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神原本乃一届九品天仙,因修行尚浅,六根未净,见不得人间欺善怕恶之事,屡次以仙术干预凡间事世,便被贬下凡。
念起并无大过,天界未夺其法力,只是略施小惩,望其早日悔悟,重返天宫。
可到了凡间,没了拘束,这莫神倒是落得个逍遥快活,任性而为。
唯有一事,如鲠在咽——无论天神小仙,所谓的长命百岁法力无边,全是指着凡间信徒的香火、贡品和虔心祷告来维继。
莫神被贬下凡,丢了天宫的俸禄,为了维继仙体和法力,唯有另寻他路。
于是,便有了震惊九州的“莫神之役”。
“莫神之役”当日,兵败城亡之际,鹅城守将程将军应下了莫神的条件——战后,在鹅城兴修寺庙,专门供奉莫神,保其香火不断。
程将军和当今圣上倒是没有食言,战后便在鹅城大街小巷砌了不少寺庙,鹅城百姓也纷纷潜心祷告,将莫神奉若神明。
那些年,莫神的日子过得倒也还算滋润,不妄因“莫神之役”折损的百年仙寿。
只是,莫神算天算地,却算不到自己耗尽心血才为鹅城带来的百年太平盛世,却是亲手为自己掘的坟。
和平年代,国泰民安,谁人还会记得当年莫神是如何搭救鹅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
畏死乐生,忘本负义。
这便是凡夫俗子的本性!
停贡品,断香火,满城的莫神庙也渐渐被江湖道士,街头卖艺者,甚至菜贩子居为己有——莫说悬壶济世,也不求延年益寿,就连莫神的仙体都难以自保,苟延残喘,这才成了如今这副半枯半荣,不人不鬼的模样。
但,生活还得继续。
城区的庙宇所剩无几,莫神只能退到了荒无人烟的隐仙峰藏神庙,干起了凡间“当铺”的勾当。
若有事相求,带上贡品,一物换一愿,讲究的是双方心甘情愿。
起初,当物从几两碎银到传家至宝,五花八门,莫神照单全收。祈愿从算卦占卜至治病驱鬼,略施小技之事,倒也不难,莫神一一允诺。
长此以往,原早已被遗忘的莫神,便又重新冠了个“半仙儿”的名头。
莫神尝到了甜头,胆儿也愈发肥大,屡次抬高门槛,就算是金山银谷也难进其门。
然而,俗人们被挑起的欲望,比起莫神的胆儿,不知大了多少番。
金银财物不收,激进者便卸胳膊卸腿。祈愿也从升官发财变成了延寿益年,甚至起死回生,真可谓欲壑难填。
莫神起先也不敢应承,毕竟原先只是小打小闹,如今这逆天改命之事,怕是要遭天谴的——当年因“莫神之役”折损的百年仙寿,以及后来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
可他终究是个软心肠的主儿,好管闲事的毛病也已是病入膏肓。区区一个凡人,为了一点儿私欲,连身体发肤乃至性命都可以弃之不顾,自己好歹也是个“半仙”,如此狠心未免太不近人情。
只是,法力大不如前的莫神,为保仙体不至于魂飞魄散,便只好悄悄应下几桩力所能及的祈愿。
也不知是哪个缺心眼儿的,竟将这事走漏了风声。一传十,十传百,更有祈愿未遂、心生嫉恨者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什么“唯利是图”、“嫌贫忌富”、“招摇撞骗”、“贪财好色”的骂名一股脑儿全乎在了莫神的脑袋上。
原先从“神”沦落为“半仙”,已是怨念不已。
如今更是百口莫辩,莫神已是心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