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5月4号杭州出发,12号回到杭州的阿联酋之行。全文近6000字,全凭记忆,定性为主,一边写一边贴图,想了解具体数字和更多信息的话,需要自己去查。
—— 基本情况 ——
中东,特别是迪拜,在地理区位上有独特优势,它是一个到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都不远的存在,说人话,就是和谁都有共同的上班时间,方便开会。整个中东,经常和北非放在一起讲,叫MENA,5、6亿人口,而且很年轻,发展很快,市场可以再扩展到20亿的穆斯林群体。
阿联酋与沙特,是落地中东逃不开的两个选择,前者人口1000万出头,后者3000多万,前者相对开放,后者相对传统,当然,沙特也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了。前者要求企业招募本地人的比例只有5%以内,后者要求的“沙化率”有30%甚至更多,而且,本地人并不是好员工。沙特的利雅得更不适合中国人生活,不论是气候还是文化。
阿联酋全称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我理解为政教合一的君主制联邦,有7个酋长国,联邦制,规定阿布扎比酋长是总统,迪拜酋长是副总统,带着另外5个小弟。
迪拜与阿布扎比,前者更会PR和宣传,其实真正的幕后大佬是阿布扎比,国土面积、石油产量都是绝对大头。举个例子,经济危机时迪拜塔
(世界第一高楼)
要烂尾了,阿布扎比接盘给了一笔钱救过来,只提了一个要求,要改名叫“哈利法塔
”(阿布扎比当时酋长的名字)
。迪拜的油快要挖完了,所以比较焦虑,而阿布扎比的油还能挖一百年以上。
做事方面,2G、2大B生意要去阿布扎比,2小b,2C生意考虑迪拜,并且不要只做阿联酋生意,甚至不要只做中东生意,要面向全球市场(全球人才都愿意来这里,并且没有个人所得税)。如果只做中东,可以再重新考虑一下沙特的利雅得。
阿联酋外来人口占大多数,最多的是印(印度)巴(巴基斯坦)劳工,本地人口只有两三百万。
华人不算多,只有二三十万。
拿种姓制度打个比方,王室是婆罗门;本地人是刹帝利(做公务员、事业单位,薪水高福利好,真正的“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少量英国、印度人也是;中国人等做技术劳工是吠舍;印巴低等级劳工是首陀罗。所以,本地人和外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
上世纪60年来发现石油以来,阿联酋主要依靠石油经济,但也能意识到这事儿不长久,所以也在大力发展科技导向的行业,因为心态比较开放,所以各种诸如Web3、区块链、AI等前沿都可以在这里尝试,当然,这也导致这里的鱼龙混杂,各种骗子和天才并存。
—— 商务拜访 ——
这次拜访,各位朋友都太给力了,让我们从小到大拜访了不少公司,见了不少人,按时间顺序各说几句。
一共12场商务活动,极兔、字节、Yalla、Botim+Payby、AIM大会、华为、来画AI、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腾讯云、阿里云、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还挺丰富。
极兔,属于出海做得比较好的物流企业,当地量还不大,但特点鲜明,比如收货地址,经常不精确,只有“某某清真寺旁边”、“某某路口哪个方向的第几棵树”,加上对网购的信任还不够,所以COD(货到付款)比例很高,整体状况大约相当于中国的15年前?
