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赵晓璃
职场作家、生涯规划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公众号“璃语职美人”主理人和原创者。文章聚焦职场、心理和个人成长,有温度有态度,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为你的成长助上一臂之力。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新逻辑  ·  向华为学:如何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  19 小时前  
HR实名俱乐部  ·  公司孵化第二曲线,感觉好模糊,HRBP咋跟着 ... ·  昨天  
HR实名俱乐部  ·  HRBP参与业务会议,咋听不抓瞎? ·  2 天前  
HR笔记本  ·  HR是结婚对象的上上之选!! ·  3 天前  
人力资源分享汇  ·  老板的冷落与疏离。 ·  3 天前  
人力资源分享汇  ·  老板的冷落与疏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赵晓璃

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里,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缺

赵晓璃  · 简书  · 职场  · 2017-11-21 11:29

正文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我遇到过不少求助者,他们中有很多人在咨询的时候都在向我强调一个概念,成长。

“晓璃老师,我想离职,在这份工作中我感受不到成长......”

“晓璃老师,你说我年纪轻轻的,也换了几份工作,可不知为何,总感觉浑身无力啊!”

“晓璃老师,你知道么?我多么渴望找一份能让自己斗志昂扬的工作啊!”

......

成长,似乎是很多人共同的诉求和心声。

我听过很多关于成长的定义,也看过很多关于成长的阐述,比较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成长的本质上不是别的,恰恰是一种解决饥渴的过程。

一、 怎么办?我发现自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

咨询者陈娟(化名)两年前毕业于某高校的医药类专业,专科学历,由于这份专业非自己所选,在度过了痛苦的三年大学时光之后,陈娟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于是这份职业生涯故事的开头,就和她所学的医药专业没有任何关联。

和很多毕业生的选择不同的是,陈娟最终成为了一名社区服务人员。

按照陈娟的说法,刚开始她对这份工作还是蛮喜欢的,但不知为何,后来越做越不开心,并且要命的是,她发现自己正在渐渐丧失一样可贵的东西,动力。

陈娟告诉我,当时自己做这份选择时,仔细分析过自己的成就事件。

让她感到满满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小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她,很乐于帮助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并因此获得了被帮助同学的认可与感激。

这让陈娟认为,比起待遇环境等现实因素而言,一份职业能否让自己体会到意义,才是至关重要的。

与很多案例不同的是,陈娟的这份选择看起来是经过反复权衡和思考的,但问题在于,为何这样一份看似理性且经过全面思考的选择,到头来还是会让自己感到不开心呢?

二、你以为的不开心,其实是不甘心

随着咨询的推进,陈娟渐渐说出了隐情。

原来,刚开始陈娟确实是怀揣极大热情从事这份工作的,当时她认为,这份工作能帮助很多很多的人,但后来她发现,自己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渐渐感受到了一种失落的情绪。

陈娟和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情。

当时有位家庭主妇M嫂没有工作,就找到了陈娟所在的机构求助,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份工作机会,然而当陈娟问完了这位主妇的工作要求之后,发现并没有匹配的全职工作机会。

这位M嫂一方面希望工作能给自己带来收入,另一方面希望时间自由方便照顾孩子,而传统的全职工作根本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

于是陈娟说:“按你这种要求不太好找全职,不如找一份兼职试试?比如我前两天看到的一则招聘信息,但能做成的人不多。”

M嫂就问陈娟:“是什么样的招聘?”

陈娟就找来了那份招聘信息,原来是一家保险公司招聘兼职保险业务员。

M嫂后来真的去应聘了,并且让陈娟颇感意外的是,M嫂后来竟然做的不错,业绩非常突出。

陈娟做过分析,首先,M嫂性格开朗为人热情,所以很容易和陌生人建立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其次,M嫂在当妈之前做过生意,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心脏及绝佳的口才,擅长说服他人;最后,M嫂还有个做生意的老公,每天也能给她介绍不少客户资源。

陈娟坦言,自己确实喜欢帮助他人的感觉,但自己没有在意的是,被帮助的对方一旦真的开始强大了,自己似乎显得越来越渺小,就会产生心理落差。

她发现,在自己帮扶的对象中,能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现实状态存在强烈的不满情绪,异常渴望一样东西,这种渴望很直接很单纯,比如M嫂的愿望就是赚钱养娃,这些人反而能排除万难,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相比起来,陈娟似乎对什么都没有强烈的渴望,包括助人。

三、你确定不是为了逃避压力而做出选择的吗?

