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时评
敢说话,说真话,不怕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泼妇和小小菜打起来了。 ... ·  19 小时前  
财宝宝  ·  没人煮馄饨,我先吃一点小蛋糕。 ... ·  2 天前  
楼主说楼市  ·  69㎡望江?白鹅潭席卷刚需市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时评

开发商果然挺不住了,炒房客也慌了

楼市时评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6-26 17:54

正文

最近,关于楼市有几条非常重要的新闻,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主任邹劲松表示近期的各种调控有效抑制了房地产市场过热势头。 今后,北京将坚持新增建设与盘活存量并举,未来五年将新建 150 万套住房。 150 万套房子中, 100 万套是产权的可以买卖的,还有 50 万套是用于租赁的。


2、 国家发改委旗下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约谈了有关银行。要求北京市银行业规范有关自律管理行为,抓紧取消对公贷款利率“不低于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的限制。


3、 6月17日,新华社发了一篇题为“部分银行首套房房贷利率上浮10%  刚需人群受影响”的电稿,给出了核心观点: 调控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抑制刚需,若动辄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可能会误伤。


4、 有消息爆料“深圳某百强房企欠薪 3000 万,疑似资金链断裂,老板去向不明”的消息在地产圈流传,后经媒体证实,所说的百强房企,就是奥宸地产。


而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可能会发生新的逆转


我们看看北京频频表态,动作更是不断,似乎真有一点不降房价决不收兵的架势,贷款没有了,学区房教改了,人口正在控制,新房正在建。 如果未来五年真的建设 150 万套房,基本够 300-500 万人居住,而未来五年北京人口的目的,基本上是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


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已经无利可图。所以是能不贷就不贷,只要贷款额度满了。就挤压房贷的空间,因为房贷的周期太长,利率太低。


但根据央行的数据好像并非如此,房贷占新增贷款的比例来看,一季度是 43.7% ,然后四月份是 52% ,五月份是 55% ,房贷占比好像越来越高?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显然这些房贷正在被撒向三四线的城市,而远离一线。



有人说这是阴谋,是故意劝大家去三四线买房,其实不是,这不是傻吗?陪着你在三四线被套。这确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由于在很多小城市,没有太多企业找银行要钱,所以银行也没什么贷款可以发放,贷出去就比不贷强,毕竟贷款还有利息。


虽然不赚钱,至少也能少赔一点。所以大家看到的数据是三四线城市正在升温。当然从结果来看,是有利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


最近一个时期,为了实现新房环比价格的下降,各地政府压力巨大,出台了很多政策。 有些政策的确伤及了刚需。


比如在“去库存”政策刚出台的时候,首套房在很多大城市都可以做到利率 85 折,现在正在全面向基准利率回归,个别银行出现了 10% 的利率上浮。对于有购房记录的首套房购买者(很多是换房的刚需),一些城市的首付比例大幅提高到了 5 成,让不少刚刚卖了房子的人无法购房,欲哭无泪。 这时候,发改委出手,这说明国家还是要保护刚需的。


6月12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项目组,发布了5月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


数据显示,随着调控政策的渐趋严厉,5月热点城市房价涨速整体回落,北京房价首次出现下跌,其中西城区下跌8.43%、海淀区下跌7.45%,领跌于全市各区县板块。


而随着楼市调控持续,房屋成交量将大幅减少,一些地方政府将很快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个时候适当放松首套房的购房限制,也是必要的。


开发商果然开始挺不住了


奥宸地产 是一家什么样的开发商呢?说他是百强其实并不差, 1996 年就成立了,而且具有全国一级开发资质,总资产 180 亿元,深圳北京都有项目,美国韩国他们也去盖过楼,就是这么一家公司,却为何突然倒下了?



有分析说,这家公司很激进, 2010 年就喊出了,三年销售 200 亿的目标,然后就到处扩张,如今一个资产 180 亿的公司, 3000 万欠薪都拿不出来,可见当流动性收缩之后, 你以为的资产,只是纸面财富。 据说 70 多套房,已经被司法查封。别的东西,也已经根本没有了变现能力。


其实这个事吧,非常正常, 2014-2015 年,就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 2014年,江苏华光地产资金链出现问题,项目融资难,信托融资中途叫停,到2015年8月,华光地产被宣布破产清算。


同样在2014年,深圳的光耀地产出现资金问题, 在惠州的多个项目停工,通过民间借贷和高息从银行借款,也未能扭转局面,最后破产。


而在这其中开发商也大都缺乏远见,对于经济大环境相当不敏感。经常分不清主次,搞不清厉害。 很多人都说开发商不断拿地王,楼面价比房价都高了,房价怎么可能降下来。那么你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开发商就不能破产呢?



他们冲上去拿地,无非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就被干死,另一个是给自己续命,这个项目赔点钱,万一以后楼市又复苏了呢? 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遇到地产寒冬,不敢孤注一掷的,反而都被行业淘汰掉了。别人都在疯狂拿地,之后楼市复苏了大家就都喝酒吃肉,你不敢拿地,你的公司就没生意,供应商跑光,员工跑光,关系也跑光,基本就被踢出局了。


所以,开发商依旧是这种火鸡思维,现在再苦再难,也要挺住,直到挺不住破产为止。很可惜,未来可能绝大多数开发商都会跟奥宸一样,挺不住,而倒下。


总结一下未来一线城市的趋势你会发现什么


1 、房贷越来越少,一贷难求。利率越来越高,住房负担加重。接盘者越来越少

2 、房子越盖越多,供给增加。

3 、人口转移,很多人被迫被疏解到郊区和新区。

4 、不断通过低价的自住商品房影响大家预期,比如本月五环开盘的自助商品房好像价格只有 23000 元一平米。

5 、城市的福利逐渐与房子脱钩,即使不能脱钩也会增加大量的不确定性。

6 、房产税很可能会在房价偏高的城市率先试点。毕竟北京上海这种地方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是最小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