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方烟草报
聚焦烟草业界,提供权威资讯,传播烟草文化。《东方烟草报》是中国烟草行业唯一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烟草主流媒体。敬请关注东方烟草报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东方烟草报

大漠无边 向“善”而行

东方烟草报  · 公众号  ·  · 2025-01-10 1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大漠戈壁,地广人稀,干旱少雨,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阿拉善左旗为阿拉善盟烟草专卖局(公司)所在地。

从阿拉善盟局(公司)驱车前往阿拉善右旗局(营销部),需行驶约520公里,前往额济纳旗局(营销部)需行驶约680公里。

高速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路上车辆极少,最常见的是大货车。若行驶在通往旗县的二级公路,最窄路段仅6米多宽,和大货车、大挂车会车时,两车间距不足20厘米,即使是老驾驶员,也面临极大的技术考验。


这样的交通条件下,阿拉善盟局(公司)有一位送货员从业15年零事故,他叫常斌善。这次采访,由他开车带记者与几名客户经理前往额济纳旗局(营销部)。

问起他这么多年是如何做到零事故的,常斌善十分谦虚地说:“开得多了,自然就能处理各种情况。”记者从常斌善同事们口中了解到,常斌善一年送货总里程大约10万公里。多年来,尽管他对交通规则和安全行车操作规程早已烂熟于心,业余时间还是会认真分析报刊、网络上的交通事故案例,汲取经验教训。学习车辆保养、维修和常见故障处理等知识已经成为他的兴趣爱好,他还经常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分享给大家。

行至沙漠处,远处的海市蜃楼引起车里一阵沸腾,车里响起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与远处的风景交融在一起。

高速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沙漠。

阳光轻柔,音乐舒缓,常斌善打开了话匣子:“一年冬天,我去额济纳旗送货,那天零下40摄氏度,走到戈壁滩水箱爆了,瞬间冻上了。”

常斌善回忆,他一时发懵,不知如何是好,想到后备厢有个搪瓷脸盆,就用干草从油箱里吸出一些柴油,再把干草等可燃物都放进盆里,点着火烘烤水箱解冻,才让油路循环起来。

在阿拉善,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茫茫戈壁行车,尽管有时天气十分干燥,但因为上厕所不方便,送货员、客户经理、稽查员等连水都不敢多喝。

“平均每350公里才能加一次油、休息一下。”“戈壁滩上没手机信号,昼夜温差大,御寒的衣物一定要带够。”“冬天走访要用低凝柴油,防冻。”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戈壁滩上的工作经验。

阿拉善全盟持证卷烟零售户1369户,分布零散,每位客户经理需平均服务近140户零售户,最远直线距离达420公里。

“走一趟要花三四天时间。偶尔有交叉任务的同事结队走访时,会一起在服务区接开水、吃泡面、睡车厢……”阿拉善左旗局(营销部)客户经理王琳说。

这位多年前从大城市来到阿拉善扎根的东北姑娘,已经在基层一线坚守14年。

“那时候条件有限,冬天用土炉子取暖,指甲缝都是黑的。但这里的人热情善良,零售户把我当家人,同事们手把手教我干工作,我早就把这当家了。”王琳感慨道。


如今,她也成了手把手教年轻人干工作的人。得益于阿拉善烟草多年持续开展的“传帮带”活动,她的徒弟胡鑫已经成长为阿拉善左旗局(营销部)第一基层服务站副站长。

今年夏天,阿拉善烟草迎来了13名新员工,是有史以来新进大学生最多的一年,其中有4位新员工像当年的王琳一样,跨越上千公里,扎根戈壁。

阿拉善盟局(公司)专门成立了“传帮带”工作办公室,建立师傅库、制定结对计划,开展轮训工作和轮岗效果评估,注重保障新员工异地轮岗期间的生活条件,免去大家的后顾之忧。

行至额济纳旗局(营销部),见到客户服务股主任丁寿全。一见面,大家都叫他“丁叔”。

“丁叔是自额济纳烟草成立就坚守在这里的‘老人’了。”常斌善介绍。

额济纳旗局(营销部)工作人员在认真工作。

57岁的丁寿全像位“大管家”,配送卷烟时他是送货员;为客户服务时是客户经理;食堂忙不过来时他就是厨师和上菜员;有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来这里开展工作时,他还是司机、向导……

记者问丁寿全:“长达24年的坚守,一定有很多故事吧?”

丁寿全却说:“坚守?现在日子多幸福啊,吃穿不愁,工作开展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我已经很知足了!”

阿拉善烟草“创新达人”翰德布的名字,在蒙语中是勤劳的意思,这也是他的自我要求。

在2021年开展的全品规卷烟一体化分拣包装项目中,翰德布大胆探索“一包烟”分拣模式,助力企业建成当时全区烟草商业系统第一条高效率的卷烟全品规一体化分拣包装生产线。这一设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整体提高了物流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翰德布总是分秒必争,忙着学习、忙着创新、忙着破题,在物流生产第一线一干就是十多年。

阿拉善烟草人的故事,总也聊不完。他们用胡杨般顽强的意志互相激励,向下扎根。

返程时,一场沙尘暴袭来,在昏黄的天空下,远处的胡杨树更显挺拔坚毅。漫天飞沙中,记者乘坐的这辆送货车像一艘小小的沙漠之舟,不惧风沙、勇毅前行。

“驼铃清脆晚霞盈,沙海无边寂寞行。”在这片厚重、苍茫的土地上,阿拉善盟局(公司)104名干部职工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对烟草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下一步,阿拉善烟草将持续深入实施‘11345’内蒙古烟草商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踔厉奋发、接续奋斗,继续像胡杨一样,扎根边陲、建设北疆。”阿拉善盟局(公司)局长、经理岳文明表示。

本报记者 赵影迪 通讯员 曾雪娇 /文 赵影迪 /图、视频


监制:张娜

编辑:赵国霞 刘鑫坤





热门推荐

90秒,一起感受烟草商业企业数字化
90秒,一起感受烟草工业企业数字化

烟草新闻早知道,来了~

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近期 烟草招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