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怕?有没有窒息的感觉?)
数学很简单,它没有语文那么多死记硬背,没有英语语法固定搭配,没有地理的山川河流,没有历史的王朝更替,没有生物的细胞结构,没有物理的粒子时空,它有的只是不会做!不会做!不会做!还是特么不会做!只有不会做!
我从小就惧怕数学,每次考数学时就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大脑混乱,无法集中精神。甚至高考都过去多少年了,我还会做梦考数学交白卷然后出一身汗吓醒。
跟我有同样困扰的还有法国数学家洛朗·施瓦茨,但他最终获得了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而我,现在听到“数学”二字,依然有种眩晕的感觉。
可能对有些人来说,数学是个小case。但对于另一些人(比如我),这种焦虑真实存在,且非常令人恐惧。
而当我得知大约有20%比例的人群都受到数学焦虑的困扰时,我好受多了。
你害怕数学吗?
数学焦虑(math anxiety)是指个体对于解决数学问题产生紧张、恐惧、担忧情绪。
它是学术焦虑(academic anxiety)的一种,其他学科也可能会让人产生焦虑,但在数学上焦虑发生的概率较高,造成的后果也较严重:除了影响学业表现,还会导致自我怀疑、降低自我效能感等。数学不好,仿佛做人都抬不起头……
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包括:
虽然数学恐惧症(math phobia)这个词是人们硬造出来的,也不是什么真实的“疾病”,但它却能带来真实的痛苦。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当屏幕上出现蓝块时,表示下一题是普通文字题,而屏幕出现黄点时,则预示下一题是数学题。对被试进行fMRI扫描发现:当他们看到黄点时,后脑岛(posterior insula)神经有强烈激活,这部分脑区被证明与肉体疼痛经验相关(Lyons & Beilock,2012)。
但奇怪的是,被试在真正解方程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疼痛的反应。既然不是怕数学题本身(毕竟本子上的几个数字公式没什么杀伤力),那么人们怕的到底是什么呢?
研究者认为,恐惧是由预期(anticipation)产生的。解数学题并不痛苦,想到待会儿要做数学题才使人产生生理性疼痛。
仅仅是知道下节课是数学、等下要进行数学考试、甚至单纯地想象将要到来的解题行为,都足以触发人们的消极情绪。以前每个期末我要打开高数书开始复习之前,都能感到了一阵巨大的阻抗和烦躁。
这就像是你在看恐怖片的时候,突然音乐变得低沉而压抑,你知道鬼可能下一秒就要出来吓你了一样,等待数学降临之前的每一秒对有数学焦虑的人来说都是煎熬。
数学焦虑如何影响了我们?
人们很容易觉得,之所以会害怕数学是因为你数学不好。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焦虑才导致我发挥失常呢!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差到底是谁导致谁,始终也没有定论,二者间很可能是双向作用的。
心理学家认为,数学焦虑缩减了一种叫做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认知资源。工作记忆是帮助我们整理当前信息,完成现有任务的一种短时记忆(Maloney & Beilock,2012)。
比如,当心算12乘以9时,我们一般先算2*9=18,再算1*9=9,这时,18被储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再下一步计算中,提取出1进位。
然而,当我们把认知资源都花在“担心能不能考好”时,这些焦虑占了本该用于解题的资源。这时,可能连一些最基础的数学能力也变得十分吃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觉得,这道题我平时是会做的,怎么一到考试就不会了?
是什么造成了数学焦虑?
1. 环境塑造潜意识
在多文化的环境中,我这张亚洲面孔让国际友人产生过很深的误会。每当我说我数学不好时,外国同学就会一脸不信:“别逗了,你是中国人哎!” 这让我感到,数学差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还给同胞丢人了!于是又更加深了焦虑。
小范围的社会环境,周围人的观念、家长和老师教育的方式,都让数学在人们口中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深奥的事,这样的观点被植入学生的潜意识中,就会影响他们在面对数学时的心态。
同时,人们普遍认为数学好就代表整体智商高,逻辑思维较强。其他学科成绩优异都说明不了什么,说不定还会被嘲笑“只会背书”,只有数学好的孩子才会被认为是聪明的。
而小孩子自己也内化了这种观点,数学成绩不好会让他们强烈地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或不够聪明。
2. 快速解题的外部压力
从小父母就注重训练我的速算能力,在家玩牌时,俩人各出一张牌让我迅速加出答案。在超市采购完,逼我对着一长串的购物单据,核算一遍总价。……说多了都是泪。
我妈还花心思给我报珠算班,于是我用实力证明我真的不是这块料。算盘被我当成古筝玩儿了好几节课之后,老师坦诚地对我妈说:让孩子学个乐器也不错。
外部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对于快速解题有很高的标准,一定要强调算得“又快又准”才好,根本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但其实“快”和“聪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高压紧迫的情境,只会给学生带来焦虑。
3. 性别偏见
虽然已经被澄清证误过很多次,但是“男生数学比女生好”的刻板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第一位获菲尔兹奖的女性数学家Mariyam Mirzakhani,也曾在高中时因为被老师说“没有天赋”而对数学失去信心和兴趣。
如果一个女生在数学成绩好,往往会听到诸如“你一个女生居然数学这么好!”、“你居然是数学系!”此类明褒暗贬的话。
但无论怎样,女生们仍然要告诉自己:数学能力与性别无关。只有当你相信二者有关时,它才真的会阻碍你。
害怕数学的我们要怎么办?
曾经我以为我这辈子都斗不过数学了,你就是再提倡趣味教学,将数学与兴趣结合,我还是会害怕。但是,当我必须面对数学的时候,以下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对于那些目前不得不和数学接触的朋友们,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1. 放松练习
一些小的放松技巧是很管用的。比如:深呼吸帮助缓解紧张,把自己的焦虑写下来,可以帮助清空工作记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力活动,如快走、原地跳跃。
2. 区分解难题和数学
很多人一想到做数学题,就有种要解决黎曼猜想的感觉。但其实数学本身并不等于解决世纪难题,它还包括很多有趣的概念、生活中很有用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在理性上区分“获得数学知识”和“解决复杂问题”来改变面对数学时的心态。
(老师教导我们:看不懂的题就直接跳过)
3. 要对自己有信心
“相信你自己”并不是一句鸡汤,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就是指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取得进步。
实验证明人们在习得成长型思维模式后,数学成绩有显著的上升(Dweck,2014) 。
所以,要缓解对于数学的恐惧,首先就要脑补自己是可以成长进步的,之后你真的就会进步。
最后想要说的是,有数学焦虑的人并不一定学不好数学,对于那些慢而深的思考者,他们就像文中提到的两位菲尔兹奖获得者一样,都曾因为在要求速度和考试的教学环境中而产生焦虑,误以为自己不擅长数学。但事实上也许只是他们目前所处的教学环境有问题。
我们虽然无法一时内改变整个环境,但可以大胆地承认自己对数学存在焦虑,而这种正视就是开始改变的第一步。(据说转发文章大胆承认的人,后来数学能力都提高了……)
References:
Dweck, C. S. (2014). Mindsets and math/science achievement.
Maloney, E. A., & Beilock, S. L. (2012). Math anxiety: Who has it, why it develops, and how to guard against i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6(8), 404-406.
Lyons, I. M., & Beilock, S. L. (2012). When math hurts: math anxiety predicts pain network activation in anticipation of doing math. PloS one, 7(10), e4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