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转化医学网  ·  【Nature子刊】华山医院毛颖团队:神经胶 ... ·  3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探索丨经CAD校正的主动脉瓣狭窄特异性遗传风险因素 ·  4 天前  
丁香园  ·  12 岁男孩服用阿奇霉素后死亡!这 4 ... ·  5 天前  
解螺旋  ·  IF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刘金平教授团队——极难病例挑战:上腔静脉血栓形成合并二尖瓣重度反流TEER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1-21 18:42

正文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刘金平教授团队,张力教授联合超声王斌教授、王艺教授等多学科团队成功救治一例极具挑战性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由于该患者颈内静脉有长期透析管置入,上腔静脉口有大小约1.0×0.5cm血栓形成,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为同类病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病例背景

患者为67岁女性,因胸闷、喘息,伴呼吸困难,伴恶心呕吐2周入院治疗,既往有肾病病史9年,颈内静脉长期透析管置入,使用长期管行透析治疗近4年;腹膜透析;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肾性贫血等病史。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提示:1、二尖瓣、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主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3、上腔静脉血栓。心衰症状明显,外科评估手术高危。

上腔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存在使得常规的介入手术操作变得异常困难。在进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时,由于血栓的存在,传统的房间隔穿刺方法无法实施。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通过导丝将房间隔穿刺针和鞘送入上腔静脉,但此病例中,任何对血栓的轻微触碰都可能导致其脱落,引发栓塞。

手术难点

1. 上腔静脉血栓,术中房间隔穿刺难度增加,且需小心操作,避免血栓脱落;
2. 瓣环扩张,AP径:39mm,对合高度:5-6mm,关闭二尖瓣夹时瓣叶张力大。

术中操作

针对这些难点,刘金平教授团队决定先将J型导丝置入上腔静脉瓣下,不进入上腔静脉,超声严密监测导丝头端。随后将穿刺鞘沿导丝置入右房,注射生理盐水确认头端位置,将穿刺针置入右房,于右房下拉至卵圆窝膜部进行房间隔穿刺,穿刺过程中TEE时刻监测穿刺针头端位置确保穿刺的安全性。穿刺完成后将导引鞘置入左房,于2区置入一枚短宽(SW0609)夹,夹闭后M侧残余反流1+,跨瓣压差1mmHg,术闭。术后,在医护团队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下,患者恢复良好,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明显,反流降至1+,肺静脉逆流明显改善。

术后分析
刘金平教授表示:“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倾力合作和精准判断,同时,团队依托DragonFly™系统刻度化旋钮及独特的稳定器支架,确保了手术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既安全又有效。
此前,团队已经成功完成多例单纯超声引导下的复杂TEER手术,随着本次临床实践的持续深化,团队更有信心和能力面对各种复杂病例,同时也为上腔静脉血栓合并二尖瓣重度反流的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是对我们团队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广大心脏介入医生的一种激励,推动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术前

上腔静脉口血栓

X-plane 2区

X-plane 2区彩色

3D

3D 彩色


术中

J型导丝置入右房

J型导丝置入右房

穿刺鞘置入右房

打水确认头端位置

房间隔穿刺

导引鞘置入

导引鞘置入

二尖瓣夹置入

调整Orientaion

进入瓣下,捕捞瓣叶

关闭二尖瓣夹

评估反流

二尖瓣夹解离

解离后评估反流

3D评估反流

TMPG

肺静脉血流频谱


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

1. 中央封堵网搭配45度内夹合角度可调设计,降低中心残余反流的同时灵活调节术后压差;

2. 4款夹子规格,个性化适配各种病变和解剖结构的二尖瓣反流患者;

3. 独立抓捕功能,在捕获困难时,进行单边捕获,提升复杂病例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率;

4. 可视化量化操作系统,刻度旋钮加上三段式管身设计,操作更精确简便。

专家简介


刘金平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胸心血管外科教研室主任,心血管外科科主任,心肺移植中心主任,心脏瓣膜病中心主任。湖北省心脏大血管外科微创诊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结构性心脏病微创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心脏瓣膜委员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常委,国家心脏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脏病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尤其对微创心脏外科、终末期心肺疾病和心肺移植有深入研究和丰富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及科技支撑项目。在Circulation、Hepatology、ATVB、中华医学杂志等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及省部级相关奖励。



王斌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血管超声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超声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TAVR联盟秘书,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NSCHD)委员,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AAHVD)中国分会委员会委员,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重症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员,湖北省卒中学会委员,武汉医学会第一届智能医学分会常委,武汉市医学会第一届超声青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工作,对各种简单先心、复杂先心、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心脏肿瘤等各种心血管疑难病例的超声诊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全球首位开展经鼻咽食道超声引导左心耳封堵的术者,开展国内最小年龄经食道超声监护复杂先心矫治术等前沿技术,国内最早开展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肺动脉瓣置换(TPVR)、经皮及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TAVR)、微创三尖瓣置换(TTVR)、微创二尖瓣置换(TMVR)、左心耳封堵(LAAC)及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分流器植入术者,目前为湖北省TAVR联盟秘书,负责国内各大医院的TAVR超声带教及经食道超声(TEE)带教。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省、校级科研项目9项。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担任Bioengineered(IF:3.269)杂志审稿人,《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审稿专家,参编著作11部,副主编1部。


张力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外科瓣膜及微创心脏亚专科负责人,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胸心血管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武昌区青年委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青年知识分子联合会副会长,曾任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第五届全国心外科青年医师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擅长各类心脏瓣膜手术、房颤迷宫消融手术,尤其是微创胸腔镜瓣膜修复及置换手术,及经导管/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TAVI),二尖瓣修复或置换(TEER/TMVR),三尖瓣介入治疗等结构性心脏瓣膜病介入及手术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多项省级及武汉大学科研项目。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论文6篇(一区5篇),其中一篇为ESI高被引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50分。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