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币圈
钱币圈(qianbiquan)是钱币收藏爱好者自己的公众号。收藏钱币,挖掘文化,美好的生活方式。资讯/行情/知识/故事/发现/活动/商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半球聊财经  ·  中秋快乐🥮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币圈

好文!我不是一枚普通的袁大头,我还为元帅挡过子弹.....

钱币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0 19:18

正文

为了防止士兵中弹发明了防弹衣,但是在没有防弹衣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裸奔吗?我们来看看在以前的战争中那些幸运的人是如何活下来的。


2015年一位名为肖恩的驻阿富汗美国士兵在一次巡逻时遭遇自杀式袭击,不过幸运的是,他在此次爆炸中幸免于难的原因是随身携带的iPhone5替他挡住了弹片,这种事情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其实这种随身携带的小物件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主人一命的事情还算是很常见的。

▲这个ipod也在阿富汗战场上拯救

士兵的生命

▲为此有人在网上恶搞DIY出了手机防弹衣

其实要说最早靠挡子弹出名的小物件,应该算是zippo打火机吧?小编最早的印象还是在上中学是偷偷看的《坏蛋是怎样练成的》小说中手枪抵住打火机开枪假装中弹的剧情,而zippo打火机最出名之处就是在越南战场的一次战斗中,美国军士安东尼在敌人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打火机,机身一面被击穿,但是却保住了安东尼的性命。

战后zippoz公司还通知他可以将那支打火机送来维修(zippo打火机终身保修)。但是安东尼却更希望能够永久保存它那手上的机体。名声大噪的zippo打火机几乎成为美国大兵的标配,整个越战期间单是美军士兵就购买了20万支。

▲zippo出的挡子弹风格打火机

相比美国大兵人手一支的zippo打火机,在我们这边艰苦的战争时期则反而要“土豪”的多,在几十年的解放史中有不比美国少的幸运之事。2011年空降兵军史馆陈列出两枚非同寻常的“救命银元”,这两枚银元曾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挡住一发子弹,第一枚被击穿,第二枚被击凹,非常幸运地保住了一位指挥员的生命。

▲子弹击穿了第一枚银元,打凹了第二枚

没有击穿

那是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时任第2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第44师第130团先锋突击营教导员的王敬春率领第一梯队,冒着枪林弹雨直扑长江南岸。当突击船靠近敌滩头阵地时,王敬春突然感到胸口一紧、剧痛难忍,但他坚持着、强忍着,毅然带领部队成功登陆、英勇歼敌,与兄弟单位一起把军党委授予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两面战旗插上了敌主阵地。

▲完整的银元,可以拿来和上面的对比

战斗结束后,身负重伤的王敬春在接受医生检查时发现,他右胸中弹、两根肋骨断裂,而奇迹般保住他性命的竟是缝在右胸口袋、叠放在一起的两枚“袁大头”银元。从此,他把这两枚银元贴身收藏,又随部队参加了千里追击溃敌、进军“两广”、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等几百次战役战斗。



1954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奉命从朝鲜元山地区回国进驻湖北。王敬春后来相继担任第45师政委、第1集团军副政委、上海警备区副政委等职。直到2001年5月,在他生命弥留之际,特别交代老伴王学英把这两枚银元捐献给老部队,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2010年5月,王学英获悉老部队筹建军史馆的消息后,便将两枚“救命银元”无偿地捐献出来,用以教育和激励部队官兵。

▲王敬春后任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按资历

为少将军衔,但在1988年授衔时已退休被

为无衔将军

如今,这两枚“救命银元”作为“镇馆之宝”之一,醒目地陈列在空降兵军史馆的展厅里,成为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重要历史见证,成为部队和驻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空降兵军史馆雕塑


罗荣桓的真银元

1927年11月到达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接连打了几次生长,尤其是攻下茶陵县城后缴获颇丰,战斗结束后军领导给每个干部发了一枚作为零用钱的银元,罗荣桓当然也不例外的呗奖励一枚,在当时一枚银元可是了不起的财产,罗荣桓小心翼翼的把这块“宝贝”放在上衣口袋里,几个月后的又一次战斗打响,罗荣桓正准备带领战士冲锋时突然感到胸前像是被重重的打了一拳,但他来不及多想和仔细查看,便同战士们冲出了阵地。



战斗结束后,罗荣桓才发现自己的上衣口袋烧出了一个洞,用手一摸,那块银元居然还在。罗荣桓把银元掏出来摊在手心,回想起方才战斗的情景,仔细一瞧,银元上有了一个凹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敌人射来的子弹正好打在银元上,才使他幸免于难。


▲1955年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

成为我国的十大开国元帅之一


从此,这块银元就成了罗荣桓形影不离的伙伴,与他一起南征北战了10多个春秋。后来他将自己的这枚救命银元交给妻子林月琴,叮嘱她给即将出世的孩子做“护身符”。许多年后,每当罗荣桓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多次深情地说:“这块银元,不仅救过我的一条命,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我们人民军队艰苦奋斗、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见证,轻易把它用掉,实在是舍不得啊!

