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秋叶PPT
你爱学习,爱动手,爱分享?关注我们就对了!PPT、Excel、Word、职场成长,每天早上三分钟,碎片时间学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曹将  ·  最近早起的心得 ·  2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秋叶PPT

秋叶长文:当年囤书,如今囤课

秋叶PPT  · 公众号  · PPT  · 2017-03-21 06:52

正文


事情起因是飞鱼船长分享他的知乎live,免费送大家。


结果洛林老师一句话让画风突变,给你们完整感受一下大家内心的伤害。



明明是送福利,结果成了集体吐槽囤课太多学不完,再到交流听课的经验,还晒出私房课单,你们果然都是当年不挂科的学霸啊。


海宝这句点睛好:当年囤书,如今囤课


果然是爱学习?还是时代进步变了囤的形式?内心的焦虑其实还是一样的?


冷酷如我,于是给了他们深深暴击一万点。



怎么,大叔你常常劝别人学习,但自己不学习还去看电视剧?


我当然要学习啊,但学习可以有更高效的方法,今天我就多给大家说几句学习的方法。


高效学习首先要搞清楚:

搞清楚什么是主动学习,什么是被动学习?


我发现很多人就没搞清楚这一点,他们以为只要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把业余时间安排满,跟对好老师学就是主动学习。


问题是这样学习不是主动学习!





一个人学习效率高,不是因为他看得多,而是他先规划了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在本文我们把这个叫知识框架。


比如最近我准备系统说说如何做课程开发的事情,那么我会先梳理课程开发需要搞定的知识框架。我会先理出下面的课程开发知识点大纲,当然这个大纲不包括如何选择开发方向,如何选择老师等等内容。


❶ 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❷ 如何给学员画像?

❸ 不同学习类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❹ 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贯彻哪些学习原理?

❺ 有哪些有效刺激学习的手段可以用到课程开发中?

❻ 课程开发有怎样的逻辑框架?

❼ 如何合理划分课程开发的层次和体系?


很多人学习没有主动规划学习提纲,是沿着别人的推荐走——这个课好,我要去学,那个课牛,我也要报,这些当然都没有错。


但是你得意识到: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自己最有帮助或产出的学习项目上。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产出,我们就得主动规划学习路线图,或者叫知识结构树,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大纲,可以帮助我们:


❶ 建立全局思维,好的学习要先建立整体知识框架,才不至于让自己的大脑随着吸收信息增加更碎片化;


❷ 明确学习进度,有了知识框架,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自己学习的进度,哪些知识点已经覆盖,哪些还需要增强,哪些可以暂时放下,以后再补;


❸ 规划主题阅读,结构树下一个大用途是用主题关键词进行知识检索,把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等于是围绕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进行主题阅读,而不是阅读大量碎片化信息再去整合。


广泛阅读却缺乏知识框架,就好比进了城市没有地图,走得晕头转向;有了知识框架这张地图,我们学习的目的性和注意力就会大大提高。




一个人学习质量高,不是因为他看得多,而是尽量看好的一手资料。


好的一手资料的好处是深刻、可靠、系统性强,缺点就是你可能读不进看不懂。


还是先回到我楼上的
大纲,就相当于我规划了一个粗的知识树,然后我就可以用这些标题做关键词搜论文、搜专著、搜网文、搜课程


你没有看错,我优先是搜论文和书籍去阅读和学习,这是第一手知识。这种知识读起来累,但是干货特别多,不信,你们试试读读我搜的这本书,看你能耐心看完十页不?



这本书信息量很大,思考也很深刻,但翻译文笔晦涩,专业术语一个压一个,到处都是绕死人不要命的表格和流程图,如果不是强按着心情去读,我也读不进去。


反过来看我们囤的大部分网课,并没有很好做知识结构化梳理,但内容俏皮,有场景代入感,标题就诱惑人,的确好读好学,特别入心。


场景化学习模式当然没有问题,可惜长期沿用这种学习模式会导致你的知识结构理论框架不足;长期习惯偏场景化应用式学习,会缺乏深度思考事物背后规律的能力。


就好比说,你学了100个PPT小技巧,感觉自己很厉害,然后又学了100个小技巧,感觉自己更厉害,但是别人问你一句,PPT到底应该怎样做又高效又成本低?——你依然是一头雾水,因为你的知识框架没有立起来。


