事情必须 ABCD,法务再出一个  XYZ,每个部门很容易定两页纸。但其实规则一多,限制非常多,也会有很多规则冲突。

我们注重 context 希望给员工更多的上下文而不是分解任务。


我写我的目标干什么,看到我的目标,他们写他们自己的目标,我一般很少去改他们的目标,我会做一些补充。


公司的大目标定了之后,大家想我对这个目标有什么贡献,而不是说你能够为这个目标做什么贡献。


这算我们的实践,这个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要看你对企业组织的观念是怎么样的。


8

平台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张一鸣: 2015、2016年的时候,我们迈向平台企业,现在迈向全球性平台企业。


这几年,科技让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提高,平台型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到很多地方,都能遇到我们的用户或者客户。

平台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平台型企业,大到一定的程度,成为了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这时,对平台的要求,就不仅仅是商业公司的法律责任,而是更高了。

首先, 我们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创新是我们的基本要求,用创新的方法改进技术,创造价值。

其次, 作为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是我们的价值,作为平台,我们有责任促进更好的内容生产,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前两年,我们做头条号千人万元计划,就是在大力促进原创内容产生。如果我们不做的话,可能整个行业提高得都不够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