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新一轮H1B抽签开启!关键变化及重要时间点详解 ·  22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问爆ChatGPT的情人节难题,竟被国产AI ...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直播预约】25H1B申请在即,主要变化及注意事项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11-3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输了还打人?中国香港冰球队获胜后遭对方“围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概念解析 | 周明学:“生产方式”疑云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8-27 00:00

正文

学按:暑期到海南呆了10天,没有备课,只读了阿婆的《怪钟疑案》。回到九江,重拾备课的活计。

某高中历史教材“选必2”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导言中说:

“生产工具的进步和 生产方式的变革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这句话中,“生产方式”这个术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范畴 (靳书君等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术语中国化渊流考释》,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4页)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是一个集合名词 (同前,第69页) ,关于它的思想意涵,学术界主要形成了四大类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类观点 主张生产方式既包括生产力,又包括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二类观点 主张生产方式是沟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介; 第三类观点 主张从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单一意义上理解生产方式; 第四类观点 主张生产方式意涵多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赵瑞泽:《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生产方式”》,《学习时报》2023年11月27日第2版) 。而 第一类观点显而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证据之一 就是《辞海》第七版缩印本“生产方式”词条中就明确说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第1992页) 证据之二 就是高中政治部编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明确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2022年12月印刷,第63页)

按照一般的认知,同为部编教材的高中历史 “选必” 教材也应是采纳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与高中政治教材一样,持“生产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这一观点。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来观照,上述引文中,“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句话比较好理解,因为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以生产力基本要素的进步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符合逻辑和常规的 。而后面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就不好理解了,因为“生产方式”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教材这句话就变成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中,不仅有 “生产力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样的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