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快要上映了。
这部迪士尼的真人版电影,自从定档,到预告片,再到前两天的世界首映礼,都非常受国人的关注。
毕竟,这是一部中国演员大牌云集的公主系列电影。有巩俐、李连杰、甄子丹、郑佩佩……
而“天仙”刘亦菲更是让人充满了期待。
颜值高、演技好,武打戏像行云流水一样,是很多人心中花木兰的最佳人选。
但是,在香港、台湾,有部分媒体和网友都认为,无论是形象、气质、演技,
亚裔演员奥卡菲娜都比刘亦菲更配演花木兰。
的确,奥卡菲娜长相上更贴合动画片中的花木兰的形象。
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亚洲女性真的长这样吗?
为什么影视剧中,一涉及到亚裔女性的角色,就要清一色的小眼睛、高颧骨呢?
为什么要去迎合西方对亚裔的审美呢?
在欧美的影视剧中,亚洲女性的形象被丑化不是一天两天了。
单眼皮,小眼睛大方脸、上挑的丹凤眼、塌鼻梁、高颧骨、宽下巴仿佛成了影视剧中亚裔女性的标配。
在《9号秘事》中,亚洲女性是戴着眼镜的书呆子,平时就只喜欢看数学:
在前年,BBC出品了一部由华人主演的喜剧——《逐梦魔女》:
里面的角色会对着华人,把眼睛拉成眯眯眼,这是典型的歧视;
而且,剧里中国女孩的形象,都是拜金、浮夸的“easy girl”……
在《Crazy Rich Asians》中,女性的形象都是厚重的眼妆,把眼睛刻意变成眯眯眼,这样真的很难体现出亚洲女性本来的美。
不仅是在丑化亚裔女性,对男性也同样不友好:
在《破产姐妹》中,中餐厅老板又矮又胖,经常成为被揶揄的对象:
我们见到的亚洲男性是长这样吗?
同样在电影中扮演服务人员,为什么只有亚洲的男性被刻意丑化呢?
影视剧是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媒体也像是一个放大镜一样,
那么多种多样的样貌,唯独选择窄眼方脸的模特:
服装品牌选择代言人时,挑选的模特符合心目中对亚裔的印象:
权威的时尚媒体选择亚洲模特的时候,把模特的眉毛故意画成一条细线,眼睛看上去更加窄小:
模特左也亭亭玉立,很有清淡温和的气质:
但是,在欧美的镜头下,经过化妆,她成了眼睛又窄又长的典型的亚洲人,拿着筷子,做着夸张的表情:
美国知名媒体的主持人瓦特斯,在街访的时候,更是对亚裔面孔的路人肆无忌惮地进行嘲讽……
亚裔女性的形象总是这么单一化,往轻了说,是一种刻板印象。
美国的政治学家沃德·李普曼在《舆论学》中说到过,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持有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情感好恶。
往重了说,这就是一种对亚裔形象的丑化。
种族之间的差异有那么大吗?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虽然生物因素会导致种族差异,但是种族的基因分布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比如,
除非你刻意挑选数据,同一种族内部的基因差异通常和种族间基因差异一样大。
”
章子怡精致高级,汤唯的方脸在李安的镜头下别有韵味,萧亚轩成熟硬朗,秦海璐端正知性,王祖贤的大眼充满英气,又有媚感,她们不都是亚洲女性吗?
美是多种多样的。
亚洲女性的美同样如此。
只用一种相貌来概括一个种群,刻意忽略那些各有特色的美,不是另一种狭隘地丑化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亚裔登上了好莱坞的荧幕,我们的影视剧也在进行着文化输出;网络也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亚洲的女星被欧美的民众熟知……
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对亚裔们奉行着刻板印象,就是一种傲慢和无礼。
我们不需要迎合他们的审美。
在世界首映礼上,刘亦菲自信,美丽,英姿飒爽,却被港台媒体和网友质疑不符合花木兰的形象。
是不符合花木兰的形象,还是不符合西方人眼中的亚裔形象呢?
澳大利亚华人作家杰克斯·王说,“亚洲人给人的刻板印象是温顺、不咄咄逼人,这使他们成为被取笑和嘲笑的对象。”
亚洲人并不是软弱温顺,全都长着眯眯眼。刻意把亚洲女性的形象统一化,只能说明欧美欣赏不了亚洲女性的美。
亚洲女性都很美,只
是
你们不懂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