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暖在线
冷暖在线作为一个行业社区平台,为冷暖空调行业的工程师提供学习知识、经验分享、在线研讨和观看学术视频的综合性学习途径。帮助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了解行业最新资讯,熟悉市场行情,并为未来事业发展寻找人脉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冷暖在线

技术指南丨地下管线基础知识(下)

冷暖在线  · 公众号  ·  · 2018-07-04 12:31

正文

三、地下管线的布设


(一)管线布设的一般情况


1. 管线布置通常与道路或建筑红线相平行,同一管线沿道路一侧布置,不宜从道路的一侧转到另一侧。


2. 管线与道路或铁路交叉时,通常为正交布设;在困难情况下,其交角不小于45°。


3. 管线埋设产生矛盾时,通常出现以下情况:

(1)压力管道让自流管道;

(2)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3)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4)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5)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6)后建的让先建的。


4. 为保证管线正常使用及改建、扩建工程的需要,各管线间距应满足下表要求: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


5. 地下管线的布设应根据管道的种类、埋设方式及土壤性质等情况,在满足路面上的荷载、管道强度要求下埋设。工程管线埋设的最小埋深应满足下表要求。

工程管线的最小深度(m)

注:10kv以上直埋电力电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1.0 m。


(二)给水管网的布设要求


1. 给水管网的作用

给水管网的作用是从净水厂或取水构筑物输送到用户。它是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给水管网的组成

给水管网一般由输水管道和配水管道组成。输水管道是由水源到水厂及水厂到配水管的管道,一般不装接用户水管。配水管是把水送至各用户的管道。


3.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

根据城市规划、用户分布及对用水要求等,可分为树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也可根据不同情况混合布置。


(1)树枝状管网:干管与支管的布置有如树干与树枝的关系。通常用于地形狭长、用水量不大、用户分散的地区。


(2)环状管网:指供水干管间都用连接管相互连通起来形成许多闭合的环


4. 输水管和配水管道的敷设

(1)输水管的敷设

①输水管道有重力输水管和压力输水管。重力输水管采用自流方式,且按要求设置检查井,间距一般为 200~400 m 。输水管道在隆起处及倒虹吸管的上、下游一般应设置进气阀和排气阀。输水管的低洼处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


②输水管道在不允许间断供水时输水管通常不以少于两条,允许间断供水或有多水源供水可布设一条。


③两条以上的输水管一般应设连通管,连通管直径与输水管相同,或较输水管径小于 20%  ~ 30%


④连通管上设有必要的阀门以便检修用。

⑤输水管线阀门间距需要根据具体位置,常结合地形起伏穿越障碍物及连通管位置等综合考虑而定。

(2)配水管的敷设

①配水管一般可布置成环状,当允许间断供水,也可布置成树枝状。


②配水管位置通常布置在两侧均有较大用户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支管数量。


③用于配水至用户和消防栓的配水支管,一般采用管径 150~200 mm ;负担消防任务的配水支线不小于 150 mm


④城市生活用水管网,严禁与各单位自备生活用水供水系统直接连接。如必须作为备用水源而连接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隔断措施。


⑤配水管道干管阀门间距一般为 500~1000 m ,阀门通常设置在连接管的下游,以便阀门关闭时不影响支管供水。


⑥支管与干管连接处,一般在支管上设置阀门,支管修理时不影响干管供水。干管上的阀门根据配水管网分段,分区检修的需要设置。


⑦消防栓的布设:支干管上的消防栓应在消防栓前设置阀门;消防栓的间距 不大于120 m ;消防栓的接管管径 不小于100 mm ;消防栓通常放置在交叉口和醒目处。


(三)排水管道的布设


1. 排水管道布设原则

(1)排水管道系统采用分散布置和集中布置应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城市规模及布局选择。对于大城市、用地布局分散、地形变化大时,以采用分散布置;反之,可采用集中布置。


(2)污水主干管的位置:通常布置在集水线上或地势较低的街道上。如地形向河道倾斜,则主干道常设在沿河的道路上。从道路交通要求考虑,主干管不宜放在交通频繁的道路上,最好次要街道上,以便施工维修。尽量避免与河流、铁路等的交叉。


(3)管道转弯和交接处,其水流转角不小于90°;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考虑外部荷载和冻土深度,车行道上部 小于0.7m


2. 检查井的设置

(1)检查井的设置通常设置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2)检查井的最大距离见下表


(3)排水管道最小坡度见下表


(4)污水管道的倒虹管设置在穿越河流、障碍物、特殊重要结构、地下铁路等处;倒虹吸井设置在不受洪水淹没处,井内设闸槽、闸板或闸门;倒虹吸上行、下行斜管一般 不大于30°


(5)雨水口通常设置在路口、道路两边,并就近流入雨水管道。


(四)燃气管道的布设


城市燃气管道系统是指自气源厂(或天然气远程干线门站)到储配站、再到调压室调压后输送到用户引入管的室外燃气管道,它由各种压力的燃气管道组成的。不同压力管道不能相互连接,高中压燃气需由调压站进行压力调接至低压后才能输送至用户使用。


1. 燃气管道布设要求

(1)燃气管道一般采用直埋敷设,中、高压燃气尽量避开交通主干道和繁华街道;沿街道敷设时,通常单侧布置,在道路较宽且两侧用气量较大时,采用两侧布置。小区内通常在道路下敷设以保证两侧供气。


