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俄国等级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史,聚焦18世纪至20世纪初决定俄国现代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结合一手文献史料和统计数据,分析俄国各阶层在现代化转型之路上的不同作用。
著者:邓沛勇、王目坤、孙慧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定价:88元
作 者:
邓沛勇,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史和中亚史。著有《俄国政治史》《俄国经济史》等。
王目坤,历史学博士,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书刊审查史、出版业政策史。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共党史等课程。
孙慧颖,贵州师范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研究方向为中亚史,出版专著1部。
本书是一部关于18世纪至20世纪俄国社会各阶层变化的研究著作。聚焦贵族、工人、市民、农民、僧侣等阶层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从各阶层的形成过程、社会地位、经济及生活状况等角度出发,分析各阶层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书中展示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具体案例,为研究俄国工业化时期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作者还剖析了社会等级观念在俄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作用、影响。通过本书可更加深刻地理解以贵族为代表的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历史意义。
在俄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贵族、农民、市民、僧侣和哥萨克都留下了各自的身影,本书可窥见他们的起源、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历史影响。
——许金秋(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
俄国的贵族拥有大量的土地,是最大的农奴主,还是高级官员的主体,曾辉煌一时,但终究消逝在历史的洪流中,通过本书可更加深刻地理解以贵族为代表的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历史意义。
——沈莉华(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1.梳理俄国等级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史。梳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各等级演变,着重从贵族、工人、市民、农民、僧侣、哥萨克和异族人等方面展开,涉及各个阶层的形成过程、各地区人口变化、土地面积变化、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等,及其不同时代的特征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聚焦18世纪至20世纪初决定俄国现代发展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书中涉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二世等数代沙皇统治,述及北方战争、克里米亚战争、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俄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 结合一手俄文史料和统计数据,分析俄国现代化转型之路上各阶层的作用。比如不同时期贵族的数量和占比,拥有农奴的情况、地产规模,各行业生产规模、工人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等,由农奴制改革前后工人数量和来源构成变化,可发现工人和土地之间的联系逐渐淡化,工人阶级队伍日渐形成,并在20世纪初的革命运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最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引言:俄国等级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阐述俄国等级状况前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俄国等级制度产生于何时?对此,史学界主要存在四种观点:一是俄国等级制度始于9—11世纪;二是俄国等级制度出现于12—15世纪;三是俄国等级制度出现于16—17世纪;四是俄国等级制度出现于18世纪。笔者认为俄国等级制度完善于17—18世纪,究其原因,在此之前社会各等级之间并未完全隔断,形式上仍保留等级过渡的机会,18世纪专制等级制度逐步固化,各等级的法律地位才初步确定。
编成于11—12世纪的《罗斯法典》已明确指出当时基辅罗斯存在三个等级,即王公的臣仆、自由民和家奴。王公臣仆只为王公个人效劳,不承担任何义务;自由民向王公纳税,是纳税的普通百姓;家奴没有人身自由,无任何权利。早期俄国的家奴分为法律规定的家奴和契约奴:法律规定的家奴包括战俘,因犯罪失去终身自由的奴隶如抢劫犯、纵火犯和盗马贼等,以及因无力偿还债务成为奴隶的商人及其后代;契约奴隶包括卖身奴隶、未经主人同意与女奴成婚的男奴、入私人府邸担任管事或者司库者。
莫斯科公国时期等级状况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官员主要包括世袭官员和招募官员。世袭官员的组成如下:一是议政官员,包括大贵族、近侍贵族和议政贵族;二是莫斯科服职官员,主要包括侍臣、侍从和莫斯科贵族等;三是外地服职人员,包括选任贵族、廷差小贵族和外地小贵族。招募官员包括枪兵、哥萨克和炮兵等。自由民包括城市纳税民和乡村纳税民,非纳税民为一定程度上隶属于他人的自由民和家奴。家奴则分为完全家奴、呈报家奴、典身家奴和契约家奴。
叶卡特琳娜二世将居民分为贵族、僧侣、市民和农民四个等级。同期,将商人、小市民和行会手工业者划入市民等级,农民等级也初步确定。19世纪,俄国社会形成三个新的等级,即荣誉市民、哥萨克和异族人。异族人包括定居的、游牧的和迁徙的部族(主要是蒙古人、突厥人和芬兰人),以及犹太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等级分为特权等级和无特权等级,特权等级包括贵族、僧侣、荣誉市民和商人,无特权等级包括农民、非荣誉市民、手工业者、哥萨克和异族人。特权等级免交赋税,免服兵役,免除体罚,无特权等级需要纳税(哥萨克除外)和服兵役。
俄国社会的等级结构于1897年人口普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据统计,所有居民中农民占比77.1%,哥萨克军人和异族人合占比8.9%,市民等级占比10.7%,市民等级中商人和荣誉市民分别占比0.2%与0.3%。世袭贵族连同其家庭成员为120万人,占总人口的0.95%;终身贵族、非贵族出身的官员以及家庭成员占0.5%;僧侣及其家庭成员占国内人口的0.47%。
俄国历来等级森严,贵族为统治等级,官员多来源于该等级,贵族划分为世袭贵族和领有贵族,其社会地位和权力有所差别。农奴制形成之后农民等级就是社会最底层,社会地位最低;且农民的隶属关系不同,所承担的义务也不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仍是辛勤劳作而食不果腹。除上述两个对立等级外,俄国还存在哥萨克、僧侣和市民等级,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需着重强调的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等级众多,既包括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的贵族、僧侣、农民,也包括19世纪逐步形成的荣誉市民和哥萨克等级。除此之外,俄国境内还有其他的居民,如工人和在城市从事手工业的农民等,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所属的社会群体不能称之为等级,因本书阐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故书名仍称之为“阶层”。
第一章 贵族
第一节 俄国贵族的起源与构成
第二节 俄国贵族的权利
第三节 俄国贵族的经济活动
第四节 俄国贵族的思想和文化概述
第二章 工人
第一节 俄国工人的构成、数量和运动
第二节 工人的生活状况
第三节 工厂立法
第三章 市民
第一节 市民等级的形成和数量概述
第二节 商人
第三节 其他市民
第四章 农民
第一节 农民等级的形成
第二节1861 年农奴制改革
第三节 俄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民等级的数量和作用
第四节 农民外出务工与工人阶级形成
第五章 其他社会等级概述
第一节 哥萨克
第二节 僧侣
第三节 异族人
参考文献
后记
北大医学部教授:如何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东亚巨变500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
从《诗经》到《红楼梦》:10位复旦顶尖教授带你读50堂国学经典课 《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葛剑雄: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书,都在这里了
诺奖得主揭晓背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