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Chouse家居APP  ·  被crush一万遍的绝美中古风,这电影感我真 ... ·  17 小时前  
PChouse家居APP  ·  白墙+原木,法式自热风美到我不敢认! ·  2 天前  
清单  ·  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的人生物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转运最快的方法:间歇性冷漠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9-13 06:00

正文

| 流芳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ID: readingclub_btfx)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烦恼?


作为员工,总让你无偿加班,总给你无端甩活;


作为妻子,每天被榨干个人时间,照顾孩子、整理家务;


作为自己,你几乎忙成了一头老黄牛,失去灵魂。


你总是在每一段关系里疲惫至极。


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可似乎越努力越辛苦。


你以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殊不知,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越好心,越是有人想要麻烦你。


越善良,越是招致他人的恶意。


一个人最快的转运方式,从学会间歇性冷漠开始。保持距离感,才是你最好的风水。


01
太过热情,是在消耗你的运


生活中,总有不少“老好人”,他们乐于助人,不计得失,有求必应。


但俗语有云:“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帮一次帮两次是恩情,来者不拒就是恩怨。


曾经在B站刷到过一个视频,一个女孩向博主投稿,倾诉自己的烦恼。


她说,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冷漠了。


一开始,朋友失恋,哭哭啼啼地敲响她的门。


她抱着朋友,在沙发上听她倾诉了一整夜,一边安慰朋友,一边骂她那负心的前男友。


本以为朋友能很快走出来,结果并没有,反而是她成为朋友的“血包”。


每天都能收到朋友情绪低落的消息,每天都忙于安慰对方,疲惫又无奈。


后来,她自己情绪低迷了,熬夜失眠,影响工作,被领导数落。结果,朋友还责怪她不够关心自己,半天不回消息。


明明倾尽全力帮对方,可最后却让自己糟心。


有时候你太关心别人,其实是在消耗你自己的运。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共情疲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去理解别人、关心别人,总是去付出,时间一长,自己会感觉到疲累,甚至变得麻木。


一旦我们去接收别人的坏情绪,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试图帮助对方脱离困境,我们都要以消耗自己的能量为代价。


热情过头,说得好听点是“乐于助人”,说得难听点就是讨好型人格。


现实生活里,见了太多人在工作中卑微讨好。


一进公司,觉得自己是新人,所以把自己放在低位,奉行着多做多学习多锻炼才能有更多成长的原则。


但是,所谓的多锻炼是什么呢?


是帮同事带咖啡,复印资料?是发展跑腿、外卖的业务?


猎聘公司副总裁邢子培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来工作不是为了让别人爱上你,喜欢你;你来工作是为了让别人尊重你。


而别人尊重你的原因绝对不是你每一件事情都说yes。


别人尊重你的原因,只能是你的专业知识和进取精神,以及你为组织、为业务带来的贡献。


我们以为热情能换来好运,结果是无止境的使唤。


太多时候,我们对热情有着错误的认知,以至于摆错自己的位置。


《人间失格》里面写过:“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过度的善意,别人一开始可能会受宠若惊,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可以随意地麻烦你。


古话都说人善被人欺,而不是人善得人敬。


过度热情,就是在消耗自己的运。



02
大胆冷漠,不活在他人评价里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经说过:“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自己。理性的凉薄和无情,才是生存的利器。”


自私本是人的天性,可惜身处社会中,碍于情面,不少人只能压抑自己。


大部分人都以热情为荣,以冷漠为耻。


犹记得在某档职场节目中,一些实习生明明对节目组导师的安排不满,但是却不敢表达。


“我只是个实习生,有资格说吗?”


“我说了,导师会不会觉得我不尊重他?”


“大家都接受了,我一个人提出来也不好。”


……


总之,三思而后三缄其口,把笑脸摆脸上,把委屈吞肚里。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经历?


同事下班,把工作推到你的头上却不好拒绝;亲戚蹭住,却开不了口,白白被占便宜。


我们常常因为体面而打落牙齿和血咽;为了别人一句夸赞,为了自己不留个无情的名声,而被迫热情。


究根结底,是我们困在了他人的评价里,没有明白生活的意义。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苏苏是一家服装店的店长,只招聘了小立一个员工。


随着事业越做越大,苏苏打算开家分店,把小立作为分店店长候选人。


但是小立懒散怠惰,等到分店开业了,对于业务还是不清楚。


没办法,苏苏只能另选店长,让小立当员工,但是给了小立远远高于普通员工的报酬。


没想到,小立不但不感恩,反而痛骂苏苏见利忘义,不顾当日情谊。


听了小立的话,苏苏不管怎么解释都没用,最后和小立大吵了一架,然后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苏苏每天脑子里都在想小立的话,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错。


其实谁都看得出是小立无理取闹,苏苏的做法没有半点问题。


但是,苏苏太过在意小立的评价,困在别人的看法里,最后只能让自己痛苦。


到底是别人那些不知真假的评价重要?还是自己的感受重要?


其实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懂得和他人保持距离。


哪怕再亲密的人也有条界线,就不会因为他人的逾越损失自己的心力。


心理学家埃尔贝斯认为,共情是人类的本能,冷漠也是人天生携带的心理“防御机制”。


拒绝,不该羞于开口;冷漠,不该羞于表达。


大胆冷漠,勇敢地把自己的感受置前,才是成年人的保护机制。



03
掌握方法,有效化间歇性冷漠


热情不能过了头,冷漠也不能过了度,无论什么,适时适地适度才是最好。


可惜道理都明白,做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掌握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


那么,我们该怎么更好地做到间歇性冷漠呢?


  • 1.删减人际关系,减除人情负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冷漠,都是碍于情面。


人是社会中的人,很难不与他人来往。但那些我们耗费心力维持的关系,真的都值得吗?


知交难结、知己有限,一旦落难,雪中送炭者少有。


与其费力结交,不如让自己轻松一点。有些关系,浅尝辄止即可,不必过分用心。


尝试着梳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哪些来往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


减少不必要的人际往来,才能减轻自己内心的负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