(2)燃气管道不准敷设在建筑物的下面,不准与其它管线平行地上下敷设,并禁止在下述场所敷设燃气管道:各种机械设备和成品、半成品堆放场地;高压电缆走廊;动力和照明电缆沟道;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所。


(3)燃气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随桥架设,也可采用倒虹吸管由河底(或渠道)通过,或设置管桥。


(4)埋设在车行道主干线下时埋深 不小于1.2 m 。在车行道支线下时埋深 不小于1.0 m ;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埋深 不小于0.9 m ;埋设在庭院内时埋深 不小于0.6 m ;埋设在水田下时埋深 不小于0.8 m ;输送湿燃气或冷凝液的燃气管道,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2. 地下燃气管道凝水缸的设置

(1)输送湿燃气管道,坡度 不小于3% ,凝水缸设置在管道的最低点,其间距一般 不大于500m

(2)输气管道在适当地点的管道低点设置少量凝水缸;道虹吸管道的低点设置凝水缸。


3. 地下燃气管道的阀门设置

(1)高中压燃气干管上设置分段阀门,其间距长, 输送干线上为4 km 环形管网为2 k m ;支管起点处设置阀门。

(2)离厂站 6至100m 范围内设置进口阀门;支线阀门与进口阀门间距 小于100 m

(3)低压出口管上,离调压站 6至100 m 范围设置阀门;两个调压站互为备用时设阀门。


4. 燃气管道末端预留管的处理

(1)管径 小于或等于200 mm 的低压管道末端预留长度为1.0 m。

(2)管径 小于或等于300 mm 的低压管道末端预留长度为1.5 m 。

(3)管径 大于300 mm 的低压管道末端预留长度为2.0 m。

(4)高中压管线的预留管道设置阀门,并在阀门后加盲板,管道伸出阀门井外墙外 1.0 m 。阀门前必须装设防散阀门。


5. 燃气管道穿越障碍物

(1)燃气管道穿过污水管、热力管沟、隧道及其它各种沟槽时,应将燃气管道敷设在套管内,套管伸出构筑物外墙 不小于0.5 m


(2)燃气管道穿越铁路时,敷设在涵洞内;在穿越城镇主要公路时,敷设在套管或地沟内。


(3)燃气管道穿越铁路或河流时,应在铁路或河流两侧装设阀门。


(4)燃气管道的套管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或钢管;采用钢套管时,管道外径 小于200 mm 时,套管内径应比管道外径 大于100 mm ;燃气管道 大于200 mm 时,套管最小内径应比穿越管道 大于200 mm


(五)热力管网的布设


热力管网是热源至用户间的室外热力管道系统。

1. 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管道一般平行道路中心线,并尽量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同一管道应沿街道一侧敷设。


2. 管径 等于或小于300 mm 的热力管道,可以穿越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自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


3. 热力管道可以和自来水管道、电压 10kv 以下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压力排水管道,一起敷设在综合管沟内,自来水管道等应加保护套管。


4. 热力管道敷设时,宜采用不通行管沟或直埋敷设;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当采用通行管沟有困难时,可采用半通行管沟。通行管沟敷设有蒸汽管道时,每隔 100 m 设一个事故人孔,没有蒸汽管时通常 200 m 设一个人孔。


5. 支管和干管连接,或两条干管的连接,尽量不用直管而采用弯管连接;热力管道必须设置必要的阀门,如分段阀门、分支阀门、放气放水阀门等;为消除管道受热而引起的热膨胀,还需要设置一定形式的补偿器。


6. 热力管道与河流、铁路、公路等相交时应尽可能垂直相交。特殊情况下,管道与铁路相交不得小于60°角,与河流或公路相交不得小于45°角。


7. 直埋管道的覆土深度见下表


8. 燃气管道不得穿入热力网不通行管沟,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交叉时,燃气管道必须加套管。


(六)电力电缆的布设


1. 直埋电缆敷设在壕沟里且周围有软土或沙层保护,上面有保护盖板(水泥或砖)。位于郊区或空旷地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约 100 m 、电缆转弯处或接头部位,通常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2. 直埋高压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小于 0.7 m ;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不小于 1.0 m


3. 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要加保护套管。


4. 电缆沟遇分支、转弯、积水井及地形高低悬殊的地点,设置人孔井。直线段人孔井间距离不大于 100m


5. 电缆在混凝土管块或石棉水泥管中敷设时,应设置人孔井。人孔井的设置距离不应大于50 m。

直埋电缆的埋设深度的规定


(七)电信管道的布设


1. 电信管道的敷设要求

(1)沿道路敷设,尽可能远离电力电缆敷设,以避免电磁场干扰。一般电力和电信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电信电缆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或北侧。


(2)直埋电信电缆埋设深度要求:市区一般为0.7 ~ 1.0 m,市郊为1.0 ~ 1.2 m。管块、管埋电缆人行道下一般为0.5 ~ 0.7 m。车行道为0.7 ~ 0.9 m。路面至管顶最小埋深见下表:

管埋电缆路面至管顶最小埋深(m)


(3)电信管线埋设深度达不到上述要求时,通常在管顶加设80 mm 厚混凝土包封保护,直埋达不到要求时,一般加保护套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