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经典的“回忆杀”对于《王牌对王牌》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其“王牌杀手锏”了,只不过到了第三季,对于“中国蓝”而言,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在后“演员”时期它的创新在哪呢?
上周五(2月2日),浙江卫视大型室内竞技真人秀《王牌对王牌3》首期节目开播,王源、沈腾担任两队队长,贾玲、欧阳娜娜则是“王牌特工”担当,这样固定的MC阵容到底吸引了多少粉丝?答案因人而异。
而在嘉宾方面,首期节目中《演员的诞生》众演员,甚至包括指导老师刘天池均加入《王牌对王牌3》,颇有一种两档节目“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觉;最为关键的,还是《王牌对王牌3》让82版《西游记》的众多演员得以“重聚”,这也成为节目唤醒不少观众集体记忆的关键节点。
收视指数:★★★☆☆
好评指数:★★★☆☆
创新指数:★★☆☆☆
嘉宾指数:★★★★☆
其实,制造经典的“回忆杀”对于《王牌对王牌》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其“王牌杀手锏”了。到了第三季的首期节目,承接刚刚结束的《演员的诞生》的热度,加上节目祭上的对于82版《西游记》的记忆再现,《王牌对王牌3》还是在那天没有热搜的日子登上了“热搜”。
只不过对于“中国蓝”而言,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在后“演员”时期它的综艺创新在哪呢?
将怀旧做到极致,
也许这确实是《王牌对王牌3》的“魂”
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走到第三季其实颇为不易。第一季节目刚开播时,不少人诟病其节目的逻辑与可看性和节目所收获的高收视之间有着不小的落差,而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王牌对王牌》依靠的内容不过就是棚内综艺的惯有套路罢了,即使节目的核心元素是经典的IP,但是这也颇有一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感觉,显然这也并不是《王牌对王牌》的核心竞争力。
而走到第二季的时候,承接第一季最后《武林外传》原班人马的十年聚首,第二季节目以“成家班”的聚首开篇,再加上此后的诸如《铁齿铜牙纪晓岚》“铁三角”的重聚,节目引爆了话题。
由此,《王牌对王牌2》也终于找到了节目的那个“灵魂”所在——将“怀旧”做到极致就是节目的核心诉求。
而在豆瓣,节目也从第一季的5.2分提升到了6.3分。
所以按照这样的一种思路发展,走到第三季的《王牌对王牌3》必然要将“怀旧”进行到底,毕竟单一IP的开发是有限的,而以“武侠”“美食”等主题为依托,将众多经典IP进行重组的“怀旧”就成为了节目的“王牌”。
第三季首期节目,《王牌对王牌3》其实是对于八、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初的中国电视剧的一种致敬,节目中涉及到了82版《西游记》以及《还珠格格》(片段)、《渴望》(张凯丽电话连线)、《亮剑》(片段表演)等经典的电视剧IP。当然,在这其中对于82版《西游记》的记忆再现成为重点。
六小龄童的综艺首秀,原班人马的再次聚首,将西游元素嫁接到才艺比拼、游戏、表演之中,加上经典的BGM——《敢问路在何方》《通天大道宽又阔》等等,可以说《王牌对王牌3》的首秀还是感动了不少网友。
岁月虽然催人老,但是却无法磨灭人们对于经典的记忆。
《王牌对王牌3》沿用了第二季的表现方式,用搬演或用重新演绎的方式,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
而在这个过程中,其程式化的节目形态、标准化的规则设计和周播化后形成的观众“约会意识” ,也让其成为庆典仪式的一个重要的解释逻辑。是的,这就是《王牌对王牌3》的“王牌杀手锏”。
讲情怀破代壁?
可《王牌对王牌3》还是“尬点”不少
而除了将“怀旧”进行到底,《王牌对王牌3》在表现方式上则将游戏、情怀访谈、才艺比拼、即兴表演等形式进行了组合,试图丰富节目的主题内容,并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年龄层的娱乐需求,从而打破审美的隔阂。
从笔者的亲身体验来看,在与00后、60后甚至是40后一起观看节目的过程中,
显然对于00后而言,他们对于“经典”并没有已有的认知体验,因此对这类人群而言,节目的吸引力在于游戏好不好玩上
,而《王牌对王牌3》首期节目的“台词传声筒”游戏中的“搞笑”成为吸引他们观看的点。而对于60后以及再年长的一些观众来说,“情怀”就很重要了,显然对于《西游记》经典的认可成为他们观看节目的动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王牌对王牌3》还是做得不错。只不过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首期节目过后,豆瓣评分竟然是没有评分,也许是参评人员不足导致?这是否意味着节目还是没有获得期待的声量呢?
其实对于任何一档节目而言,走到第三季都是一个关键且难走的“槛”,《王牌对王牌3》的首秀显然并没有显示出其与前两季的“新意”,由此在观众审美疲劳的基础之上,节目想要吸引更多的观众似乎更难了。比如就简单的“舞美”而言,“升级”了吗?不好意思,看起来舞台还是那样的“千篇一律”;而在后期剪辑上呢?熟悉“中国蓝”综艺的观众应该早就已经感受过他们的后期水平,额,真的是亮点不足。
而在这些外在包装上都没有体现“换代升级”的时候,节目的核心内容呢?虽然秉承着“怀旧”的核心,但是《王牌对王牌3》的首期节目却没有延续第二季时那样的“主题化”的呈现,而是让《演员的诞生》的众演员打了次“酱油”,从而烘托出六小龄童老师“神”一般的记忆力以及时不时的“讲座风”?
由此,节目的“捧高”意图过于明显,也使得其对于经典的致敬太刻意了,甚至有点尴尬。
所以,浙江卫视2018年打出的第一张“王牌”还是延续着“中国蓝”综艺的一贯风格——“尴尬”?想想《挑战者联盟》《二十四小时》《高能少年团》《食在囧途》《漂亮的房子》等等,但是和这么多节目的投资相比,它们所收获的口碑、收视、话题,其实真的都并不太好。这是“中国蓝”综艺的“通病”,没想到走到了2018年好像还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