字节,真的国际化,我记住了他们几百人中只有二三十个中国人,一度要投诉食堂不提供中餐……办公室风景是真好,俯视棕榈岛和帆船酒店。
Yalla,闷声发大财的典范,对中东当地的理解是基础,举例:中东人的大拇指特别大,要相应改变移动界面的UI设计;穆斯林祷告的潜在提醒需求——每天五次,时间非整点且会变,根据月相祈祷方向会变……
Botim+Payby,可以理解为阿联酋的微信+支付宝,前者日活将近300万,仅次于排名第一的WhatsApp(400万)。他们被王室收了,但也有信源说,钱并没真实到账,众说纷纭,且听着。为什么阿联酋可以做本地IM?主要是因为对运营商的保护,外来IM会被阉割,不能语音、视频。
AIM大会(阿联酋全球投资年会),到了现场才发现,比想象的小,还不如阿里云或华为开的行业大会。据说,我们是唯一一个没花钱参加的团,其他人都买了999美刀、甚至2999美刀的票,说实话,不太值。为啥没花钱?其实简单到令人发指,我们一直觉得贵,很犹豫要不要买票,然后就在官网刷到了免费的VIsitor票,虽说权益差一些,但也够用。
多说几句,在AIM现场看了不少来自全球各地的科技产品推介、创业者路演、投资论坛…… 我听了不少非洲、东南亚的创业项目,感觉很像10年前的国内,处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阶段,O2O、共享经济什么的,AIM
能感受到“国际化”,
只是,欧美日等主流经济体参与度不高。
华为,出来了才能感受到,华为真是出海先驱,遥遥领先,而接待水准,是一如既往的高,他们真的是把接待当做宣传窗口、当做一个产品来做的。华为之前的领先,是抱住了G42的大腿,但微软入股G42之后的变化,会是很大的挑战。想了解阿联酋科技行业的同学,好好去查查(王爷的)G42的资料吧。
阿联酋属于一个“和谁都可以好,但都不亲近”的渣男体质,之前G42和中国关系密切,投了很多华人创业团队,是因为当时中国的AI还挺领先,按我们同行者的分析,ChatGPT出来之后,G42的策略就发生了转向,渐渐和美国科技行业走得更近了。
来画AI,虚拟人做得不错,也是一家被“包养”的华人公司,我们询问了“如何才能被包养”这个问题,被告知“机缘巧合被王子看上,然后正好又有持续互动的通道”,成功不可复制啊。
反正就这么说吧,阿联酋的很多公司背后,都有王室的身影,这个亲王那个王子的,各有各有基金,各有各的产业,总让人不自觉脑补一出出宫斗大戏。
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很多商务考察团都会找几个自贸区、产业园看看。我们这次只选了一个,看起来确实不错,是大大牵头谈的,帮阿联酋解决非石油经济的发展,由江苏省牵头落地。但另有信源和我们说,这种都是表面光鲜,有苦难言,同为产业园
运营
的我们,大概也能理解个七七八八。毕竟国资,下图,有内味了吧。
腾讯云,大佬胡带来的干货分享,他们走的是自下而上的线路。
阿里云,大佬王继续分享,他们主要和大B合作。
对了,中东腾讯云、阿里云的老大都是中东华为云出来的……
还有我很感兴趣的电诈园区,据说有不少都从东南亚迁移到了迪拜,迪拜这个地方就是鱼龙混杂,最终因为安全问题,没去探访。
我们最后可算上是商务活动的拜访,是约到了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的王会长,在游艇上,和行宫里(这小院儿,我们一到,就看到了大红色的对联福字,感觉回老家了),给我们带来了去魅的分享——中东、阿联酋是挺好,但坑也很多,很多人掌握的信息都是盲人摸象,你不能说他不对,但都不全面。
这次我们的小分队人不多,但经常因为活动不同,人员进进出出,我把它戏称为“流水席
”
,所以真是认识了不少有意思的朋友,有用英文给富豪和政要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段妍玲老师,有做时尚杂志和艺术的Carrie姐,有做类似泡泡玛特业务的
杨同学……
—— 文化体验 ——