一般而言,能帮你建立知识框架的干货,不是系统的专著,就是长篇的论文,又或者是精心设计的课程。





现在很多人听了讲座,看了新书,都主动写文章输出,这是好事,不动笔墨不看书。


但如果你认为你读一本书,听一场讲座,写了一篇观后感,画了一个思维脑图,就是高强度的学习,那恐怕又错了。


主动学习不仅仅要求你学习完成要输出,而且对输出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


主动学习不是简单复述你听到看到的观点,而是要用自己的逻辑重新组织你看到的信息。


这需要你调用过去的沉淀阅读信息,调用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把新吸收的信息内化到你的知识框架中进行反复验证。


比如我读完《教学设计原理》,我做的读书笔记局部是这样的。

如果你们也看了这本书,会发现我笔记内容的信息量远远超出这本书的信息量,我实际上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了对图书内容的整合。


在信息学里面,这叫完成信息再编码,编码成你熟悉的处理单元,纳入你的大脑常规程序便于后期自动执行。


为什么我能整合?


——因为我一开始就建立了关于教学的知识框架,我阅读新知识的过程不过是继续完善我的知识框架。发现新内容,增加,发现需要升级的内容,替换,发现过时的内容,删除。


学习框架也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


如果我持续专注某个领域知识,我就定期思考我的知识框架,然后进行一次主题遍历式搜索,完成知识体系的进化。这往往只需要几天时间,我就完成了对这个领域的最新知识的一次深入学习和思考。


如果没有知识框架,靠囤课想打败我们这种学习者,是没有可能的。


这就好比你突然想发愤图强,天天加班跑一个马拉松,想早一点到达终点。问题是我已经学会了开车,即便我出发晚很久,我都不需要弯道超车,因为——我是那直道上的风声,呼啸而过。




我并不反对囤课,就好比我并不反对囤书。


好书和好课,都是值得买的,如果是自己需要的方向,趁优惠趁打折买下来,绝对是抗通货膨胀的好投资。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

好课是听不完的,好书是看不完的,你根本不用担心错过了好书好课。


关键是如果你学会了主动学习,你可以安排一个时间,把相关的图书课程进行一次主题阅读,这才是对课程分类的价值——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最大量的信息,强化自己的知识框架。


节约时间,快速阅读,强力吸收,然后融会贯通,成为你可以对外输出的干货或技能——这才是学习技能最大目的吧?


不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你就会发现,在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是大牛辈出,你永远跟在后面走。


学到了30岁,你依然还是一个学习者,去一个会场又一个会场崇拜那些大咖们,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常常说一个人到了30岁,就不能只是一个学习者,还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输出者,输出你的工作需要的成果。


至少你要非常清楚,你的知识体系,在整个领域里,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谁比你高,谁比你低,从你现在的位置到更高的层次,大概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当然,如果你觉得现在的位置挺适合自己,你完全可以不努力,反正已经生活得足够好。


学到这里,你才心里踏实,不会看到身边的人努力努力再努力,精进精进再精进,你就担心被落下,你就害怕被甩开。


你会开开心心去看你的电视剧,因为你清楚,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就可以变成那个又快又好又出活的学霸。


只是太多人,习惯于碎片化吸收各种信息,缺乏深度系统的主动学习能力,把学习变成了缓解焦虑的手段,哎!


有时候我觉得我是不是该班门弄斧一下,系统写一本书,聊聊主动学习里面的全部门道?


也许还能打醒一些人。




不准备囤了是吧?


那我告诉你一个消息。

今天是网易云课堂春季大促最后一天!晚上12点活动结束喔!


秋叶Office系列课程可以领优惠券,买一门还送一本书!


比如



即便是买一门,也有优惠券和赠书!


错过这次活动,就要等到 618!


还有,我们的课程是系统开发过的喔!


现在,你是马上囤课再去学主动学习呢?还是等我把书写出来,学会主动学习再来囤课呢?


要问本文疗效如何,就看你点不点击【阅读原文】啦啦啦!


关于囤书、囤课你有什么经历?

关于体系化学习,你有什么感悟?

欢迎去留言分享~


我将从中选择 5 条优秀留言

送出「爱奇艺VIP会员一个月」

(本礼品由京东校园赞助)

留言截止 3.22 晚上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