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过后的半夜三更,天气已经冷得令人瑟瑟发抖,还下起了雨。在迷迷糊糊中,感觉到了又冷又湿,我忽地惊坐了起来。奶奶在山上冷吗?奶奶刚走的那几天,我一次次地在梦中惊醒,不,似梦非梦。本来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奶奶摔倒了三日之后,离开了我们。奶奶的房间空落落地,门前没有了奶奶晒太阳,吃饭前也听不到老妈在房前大声呼唤出去串门的奶奶回家吃饭的声音了。十六年前,奶奶刚刚离开时,潜意识里担心奶奶冷。假如,奶奶还可以盖被子,还可以穿棉衣。我们一定给奶奶盖上暖暖和和的被子,让奶奶穿上舒适漂亮御寒地棉袄。可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给奶奶烧些纸钱。奶奶再也看不到摸不着听不到了。
有个长辈去世前,我曾经到医院照顾他。那个长辈虽然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一直顽强得很,被病痛折磨了多年,从未呻吟过一声。长辈神志清晰,也许一辈子也没有留过眼泪的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眼角流下了泪来。他的家人有点迷信,看了离开时最好的时辰,拔了吊针。烧起纸钱,医院的医生当然不允许在无菌病房里烧纸。在匆匆忙忙中,护士就拉走了长辈。后来听说,火化时,看到那位长辈拳头握得紧紧地。我想,那可能因为冰冻时还有神志,感觉冷才紧紧地握紧拳头吧!在医院里离开人世,不是自然而然地。有时觉得残冷可怕!
现在城里人临终时送到医院里,冰冷地医院、难闻的味道,还有毫无遮掩地让病人知道不久于人世,眼睁睁地等待,这是一种怎样的煎熬。相比之下,乡下人离开人世时,在自己熟悉而又温馨的家中,也没有任何冰冷的器械,没有医院的冰冷病房和无法接受的医院味道。乡下人离开时比起城里人来说更加人性化。
以前看到有篇文章,里根总统在得了老年痴呆症之后,夫人拒绝媒体采访,拒绝朋友们的探视,让里根总统很有尊严地活在人们心中。“来时桃花色,去时菊花黄!”生命降生时,那么的粉嫩可爱,当生命的最后阶段形如枯槁,有时神志混沌。我很赞赏里根总统夫人的做法,把美好的形象留给世人。
以前看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一个画面,一个病人在病床上。家人平静地讲诉很美好的世界,病人将要到那个地方去。假如,把死亡看做到一个理想的去处,这对即将离开的人和亲人都是一种安慰,死亡就不会那么地可怕。电影中留下的画面很温馨,好像是给要睡觉的老人读睡前故事!
假如死亡真的可以轮回重新再来,或者到天国中去。假如死亡是从一个鲜活的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多好。那个世界哪怕是鲁滨逊漂流记里孤单单的世界,可还有享受阳光,感觉风吹,品尝食物的味道!
假如死亡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漫无边际地冰冷,或者燃烧身体,或者秃鹫来啄吃。想到这些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再也见不到你所疼爱的人,再也见不到疼爱你的人!假如死亡之后还有魂魄多好,你还可以看到你的小辈成长,还可以经常到你的长辈那慰籍他们!
可是,死亡之后啥都没有了!只是变成了一抔黄土。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感觉到了死亡离我们这么近。有时候,在街上碰到送葬的队伍、敲锣打鼓、穿着白色的麻衣、举着花圈……我总是不忍看到这些。想到死亡,我眼泪禁不住留下,从送葬的队伍那绕道而行,匆匆逃过。我没有勇气到殡仪馆送人,也没有勇气去亲戚家吃斋饭。到了那种环境,我在悲哀声中看到了死亡就在我们周围。
有次听老人们聊天,老人们都说自己是身埋半截在黄土里了,很淡然地说“活一天赚一天!”八十七岁的伯母说,等她百年后也请妈妈帮忙哭几声热闹热闹。老妈说,现在不仅会敲锣打鼓,还有音响放歌还有乐队很热闹的,不时新哭。老人百年大家都坦然接受,老人自然百年也是老人的福寿,在那种场面上热热闹闹中看到的是大家内心平静地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明白世事无常,死亡总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出现在人世间,我们无法抗拒。杨绛在八十多岁时,失去了至亲的先生和女儿,顽强地活着。我阅读《我们仨》时,深深地感受到杨绛内心如千刀万剐。可她却坚韧美丽地活着,她写下了《我们仨》,把她们仨写了下来,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死亡的决定权不在我们的手上,活着的人好好活着,杨绛就是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