没错,口口声声称“乐于助人”的陈娟,事实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利他主义者。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发现。

另外,助人这件事情并非一定要通过职业达成,如果你真有颗助人的心,处处都可以助人,比如搀扶老人过马路、义务献血、给贫困生捐款等等。

很多咨询者在谈及“理想职业”的时候,总会对我说“如果能帮助他人,就是理想的职业。”

果真?

我曾经遇到一位房地产销售总监,收入高且稳定,但觉得工作无趣,在价值观的排序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利他主义”。

后来他无意中看到了我的文章,认为生涯规划师的职业很有趣,就找到了我,想要了解如何能成为一名颇有成就的规划师?

我告诉他,规划师这个职业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你要具备职场经验;其次至少需要200小时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咨询师;最后关键的一点是,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类似,在投资期间的经济回报很少,甚至一开始很多人都是从公益咨询做起的,意味着一分钱的回报也没有。

听到这里,这位总监的脸抽动了一下。

我继续说,事实上,这200小时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学习拿证并不难,第一次咨询时的灰头土脸,第一次收到客户的否定及负面反馈,以及,每次咨询前的方案准备,咨询后的报告呈现,还有每次咨询后的反复揣摩,依然会伴随你好多年。

当你知道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及不确定性的时候,你还会认为有趣吗?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将之称为“火锅效应”。

什么是“火锅效应”?

就像一个天天吃家常菜的人吵着去外面吃火锅一样。

事实上,如果你让TA连续一个月吃火锅,哪怕每天变换火锅花样,TA也会哭着喊着要吃家常菜。

最好的生活,是以吃家常菜为主,偶尔出去吃火锅。

同样的道理,对一名刚出校门的毕业生而言,如果家境不是那么阔绰甚至贫寒,TA在职业选择的时候应该诚实地面对自己——考虑一下自己最缺的是什么?最渴望的又是什么?而不是幻想弯道超车,一下子就到达所谓“自我实现”的终点。

四、绝大多数的逆袭,都来自于深切的匮乏

放眼望去,有太多太多的人都会被一个问题困住了手脚,那就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事实上,如果不知道自己缺什么,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缺呢?

我们缺钱、缺爱、缺安全感......

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我们会死死抓住那样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以此来淡化如影随形的匮乏感。

这样你死都不肯放手的东西,叫做“价值观”;而在追逐价值观的过程中,你的命运才悄然发生着改变。

《乱世佳人》里,内战把郝思嘉家里的庄园给毁了,在经历了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因无法接受现实精神错乱的情况下,郝思嘉勇敢地担起了重建家园的重任。

剧中的一段场景成为永恒的定格: 落日余晖,郝思嘉勇敢地抓起庄园里的泥土举起右手请求上帝见证“我一定会度过难关,战争结束后我再也不要挨饿,也绝不让我的家人挨饿。”

就在那一刻,她迸发出了潜藏于心的渴望,从此以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果敢,向着命运吹起了逆袭的号角。

现实中有太多取得成就的人,你若仔细往前追溯不难发现,很多人在创业之初,根本谈不上情怀和梦想,无非是一个又一个极度饥渴的人:渴望钱财、渴望地位、渴望名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HR实名俱乐部  ·  HRBP参与业务会议,咋听不抓瞎?
2 天前
HR笔记本  ·  HR是结婚对象的上上之选!!
3 天前
人力资源分享汇  ·  老板的冷落与疏离。
3 天前
人力资源分享汇  ·  老板的冷落与疏离。
3 天前
笑点研究所  ·  这些倒影成功逗乐我了
8 年前
同道大叔  ·  星座圈6大辣妈萌宝组合之最!
8 年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哥们儿,吃了吗?
7 年前
总裁俱乐部  ·  最顶级的人格魅力:让人舒服!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