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翎南会
岭南会,汇聚10000名投资、创业者,打造社群文化,为创业者对接投资及技术资源,更有每周五微群创业路演,风投点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方电气  ·  决战四季度 | 全力冲刺收官战!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不到2年做到小红书个护赛道TOP,浴见是怎么 ... ·  2 天前  
Java知音  ·  字节一面:kafka为什么这么快? ·  2 天前  
审计芸  ·  云见 | 慢慢消融的亚太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翎南会

30岁,有人离开体制,有人重新进入体制,其实大多数人完全考虑错了方向...

翎南会  · 公众号  ·  · 2017-08-13 00:00

正文


1


T小姐发来微信,问我是不是在国内。


她说她马上要去挪威,走之前一起吃个饭。


我有点缓不过神来。


T小姐和我是大学同学,毕业后的这七年,她东奔西跑,我们惯常的那些选择好像她都尝试了一遍。


T小姐本科毕业时候也拿到了央视的offer,但后来她选择去英国读研。


嗯,读研还是工作,那个节点上她选了读研。


所谓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那个节点上她选了体制外。


回国后,她在一家500强日资企业北京总部工作。在北京工作的两三年,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刚开始的那样,拿着没有非常丰厚的薪水,加班加到深夜。


好在北京的周末永远是那样热热闹闹,有看不完的展览,听不完的音乐会,还有永远也见不完的有趣的人。


嗯,即使你的兴趣方向是UFO和外星人,北京也一定有一个小众咖啡馆,能够装得下这些小部分的灵魂。


2


硬币总是有极其不同的两面。你在大城市,你在体制外,你需要忍受的是高强度的工作,并不那么丰厚的薪水,行业动荡,经济形势,房价高低。


嗯,如果非要拿一张纸来算性价比的话,T小姐说,那应该是薪水远远配不上房价,付出远远大于工资卡上的数字,然后和所有江浙沪的女生一样,她开始动摇要不要留在北京,她决定回到江浙沪,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奋斗在北上广,还是生活在大包邮地区,这一次,她选择了性价比,她选择了生活在大包邮。


直到这次她给我发来微信之前,已经又过了两三年,我们都很少有联系,我认为她应该在江浙沪的水土上出落得更水灵了,没准儿都已经结婚生了孩子。


上周,我们见面吃饭聊天。


她对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第一次选择没有进体制内,而去英国读研,所有人都觉得我很傻。


然后在北京飘荡的这几年,太多的压力太多的现实条件,那些所谓有趣的灵魂变成了最最不重要的东西,所以我选择了更安稳的生活,身边所有人都为我拍手叫好。


回来的这两三年,考了公务员,认真买了房子,我真的努力想要在这里岁月静好的生活下来,我一直努力了整整三年,一直在想也许适应一下就好了,


然而你知道吗,安稳的工作,所谓的体制内,当身边所有人每一天谈论的都是淘宝什么东西打折,自己的孩子要买学区房的时候,我真的一秒钟都呆不下去这个环境。”


T小姐眼光闪烁,她说,为什么我怎么选都是不对。


这种感觉我完全能懂。


3


然而我不能同意的是,T小姐觉得这一切都是体制的问题。


她自己其实也曾经坚定地选择过,她毅然决然去英国读研,即使周围人都不赞同。然而最终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一个人打拼在北京,最终承受不住高昂的房价,竞争激烈的环境,动荡的行业风险,最终妥协回到原点。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曾经毫不畏惧,一往无前,却在快要三十岁的节点上,患得患失,越来越不敢坚持自己所想的,被周围人的目光杀死,越来越不敢决定自己的人生。


我们都比自己以为的,还要胆小,还要没有力量。


明明是我们自己不敢选,不敢坚持,不敢一往无前,然后我们过得不快乐,但却把所有的不满,委屈,怨恨纠结于一些标签,比如说体制,比如说婚姻。


很多人说在体制内过得不快乐,其实出了体制他们也不见得会快乐。


而很多人在体制外过得很辛苦,又进了体制内他们却抱怨太死板。


这就像,姑娘们过得不快乐,单身的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单身的错,而已婚的姑娘认为,这一切一定都是我已经结了婚的错。


