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池cbu
一个关于电池上下游产业的优质内容输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204星]RapidTable:基于序列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122星]funtrace:一款为C/C ... ·  2 天前  
黄建同学  ·  Andrej Karpathy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kg-gen:从任何文本中提取知识图谱的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池cbu

2025年电动汽车行业新趋势:终身电池质保成核心竞争力

电池cbu  · 公众号  ·  · 2025-02-12 16:59

正文




每日新能源新闻,就看电池cbu




——车企“卷”向电池寿命承诺,消费者能否真正受益?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动力电池寿命和更换成本仍是消费者购车时的核心顾虑。2025年,一场围绕“电池终身质保”的竞争在车企间悄然打响——从特斯拉、比亚迪到造车新势力,超过20家品牌宣布升级电池质保政策,承诺“电池终身质保”或“不限里程/年限衰减质保”。这一变革背后,是技术突破、成本博弈与用户信任的多重角力。

一、技术突破:固态电池量产落地,车企敢承诺“终身质保”的底气

2025年被视为固态电池商业化元年。宁德时代、丰田、QuantumScape等企业宣布其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装车,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相当于100万公里行驶里程)。这一技术突破直接推动车企质保政策升级:

比亚迪:搭载第四代刀片电池(磷酸铁锂+固态电解质)的车型,承诺“电池终身质保,容量衰减至70%以下免费更换”;

特斯拉:4680电池+干电极工艺实现量产,Model 3/Y全系支持“不限里程电池质保”;

蔚来:基于150kWh半固态电池的BaaS(电池租用服务)2.0版本,用户可享“电池健康度终身保障”。

行业专家指出,固态电池的热稳定性提升(针刺实验不起火)和寿命延长,大幅降低了车企的质保风险成本。据高工锂电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装车量将达50GWh,占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的8%。

二、消费者视角:是真福利,还是营销噱头?

尽管车企宣传“终身质保”,但条款细节差异显著,消费者需警惕“文字游戏”:

质保范围限制:多数车企仅针对“非人为损坏”的电池容量衰减(如比亚迪要求年行驶里程≤3万公里),且需全程在品牌4S店保养;

电池更换标准:部分品牌以“容量衰减至70%”为门槛,但实际检测标准不透明,第三方机构难以介入;

隐性成本转移:例如某新势力品牌要求用户支付电池拆装费、物流费(约占总成本的30%)。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于2025年3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质保规范》,明确要求车企公示电池健康度检测流程,并禁止将“定期保养绑定”作为质保前提。

三、行业洗牌:小厂退场,巨头布局“电池全生命周期”

电池终身质保的背后,是车企对供应链和售后体系的深度把控能力:

成本压力:以一块80kWh电池包为例,更换成本约5万元,若故障率超过3%,中小车企将难以承受;

闭环生态:宁德时代推出“电池银行+质保保险”服务,车企可按月支付保费,将质保风险转移至第三方;

回收争夺战:比亚迪、特斯拉自建电池回收网络,退役电池残值率提升至40%(2023年仅15%),进一步摊薄质保成本。

据麦肯锡报告,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300亿美元,电池质保政策正推动行业从“卖车”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

四、未来展望:终身质保或成行业标配,但用户体验仍是关键

行业分析师认为,电池终身质保将加速电动车替代燃油车进程,但用户体验仍需解决两大痛点:

检测透明度:车载BMS(电池管理系统)数据需向用户开放,避免“车企既当裁判又当球员”;

换电模式融合:蔚来、吉利等品牌将质保与换电体系结合,用户可定期更换新电池,但换电站覆盖率(尤其三四线城市)仍是瓶颈。

结语

2025年的“电池终身质保”浪潮,既是技术进步的红利,也是车企争夺用户信任的筹码。对消费者而言,需理性看待承诺条款,选择技术成熟、售后体系完善的品牌;对行业而言,唯有持续提升电池寿命与透明度,才能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走向“零焦虑”时代。

(文章来源:文选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