此行是游学,除了“学”,我们还充分地“游”了。体验了不少
展与博物馆。
阿联酋的总统府,没有大活动的时候,就会向公众开放,阿联酋的建筑厉害不厉害,有一个衡量标准是——用了多少吨黄金…… 土豪,如图。
阿布扎比卢浮宫,纯靠钱砸出来的卢浮宫唯一分店,里面的横向对比展示很有意思,比如你会看到同时期全球各地的金箔面具、手斧,感叹人类确实是一家,各种文明都有相似性,当然,也有独特性。
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真大,傍晚19点遇到了唱经,挺震撼。
辛达加博物馆,有趣的布展,一幢房子一个主题,展示本地文化,我们戏称为——王室大老爷把住过的地方、用过的东西,收拾出来布置一下给大家开开眼。
伊斯兰文明博物馆,我们在最后一天,抽了半天去探访阿联酋的第三大酋长国沙迦,也是阿联酋的龙兴之地(文化首都),只去了这一个地儿,怎么说呢,可以看看,但看完我意识到,阿联酋并非伊斯兰教的中心。要说地道,可能还得是沙特,圣地麦加。
—— 当地生活 ——
吃的东西,中东/伊斯兰食物,阿拉伯餐、伊朗餐、黎巴嫩餐都差不多,只能说还行,我可以适应,但同行不少小伙伴都表示不合胃口,想吃川菜,想念陶碧华。
去机场前的最后一顿,我们还是去体验了海底捞,老外也排队,味道一个样,确实,火锅比较容易标准化,就是难为中东小哥跳拉面舞了。
其他中餐,对老外的改良就是对我们的“背叛”,真的不好吃,除了王会长的家宴,还得是中国带来的厨师做的菜。
迪拜Mall,我愿称之为“那个有七家星巴克的商场
”
,足够让每一个爱逛街的女生喊累,里面还有个水族馆,比较了一些熟悉的商品,价格还是比国内贵,从略贵到贵一倍左右样子。
四处溜达的时候,看到了共享充电宝、共享滑板车、骑摩托的外卖小哥。当地
有本地化的
打车软件,不过我们都是很传统的随手扬招,也很方便。
临走前去看了做得很好的华人超市——温超Wemart,明显感觉在学那谁,不过学习对象已经不行了。这里买旅游纪念品不错,比其他地方实惠。对了,据说浙商在这边挺多。
帮想落地中东的朋友问了房子价格,不算太贵,2、3万/平方,就可以买到不错的地方了。
再说几句当地的就业市场,很有特点,本地
人懒,低效,但工资高,他们生下来就会发一块地,然后教育医疗都免费,所以,不缺钱,奋斗的动力何在?
而大量的
印巴劳工很温和,虽然工资比本地人低很多,但因为“犯错要被驱逐出境,回自己国家赚钱更少
”
,这使得城市里安全度挺高。我打车接触了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的小哥,人都挺好。
记得我早上去游海泳那次,回酒店随手打了个车,因为裤子有点湿,和他说了,他就帮我找了个塑料袋给我垫着坐,然后我还没带现金和卡,只好回酒店拿,那个小哥就很放心的让我走进大堂,而不怕我消失。当然,最后我多给了几块钱作为小费。
—— 休闲游玩 ——
因为4小时的时差,所以此行每天早上我基本上都是5点左右醒,干脆运动一下。在酒店游了三次泳,外加两次city walk,一大早路上看到的校车真是多,阿联酋应该很重视教育吧,包括各种引进世界名校开设分部的动作。
有一次早遛弯简装出发,走到了海边,就直接跳下去了,波斯湾海泳达成。水真的蓝,也真的咸。
哈利法塔上去了,世界最高。
迪拜喷泉看到了,世界最大。这就是迪拜的风格,凡事求个“最”。喷泉那里我走累了坐在路边休息一会,碰到一位伊拉克的度假小哥,找我瞎聊一通,他狂喷这些“拍照”的游客,说真正好的东西,应该用眼睛看、用心看,拍照是一种干扰,重要的总会记住,用照片记住的,么有意义……
体验了游艇出海,看了棕榈岛、帆船酒店,但我们其实是在船上开了个会,王会长给我们讲了不少出海阿联酋的注意事项。
体验了沙漠冲沙,看了本地的“乡村大舞台”,赠送了一次晚间陷车体验,哈哈,但要说沙漠,其实不如我早些去的腾格里,过几天我也写一篇发点图。
—— 防骗手册 ——
作为被英国“保护”过的阿拉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