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相关阅读丨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21-01-08 09:42

正文


帝国的话语政治

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


刘禾 著

杨立华 等译

精装,344页,5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020年



作者介绍



刘禾 ,学者,作家。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全球史、话语理论和新翻译理论。1997年获美国古根汉(Guggenheim)学术大奖。英文学术专著有: Translingual Practice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 Token of Exchange (主编,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年), The Clash of Empires (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年), Writing and  Materiality in China (与Judith Zeitlin 合编,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2003年);中文专著有:《语际书写》(香港天地出版社,1997年;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持灯的使者》(主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跨语际实践》(三联书店,2002年,2007年),《帝国的话语政治》(三联书店,2014年,2020年),《六个字母的解法》(中信出版社,2014年),《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主编,三联书店,2016年)等。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19世纪晚期大清朝与英国之间的“帝国碰撞”,对“帝国”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历史研究。作者以主权想象为中心,着重分析法律、外交、宗教、语言学及视觉文本中的知识传统和话语政治。通过爬疏相关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作者处理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文本和历史事件,如国际法、符号学、帝国之间的礼物交换、传教士的翻译、语法书,甚至还有殖民摄影术,而这一切都由与欲望和主权想象有关的帝国的话语政治这条主线贯穿起来。作者的核心关怀是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古老帝国是如何被帝国的话语政治“塑造”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



目 录


2004年英文原版致谢


导言  是帝国的碰撞,还是文明的冲突


第一章  国际政治的符号学转向
帝国的符号指涉:A (· ——) B(—— ···)
衍指符号(The Super一sign):不同的语言如何被抛置一处?
主体间性的交流与恐吓
欲望与主宰者的主体
殖民暴力与现代主权概念的起源


第二章  衍指符号的诞生
一个奇特的法律禁令
谁是野蛮人?
“夷”字之辩:1832年
野蛮人的眼睛(The Barbarian Eye)
英国人的脸面
殖民统治的创伤话语


第三章  主权想象
夷:如何命名主权统治的边界
失去指涉对象的“支那”:Cīna、支那、China 等
雍正帝及其文字狱
大一统的帝王意识形态
驱除“夷”字的幽灵
鸦片战争与“外国鬼子”


第四章  翻译《万国公法》
互译性:殖民主义史学的盲区
丁韪良:集翻译家和外交官于一身的传教士
《万国公法》翻译的前后过程
普世性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寻找公度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