T小姐兜兜转转把这些都尝试了一遍,却依然没有过上她满意的生活。


这不是T小姐一个人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历程。


4


去年的某一天深夜,上完台里的最后一个班,我默默收拾好了东西,和一起上班的印度帅哥说see u。


就和任何一个深夜下班一样。


由于我们排班昼夜颠倒,由于有突发事件时候,会被临时叫去加班,一起工作的同事策划编辑搭档一直在更换。


我没有和任何说,这是我的last day,就和往常一样走出了央视大楼,一头走进了东三环的夜色中。


走出台门口的时候,发了一个朋友圈,没有图片,没有表情,只写了一句话。


“A certain darkness is needed to see the stars.”


由于是一个深夜,很少人点赞。也没有和任何人说,我辞职了,离开了央视。


后来,当我再回过头去看这条朋友圈的时候,我发现,那些我最珍惜的人,都点了赞。是一种心有灵犀,心灵相通的默契。


而也有很多人说,我是受不了体制内环境,最终选择离开体制。


我都淡淡一笑。


30岁前后,工作了六七年,你做出一个辞职的决定,真的不要去扣一个所谓体制内体制外的大帽子。


就是自己想要一次脱胎换骨,就是自己还有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并且你一定要做好准备,这是一场自由落体,路是你自己选的。


5


我看于小戈从芭莎辞职的时候写的文章,感同身受,热泪盈眶。


“有谁愿意轻易放手,打拼多年得来的美好与荣光?可那只是瞬间的一念。想到还有那么多壮志凌云未筹,就万万不敢自私地贪恋温暖。”


这才是30岁前后,你考虑要不要辞职的内核。


你看,这哪里关乎什么稳定还是动荡,哪里关于是打工还是创业,更不要说什么体制内还是体制外,30岁辞职,不过就是一场浴血重生,因为还有未尽的夙愿要去实现。


T小姐问我,为什么她都尝试了,却依然过得不快乐。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哪一个瞬间,你曾经感觉自己光芒万丈,人生有无限可能。


她说,是她第一次放弃央视offer,去英国读研的时刻。


她从未后悔过这个选择,却在回到安稳岗位的三年以后依然无法适应,如今最后悔的是没有在北京坚持下来,她说,那些在北京坚持下来的同事们,升职的升职,创业的创业,熬下来的,都过得还算不错。


“哎,我就不该选择体制内,这完全是错的。”


我听了这句话,真的有点着急。宝贝,你还没懂么,这不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而是你基于什么去做的选择。


我有一个朋友从一个收入颇丰的企业,转身进入了收入减半的体制内。


已经做了两年,一个男生,没有抱怨体制内的死板和无聊,


他认真做着每一分调研,写着每一份报告,走每一个基层,他说,从企业到体制内,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业,现在才算是实现了理想。


他下周又将要去新疆调研。


6


体制内是深井,体制外是江湖,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同,活法不同,目标不同,想要到达的远方不同,都是各凭本事。


只有刚入职场的新人和愤青,才把体制内外挂在嘴边,而成年人早早选定了跑道开始全力奔跑了。


你要知道,人生短短三万天,所谓体制内外,不过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你选一个就好了,


下一次你再纠结要不要辞职,要不要创业,要不要离开体制,记住T小姐的故事。


选择的内核永远不是什么性价比,不是什么稳定,不是什么别人说好,


选择的内核永远应该是,这条路能够给你丰盛的生活,想要的人生,让你不枉费来这世界走一遭。


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段夜路,一定会暂时看不到方向,那么用我辞职时候鼓励自己的那句话给你打一点气。


“A certain darkness is needed to see the stars.”


