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 :“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
然而,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45wkWaZibBkxOkIGhLdvceZ0wMKvE3TTgibqn9fEYFPZsg4FDPsCNvzFlHqDwrvE9UlXNAtq4tRKcJnX3OicjxpA/640?wx_fmt=jpeg)
宋哥窑鱼耳炉,国家博物馆藏
历年来在全国各地出土了一些类哥窑瓷器,由于常伴有典型的元代器物出土,基本上都被定位元代哥窑,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下:
1、安徽安庆市出土元代窖藏哥窑瓷器
1977年,在安徽安庆市出土的一批青瓷器,很多件都被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其釉色青灰,与这些青瓷器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批精美的元青花,产自景德镇窑的制品。
这批青瓷的特征,器型有些接近南宋官窑,底足带支钉,釉质高度失透乳浊,开片明显,紫口铁足现象明显,但是,同时釉色却普遍油灰带黄,不同于宋官窑的粉青和天青色。
葵花盏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bVSTZcLOM4KVviaxD6zGpgpjPx2ajneWguoFxCBzmZhCk8F1iaN3rCJQGQH3BgGgxZPUld1GDhgH0Z9A5iatENYgg/640?wx_fmt=jpeg)
高3.4、口径8、足径3.3厘米。1977年安徽省安庆市出土。
葵花盏,圆唇,鼓腹,圈足。淡青色釉,釉厚如堆脂,开冰裂纹。紫红色胎,胎质坚硬厚实,在盏的口沿釉薄处,隐约能看见露出的胎色,形成“紫口”,底足露胎处呈铁锈色。
青灰釉盘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45wkWaZibBkxOkIGhLdvceZ0wMKvE3TTU8ibia2MjcYxtQZqx7JLCy8KnpicOibfvsYEVhtdSWic5T7ryqqaNsaJayA/640?wx_fmt=jpeg)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45wkWaZibBkxOkIGhLdvceZ0wMKvE3TTXgVx3DcM4nhu13Pia6wXJnrX6lzibibYkuSgicKPplXMSy0KfVicGRAR70w/640?wx_fmt=jpeg)
高2.3、口径15、口径10.8厘米。青灰釉盘,1977年安徽省安庆市出土。
敞口,浅腹,平底微内凹。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质肥润,平整光滑,釉面开大小片纹。盘底有六个支钉痕,从支钉的露胎处可见胎骨为铁灰色,胎体厚重,质地坚硬。
青灰釉带把杯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bVSTZcLOM4KVviaxD6zGpgpjPx2ajneWgE5XhCGh6Be9rjJMfqQjYcyl1Yad727b7OdbJOp7xnQ5GBugmuMOZcA/640?wx_fmt=jpeg)
高3.1、口径8.1、足径3.6厘米。青灰釉带把杯,1977年安徽省安庆市出土。
喇叭口,圆唇,斜直腹,矮圈足,口沿与腹间置一弯柄。釉色青雅莹净,有冰裂纹,胎为深灰色,质地细腻坚致,呈“紫口铁足”。
2、江苏省溧水县元代窖藏哥窑
1975年五月凓水县人民银行大楼工地出土一批元代瓷器,其中包括哥窑型黑胎青瓷、景德镇卵白瓷及元代青花瓷。
哥窑撇口直颈瓶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45wkWaZibBkxOkIGhLdvceZ0wMKvE3TT3Vha5Py2B7bLr6MhdUmea6p1zYcBelTasasyKictSJMCib0QLe1LCK7g/640?wx_fmt=jpeg)
江苏省溧水县博物馆藏。高11.5厘米口径3.7厘米
敞口,高直颈,腹体扁圆,圈足。施粉青色釉,釉很厚,釉质光润如玉。由于釉面收缩,在器表形成多个露胎的棕眼。圈足内施釉,底边一周露胎,呈紫黑色。通体遍布冰裂纹,大片裂绫呈黑色,另有颜色较浅的裂贱与之交错,典雅美观。
哥窑鸟食罐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45wkWaZibBkxOkIGhLdvceZ0wMKvE3TTjXxBiaOGAW3WFkcCsfXYT9hl7mAqbxZXHnSA92IUC1CoRxyWY3T0aLA/640?wx_fmt=jpeg)
江苏省溧水县博物馆藏。高3.3厘米口径1.8厘米
敛口,圆肩,浅腹,园底,器身扁圆,肩旁有一小圆系。胎白色,施粉青色釉,釉厚,光滑润泽,有玉一般的质感。有冰裂纹,裂线呈黑色。底部有三个支钉痕,涂有紫黑色,该器很小,应是鸟笼用品。
哥窑三足炉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bVSTZcLOM4KVviaxD6zGpgpjPx2ajneWgu9sHtTI5qsmYtUbianMmbqe2zZqB2e6aabjzGTKzfavlTVADzbC8RPg/640?wx_fmt=jpeg)
江苏省溧水县博物馆藏。高4.4厘米口径7.7厘米
广口,窄沿,鼓腹,圆形底。口沿上有双直耳(已残),底部装有乳形三足。胎白色,通体施粉青色釉。釉厚,有玉一般质感。器表有多个棕眼、器内外遍布冰裂纹,十分美观,乳足尖部无釉,呈紫黑色,似为人工涂上去的。
3、安徽繁昌市窖藏哥窑
1998年11月,在安徽繁昌新港街道施工工地发现元代瓷器窖藏,出土青花龙凤纹大罐2件、青花龙纹高足杯13件、青灰釉贯耳瓶2件、蓝釉供器3件、青釉荷叶盖罐1件、卵白釉瓷器4件。
其中,贯耳瓶、部分高足杯为官窑产品中珍品,国内罕见。该窖藏的发现被中国考古界誉为20世纪元代考古重大发现。
青灰釉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45wkWaZibBkxOkIGhLdvceZ0wMKvE3TThCMdRicm07k9rY2COc3ztdKhgUOTEraQPFuqIsUSWLTy7RPvssA4l7w/640?wx_fmt=jpeg)
青灰釉哥窑八方贯耳扁瓶,安徽繁昌市博物馆藏,高16cm左右
瓶仿青铜器式样,为八方形,口微外撇,颈部凸起两道弦纹,两侧各有一筒状圆形直耳,中空,俗称“贯耳”。腹下部丰满,圈足相比同类馆藏较矮外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