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很多人物,可明明在脑海里还活灵活现的人物,一旦落到纸上怎么就毫无生气了呢?” 编剧张仕栋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习惯性的推推了眼镜儿,然后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思考片刻才继续我们的话题。
《余罪》编剧张仕栋
十年的笔耕不辍与默默无闻,开窍之前的漫长摸索与自我怀疑,甚至还有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和职业生涯的冷暖自知.....这些都让曾经的他非常的“焦虑”。他也因此不得不去思考“关上门创作”之前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拥有什么?入行近十年,自己到底还缺什么?
《余罪》之后,他和编剧帮成功签约。“可是签约是否能够带来好的资源?编剧的酬劳会被经纪人抽走多少比例?签约之后会不会被框柱?”作为职业编剧他不得不思考这些事。不过不到两年的合作,虽没有十全十美,但先前的这些困惑都在慢慢得到解决,而一个接着一个项目的磨合也让张仕栋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己在慢慢放下先前的“焦虑”,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差一口气
这十年,张仕栋创作的作品有悬疑警匪片《疯狂倒计时》、现象级亲情佳作《暴走妈妈》、现代轻喜爱情剧《我家有个赵大咪》以及近期正在热播的漫改悬疑喜剧《开封奇谈》等等。
他以“悬疑”为创作主轴,在不同的项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他的创作也不乏幽默与生活感,从而在不同题材与领域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创作带来无限可能。
张仕栋说:“写了十年,也算踏踏实实的走上了职业编剧的道路,但总会觉得自己是差一口气。”这或许是很多青年编剧的心声,这口气到底差在哪儿呢?
有些编剧或许会觉得自己吃饱穿暖,结婚养娃,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小编剧就可以了。但也有一些编剧,摸爬滚打几年,命运却给了你锻炼的机会。于是张仕栋等到了让他扬眉吐气的《余罪》,这部剧的成功让张仕栋的职业生涯迎来了转折点。但是转折过后怎么继续往下走?他说:“作为一名职业编剧,得吃好这碗饭,所以基本功、职业素养一样都不能落下。”
说到基本功,他毫不避讳的说自己悟性不够高,必须得看书,我们了解到他喜欢松本清张,钟情于悬疑推理小说。所以也经常拿悬疑故事来练笔。他认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核心诡计”是他思考的首要目标。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悬疑故事,都是在教会他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人性与社会。
“台上一场戏,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来形容编剧一点也不夸张。无论是“霸王别姬”还是“青衣”,如若差一口气,经典将不复存在。编剧又何尝不是呢?
还缺什么?
《余罪》虽然让自己扬眉吐气了,但征途才刚刚开始。作为职业编剧,你依旧还是避免不了“从零做起”,学习新的知识、探究新的领域甚至还得将“不喜欢”变成“喜欢”。遇到有缺口的IP怎么办?遇到不成熟的梗概你该如何应对?制片公司的要求你如何来满足?你或多或少在创作上拥有一些姿态,但遇到新的项目,你还是得回到创作本身。
张仕栋说自己还遇到过完全不熟悉的战争戏与婆媳戏,但是得吃饭啊,你就得写下去。于是拿到手后,就得一头扎进去,从看书到看片,从陌生到熟悉。最终你必须找到改编的“根”,找到你擅长的表达方式。
张仕栋说,除了“人物”之外,让他开窍的还有“语感”。因为在《余罪》中,从台词到动作,都透露着市井气息。“所以你要抓住市井生活的根。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么多的电视剧都不说人话,是因为很多编剧对生活气息的感受都比较苍白,然后试着用理想化的写作方式去创作。”张仕栋说他一开始会模仿小说,好在《余罪》的总策划于淼老师点醒了他,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说人话。编剧要怎么写,演员会怎么说。这些都太重要了。
这几年对张仕栋来说,扑面而来依旧是大大小小的“IP”,他把IP作品比作一个圆,有的圆比较完整,有的圆有缺口,而编剧的作用就是把缺口补齐,让它成为一个满圆。所以无论是这个圆是否完整,作为职业编剧,应该思考的是自己能够发挥什么,如何才能给“满圆”赋予新的生命力这很重要。
张仕栋再次说回《余罪》这个戏,他回答了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他说,这十年缺的是什么?对,缺的就是“开窍”。你不再流水线,不再盲目的扎入素材里研究“核心诡计”,因为对创作而言,没有什么比“开窍”来得更有用了。正所谓戏有阴晴圆缺,开窍之后才见真章。
“跑”起来
张仕栋坦言自己是一个喜欢闷头创作的人,很显然他并不适合做一个单枪匹马走江湖的职业编剧。而放下先前的“焦虑”之后,与编剧经纪人的合作也越来越顺利。作为编剧帮的签约编剧,张仕栋已通过编剧帮成立了自己的编剧工作室,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诉求,慢慢组建自己的编剧团队。
除此之外,张仕栋与业内顶尖影视公司合作的“悬爱”大剧也正在创作中。张仕栋说:“一开始我的圈子比较狭窄,但编剧帮帮助我把这一块打开了。这是逐渐建立信任和互相创造价值的过程。那何乐而不为呢?”
张仕栋的编剧经纪人还跟我们透露了他的十年规划,未来三年在组建自己编剧团队的同时,他将更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与自己独有的表达。坚持团队创作,也不丢下自己的个人表达。这对创作者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此外,他还会将自己最擅长的“悬疑”进行到底,适当的时候,也会考虑做导演。但这并非意味着跨界与转行,因为至始至终他都坚信自己是一名职业编剧。写出好故事,依旧是自己的本分。
和艺术片作者不同的是,我们更鼓励职业编剧在你们创作的黄金年龄“跑”起来,当然这与“关门写作”“深耕细作”等创作理念并不冲突。我们为何鼓励“跑”,是因为我们的行业需要更多这样的职业编剧能够源源不断的输出好的作品。“跑”并非意味着“追求速度”,而是拥有一种“竞赛精神”,在熟知规则与自身的能力的前提下,所有的外界的助力都将促使你成功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