加油奔跑吧。


附:体制内外,何去何从

做一名“体制内”的公务员,进一个“有编制”的企事业单位,一直是很多年轻人的职业首选,有人甚至表示“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如今,“体制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业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是去年以来,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作风表现被戴上“紧箍”,让一些人羡慕的隐性福利也悄然失去,有人感叹“为官不易”,有人还想“逃离体制”。


面对新的职场生态,年轻人的择业观是否也在改变?观念背后,又映射怎样的社会转型?近日,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就此话题征集讨论。感谢众多网友,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想法。现摘录几篇,以飨读者。

寻求安稳,是现实选择


对想留在县城的我来说,考进“体制内”是必然选择。首先是因为县城发展机会较少,资源匮乏,只有考入“体制内”才算找到了工作。第二,有些家长的观念仍然很传统,认为不进“体制内”等于白读书,还希望自己的女儿找一个“体制内”的如意郎君,否则不让嫁。遇到这样的“霸王婚嫁条件”,我只能拼命向“体制内”冲。第三,进不进“体制”,也要看个人的性格兴趣。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工作认真踏实,如果能考入“体制内”,不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更可以为成家多个砝码。


“体制内”,我来了!


(@对爱执着2014) 


父母从小就灌输我这样的观念:爷爷是个裁缝、爸妈是普通工人,你必须好好学习考进大学才能鲤鱼跳龙门!2011年研究生毕业时,我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陕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志愿服务。大家都说,要对得起自己的基层经验就必须考公务员。经历3次失败后,我在老家附近的一个县城落地。不过,后来才得知,我们并没有“保险绳”——编制。


如今,我在这个普通岗位工作了一年半,每天走基层、写材料,实在辛苦。但我相信,那个“编制”,有付出也终会获回报。


(@大房子) 


进与不进,那都不是事


我喜欢“流浪”,幻想去追求合理的自由、汲取无尽的知识、开阔狭窄的视野。可残酷的现实放在眼前——买房置业、谈婚论嫁、照顾父母,细细想来,这都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支撑。


为了更好地适应毕业过渡期,我得去找一份工作。也许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会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或许,我也会按照父母期望的,选择做一名公务员,但至少要积累一定社会阅历后再去报考——好饭不怕晚!


(@何敏祺1991) 


进与不进,不难抉择。每个人心中对于自己的理想生活都有定位,若体制内生活的稳定、规律能吸引你,那就向前。若体制外的快节奏、多变化的色彩更让你着迷,那就移步体制外。没有复杂的事情,只有复杂的内心!如果我们能明确自己的内心需求,进体制内还是去体制外不是问题。用那飘来的五个字说:那都不是事!


(@吴下阿蒙) 


动机不对,莫当公务员


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需要吸收很多有新思维、新想法的年轻人加入。年轻人不要盲目进入体制内,因为如果对体制的依赖多于热爱,会束缚我们的手脚和思想。


现在,体制内的年轻人多不愿意去农村、下基层,说明他们的职业定位并不端正。国家发展需要的不是整天算计着进出“体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人,要的是踏踏实实工作、充满活力激情的年轻人。职业追求不端正、社会沉淀不丰富的人,还是不要去“体制内”了。


(@南得常乐) 


我有一个同学,考公务员考了4年,得知自己被录用后,喜极而泣,踏上工作岗位后却又十分失落。他羡慕体制外的人,但又担心自己“说走就走”成本太高,甚至不如现在好,总是瞻前顾后。还有一君,向往进入“体制内”,理由居然是有人好办事——“现在小孩上幼儿园都得找人呢,如果自己在体制内,就方便许多”,令人无言以对。


身边事、手头活,不要让年华虚度。否则,耄耋之年终悔矣。


(@筱朵Katherine) 


正文自微信公众号“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儿”(dearqingyue),作者微博@孙晴悦。,附自人民日报


点击阅读,成为会员,链接千家资本,万家企业

推荐阅读:

回复3500,看《烧光3500万美元,巅峰时叫板天猫京东,如今也倒在C轮融资面前

回复清华,看《一对清华同班同学:一个35岁搞出350亿市值,宣布赴美上市;一个却沦为阶下囚!同学间的差距是这样产生的...


BP通道:[email protected]

回复LU看《LU,一个打飞机APP,凭什么狂吸四亿美金

回复思维看《罗辑思维的骗局

回复AV《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故事

回复嫖客《妓女为什么不想和嫖客做朋友》

回复车震《一款精准车震服务商业计划书

回复叫鸡《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10亿

回复1999刘强东与马云相约1999年,17年前绝密视频曝光!

回复A轮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