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回国上市,周鸿祎出了一本自传《颠覆者》,兩件事相互造勢。
周鸿祎百战归来,風格套路已成,今天还要扛起颠覆的大旗,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颠覆者不能颠覆掉自己,便不可能一直是个颠覆者。
自传只写到了360美国上市,后来的事就没有写了。这一段时间里发生的很多事,比如做搜索打百度和做手机练小米,虽然有颠覆者的姿态,但并没有把360带到一个广阔的高度,在目前看来都是悬案,有几分迷失几分契机,还不能落定。回国上市的财报,似乎跟两年前的差别不大,传统业务支撑,新业务或者新模式没有完全崛起。
回国上市和自传,算是上半场的结束语。周鸿祎的下半场,还没有让大家看清楚局面。之所以划分上半场和下半场,是因为从外面看起来,要有中场休息,要刷新系统,要蹲下去,才可能再跳起来。
周鸿祎曾经颠覆或者试图颠覆的人,已经颠覆自己了,他们比被周鸿祎卯上干架之前更为强大,更加成为了周鸿祎所说的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也依然是
周鸿祎自己的天花板
。
第一个,腾讯。
3Q大战是周鸿祎最大的一场胜利,解决了生和死的问题。并且迫使
腾讯
开始真正的反思,行业迎来一个开放的巨头,引发了整个行业的生态化。很多创业者把这个功劳记到周鸿祎头上。对于腾讯而言,市值从四百亿美金到今天五千亿美金,从巨树到森林,从帝国到联邦。除了自己的反思、胸襟和内力,也是缘于周鸿祎的以死相逼。福兮祸之所伏。
周鸿祎打醒了腾讯,腾讯趁势自我顛覆,打造了一个更加庞大,看起來坚不可摧的生态。联合京东打阿里,吃进搜狗压制360制衡百度,通过投资大量公司并强力扶持它们清场对手,建立了几乎无处不在的影响力。3Q大战之前,创业公司绕不开腾讯。今天,他们绕不开腾讯系。这块天花板比之前更高一些,但更广,更疏而不漏。
世事残酷在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相对于腾讯,360的发展格局在近年内并未看出本质的提升。两家的量级的差距逐步拉大。一战之胜换来多年封杀。祸兮福之所倚。
周鸿祎还手了,马化腾趁勢自我顛覆。马化腾还手了,周鸿祎也必须自我顛覆。很公平的较量。
第二个,百度。
360一夜之间拿下10%的搜索份额。3B大战轰轰烈烈。但格局并未变动。360的路数是往后看,搜索这个成熟业务,我可以劫杀来自己做。但对比腾讯和今日头条的路数,他们是往前看,一个在微信里搜一搜看一看,一个是做推荐。同样是连接人和信息,但另辟蹊径,不是场景变了,就是形式变了。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路会越走越宽。
百度也被逼着自我顛覆了。承认错误砍掉老业务,比如外卖。破釜沉舟押注新航道,比如AI。陆奇空降,大刀阔斧。百度不再往后看,也是一无反顾的在往前看。
360也别再往后看,别往左右看,也得往前看。
第三,小米。
周鸿祎很早看到了小米的潜力,眼光很准。自己造手机却一波三折。跟传统厂商合作,受制于人。自己投资做,先是伙伴内讧,然后也是不瘟不火。
小米本身即是雷军的一次自我顛覆。一是彻底放下之前的老家业,完全另起赛道。二是专注。这两点,周鸿祎没做好,尤其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的不专注,三两年新起一片疆场,換套路,旧的也放不下。360经受3Q之战的命悬一线,3B之战的风雨飘摇,受到腾讯百度的全方位的封杀,但这些事没有发生在小米身上。小米的赛道,没有这些风险。一个精心挑选的赛道,一套精心齿和的模式。
败了很多次的王兴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你可能被打败,首先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立足点,不可立于危墙之下。
聪明如周鸿祎,不会不从这些对手身上学习。倔强如周鸿祎,不会甘做云梯,为人作嫁。我很想知道答案是什么?
一直没有从周鸿祎嘴里直接听到详细的答案。只有“大安全,大策略,大格局”一样的模糊之词。不过这可能正说明一些变化。红衣大炮终于能管住自己的嘴。历经千辛万难回国上市,也算是迈开了自己的腿。乌镇夜宴第一次跟傅盛同框,不动声色的柔和身段。有一些事,一定在发生。有一些心性,一定在锤炼。谁痛谁知道。
立足国内,立足万物互联,立足大数据,立足AI,做所谓“大安全”。看起来是一个自我顛覆的骨架。腾讯的生态,百度的往前看,小米的赛道和专注,以及三家共有的心态之决绝,有可能,在“大安全”里一锅烩。
《颠覆者》里的一个情节。周鸿祎几岁大的时候正值文革,坐着爸爸的自行车回家,沿路看街上墙上的标语,有一句他印象深刻,会大声朝天空念出来:深挖洞,广积粮。小时候无意种下的种子,不知道多少年后会冒出头。
不止中国,全世界的互联网都在强者越强,大者越大,赢家通吃。今天全球市值最高是苹果九千亿美金。有人说将会有五万亿美金的公司出现。集AI、大数据、云为一体的底层操作系统,对每个人的了解和影响无处不在。科技公司会逐步接手原属政府的权力,这已是共识。以科技高地向所有领域俯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球20來家科技公司,将拥有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权力,控制一切的
权力
。
《紐約客》說,Google、亚马逊、Facebook和苹果,它们并未消灭守门人,只是取而代之罢了。美国并未变得更加平等,美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政治上,今天想要干预选举比曾經发生过竞选作弊的1876年更容易,并且还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对那些科技巨头来说,这只是修改一下算法的事情罢了。正在到來的未来,大部分人腦袋里会如何想问题,会如何选择,都可能被算法操控。
周鸿祎选择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天底下没有捅不破的天花板。颠覆者已经在路上,他们正在没人看得起的小地方,在边缘的阵地,默默的尝试。
但需要说明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把垄断巨头打下去自己取而代之,改朝换代,不算是真正的颠覆。用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东西打破巨头的垄断,消灭巨头这个物种本身,才算是真正的颠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