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立下春节
尬读
flag
,
今天就踏上了回云南的旅途。对于已经多年没坐长途火车的我来说
,36
个小时的归途列车
,
是一段凭空多出来的时间
,
是被
“
放逐
”
于过年焦虑之外的浪荡时光。
静心准备的新年礼物悬宕在高处
,
人为刀俎的亲友相问在
36
个小时以外
,
在工作地与家乡
“
两头不靠
”
的中间地带
,
我尽可以让自己的思绪信马由缰
,
就像这篇辗转数个座位写成的文章一样。
尽管车厢里熊孩子九九八十一式的捣乱方式让你哭笑不得
;
尽管旁边外放的婆媳剧又在重复
“
有理在于声高
”
的分贝竞赛
;
尽管陌生的同路人从对房价的同仇敌忾一路进展到在牌桌上吆五喝六
;
尽管新疆奶片、云南小粒咖啡、百香果的推销员一个个安利附身
,
使尽浑身解数
;
尽管泡面味儿、体臭、脚气在持续发酵
,
最终
“
成品
”
未知。
尽管这不是一趟舒适宜人的移动书吧
,
尽管在所有的车厢娱乐活动中
,
读书最不具侵略性
,
因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然而
,
这段
“
意外的时间
”
却是最纯粹的阅读时段。云上虽然飘逸
,
然而却是一个抽象而所延伸的空间
,
不像我刚过黄鹤楼
,
又过汨罗、长江
,
经过一个个无数故事发生的地方。
当我读到
“
当阿喀琉斯绕着特洛伊追杀赫克托耳时
,
他们经过斯卡曼德罗斯河的流水
,
在阿开亚的男儿们到来之前的和平岁月里
,
特洛伊人的妻子和美丽女儿们
,
曾来这里清洗他们闪亮的衣服
”(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
)
时
,
望向窗外
,
倏忽而过的水田里
,
一位村妇正牵着一头水牛走过田埂。这不是小清新的岁月静好
,
而是只有在大战将至时才会被忆起的悠悠日常
(
荷马很爱用这样的日常与英雄之怒的对比
)
。
高铁上虽然读书者比比皆是
,
然而超高时速已经将沿途的风景压缩至不可辨识
,
和机舱一样只不过是一块抽象的空间。
当你穿过隧道、田野、村镇、雪山冰河
,
当你想要努力看清迎面驶来的列车上的一张面孔
,
你手中的书拿起又放下
,
你的思绪可能被窗外的风景线无限拉长
,
像风筝一样放出又收回。当邻座关于收入与消费水平的讨论透过耳机传到耳中
,
这是一段如铁轨一般屡屡偏离又回归的阅读时光
,
一段在独处时无法想象的阅读体验。
这时候你或许能够体会到
:
尽管一本书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时光机
,
然而你却仍身处在这五味杂陈的空气之中。你的感官会随时把你从第八大洲
(
佩索阿说
:
我对世界七大洲的任何地方既没有兴趣
,
也没有真正去看过
,
我游历我自己的第八大洲
)
拉回现实之中。
每一节列车都是一个微型社会。随着绿皮火车驶入历史
,
随着高铁动车不断挤占着普通列车在大地上的轨迹
,
这样各行各业打成一片的空间正在消亡。飞机和高铁都不是公共空间
,
只不过是私人空间的集合体而已。
除了在火车上阅读之外
,
旅途之中阅读也是一块随时托起自己逃离的飞毯。还记得四年前的这个时候去丽江
(
鬼知道为什么当时脑子秀逗了
),
穿过摩肩接踵的街道终于挤到广场上时
,
面对着两边灯红酒绿的酒吧
,
望着远处的玉龙雪山
,
我只想尽快远离这个满大街都是丽江小倩《一瞬间》的地方。我在广场上读起了特德蒋的《你一生的故事》
,
直到天光昏暗
,
目力不济。
而在旅途之中
,
我不爱读
LP
那样按图索骥的旅行手册
,
更爱读本地作家写的当地风物历史
,
草木市井。只可惜
,
不是每个城市都像巴黎那样有它的波德莱尔。
这次二度入滇
,
我带的就是立志成为昆明的波德莱尔的于坚的《老昆明
:
金马碧鸡》
,
尤其佩服他年轻时曾沿着滇池漫游了一个星期
,
而且
“
决心在漫游中不离开滇池的岸一步
,
遇到岩石
,
我就翻越
,
遇到长满野草、灌木的山包
,
我就钻过去
,
在岸被河流隔断的地方
,
我就泅水过去
”
。这种对于家乡疯狂的迷恋不是旅行者能有的。
在地者的写作
,
而不是观光客的视角
,
在城市化与小清新文化横扫一切景点的时代
,
正在越来越难能可贵。所幸的是
,
各个地方的风物志写作者正在蔚然成流。金马碧鸡今已不存
,
而云南的花草彩万古常鲜。当然还有于坚在书中记录的昆明接头的一百多种小吃。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理想中的阅读与写作
:
匍匐于大地之上
,
出离而又不出世。可惜的是
,
这样的体验除了在旅途中
,
已经很难找到了。在我有了第一台
Kindle
之后
,
最想做的就是乘一台时光机回到小时候田间地头的草丛中
,
天地开阔
,
仰望天上的流云和高岗上微如草芥的小人
,
捧着
Kindle
读《隋唐演义》。
现在车已经到了
“
永州之野产异蛇
,
黑质而白章
,
触草木
,
尽死
”
的湖南永州
,
当一半人的手机都已经电力不支
,
另一半在靠
“
血袋
”
续命的时候
,
只有我的
Kindle
气定神闲
,
不会发出一声哀鸣。
你的旅途中发生过哪些与书有关的故事呢
?
不妨讲给正在路途中的我听听。
做書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
丨
如何制定读书计划
丨
投稿说明
|
编辑生活范文
|
编辑手记范文
|
诗歌出版
|
从想法到成书
丨
书店范文
丨
电子书
丨
kindle
|
豆瓣阅读
|
知乎
|
离线
|
独立出版
|
刘瑞琳
|
李昕
|
谈页边距
丨
沈昌文
|
范用
|
汪家明
|
姜峰
丨
原研哉
|
朱赢椿
|
聂永真
|
杨林青
|
王志弘
|
诚品
|
PAGEONE
|
钱晓华
|
方所
|
万圣书园
|
理想国
丨
再谈编辑
丨
再谈电子书
丨
再谈读书
丨
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
丨
2016中国最美的书书单
丨
Goodreads2016书单
丨
2016《纽约时报》年度书单
丨
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
丨
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