邱会魁的假银元

邱会魁1930年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攻打将乐战斗的期间,时任红三军团六师十六团连长的他奉命率部增援,连续三天的攻坚战,红军伤亡很大,邱会魁命令战士们以急行军的速度快速前进,争取在天黑前赶到目的地。

▲1955年邱会魁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行军途中,部队听到一阵阵的哭声,邱会魁命令部队继续前进,自己带着警卫员穿过树林去查看,原来是以为大娘因儿子生病没钱抓药,便把家中唯一的老母鸡拿去卖,谁知被几个军阀士兵用假银元强行:“买”走,儿子的救命钱没有了,大娘伤心欲绝。邱会魁听后怒火中烧,他掏出一枚银元递给大娘,并要过了那枚假银元,随手放进衣袋。便立即带着警卫员去追赶队伍。当时警卫员听见大娘说:愿老天保佑好人!愿老天保佑红军。


福建将乐县城是一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的城池。城里守敌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据险顽抗,妄图阻挡红军,并和后面的援兵形成夹击之势。红军总部命令攻城部队必须迅速拿下这座城池。邱会魁带领战士们在机枪的掩护下,扛着长长的云梯向城墙冲去,敌人见状立即向邱会魁拼命射击。一颗子弹正中邱会魁的左胸,子弹的冲击力将他推倒在地。正当同志们惊呼的时候,邱会魁从地上一跃而起,像个没事人似的。

战斗胜利结束后,警卫员带着卫生兵找到邱会魁,查看他的伤势。邱会魁没有受伤,自己也觉得奇怪。倒是警卫员从邱会魁的左胸袋里掏出了一枚被子弹打缺了角的假银元。邱会魁哈哈大笑起来:“这子弹还真长眼睛。”战友们纷纷说:“这是好心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邱会魁则说是人民救了他。


在那个没有防弹衣也没有防弹衣这种意识的年代,身上多一个打火机、银元甚至相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战士的生命,在电视剧《生死线》(士兵突击、我的团长的同一作者写的,重点推荐一下)中主角四道风就曾经被炸弹炸飞,就来他一命的就是插在腰上的两把已经四分五裂的“毛瑟20响”。所以不要有事没事的就嘲笑人家朝鲜,浑身挂满小物件还是有时候很有用的。哈哈

转载自军武次位面!


延伸阅读:(原标题:两块银元挡住子弹捡回性命)


在日军的围剿中,幸亏皮包中一盒没有被淋湿的火柴,让他吃上了热饭,最终赶上部队;长征中,上衣口袋里的两块银元,奇迹般地帮他挡住了射来的子弹捡回生命;过草地时,九死一生,与亲弟弟一别,再也没有见到……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10月20日,71岁的邱恩乾夫妇和华商报社宝鸡记者站取得联系,讲述了父亲——老红军邱贤道的传奇长征故事。

21岁时带着弟弟悄悄离家参加红军邱恩乾的父亲邱贤道,1906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赣县,年幼不幸丧父,为了生计13岁离家跟随竹匠学习手艺。1927年,21岁的他带着亲弟弟悄悄离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1943年在延安抗大总校学习,后被任命为延安土产公司门市部经理。解放后,调入中国花纱布公司工作。1954年任兰州大学总务长,1963年因病离休。1969年移居平凉地区干休所,1975年10月10日离世。


 “父亲这辈子最为珍爱的,是一个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皮包,他常给儿孙们讲,这个包救了他的命。”邱贤道的儿媳妇邵育文回忆,在抗日战争一次战斗中,父亲为了躲避日本人的围剿,躲进了一个草垛里,当时天降暴雨,日本人拿刺刀一通乱插,没有发现他,就匆忙离开。

日本人走后,父亲从草垛中爬出来,饥寒交迫,摸遍全身,也没有找到吃的。这时候,他发现身上背着的,之前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皮包里竟然还有一盒火柴,幸好没有淋湿。父亲用它点燃麦草,捡了路旁死鸡、死狗的内脏,在一块破瓦上煮煮吃了,抵挡了寒冷,保住了性命,才得以赶上大部队。

邱贤道老人去世后,邱恩乾兄弟三人,将这个皮包,以及一个“马搭子”捐给了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希望让这些物品能教育更多后人,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两块银元挡住子弹救了性命

邱贤道老人经历了太多的枪林弹雨,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一次红军长征途中的战斗中,敌人的子弹打向邱贤道的心口。巧的是,当时他上衣口袋里,正好放了两块银元,就是这两块银元挡住子弹,救了他的命。事后他发现,一块银元碎成六七瓣,另一块贴着心口的银元被打成了“碗状”。

在长征中,严酷的自然环境考验着每一位战士。草鞋走烂了,光脚走。没啥吃的,把皮带煮了吃。最后,部队饿得无法前行,战士们无奈之下,流着眼泪把情同伙伴的战马杀了充饥。

“父亲曾说过,长征途中的草地特别软,一脚踏下去,如果不赶紧拔出来,就可能陷下去,永远也出不来了。他就曾亲眼目睹,一名战友救另一名战友时,双双陷进泥潭中牺牲。”

邱贤道与弟弟在过草地前曾匆匆见过一面,但过完草地整编部队的时候,他在人群中再也没有看到弟弟的身影,没想到那一面竟成了永别。


 “每每说起这些,我父亲就眼含热泪,他就这么一个弟弟,当初离家,我父亲编谎话,骗他的母亲说是带弟弟出去玩耍,没有将弟弟平安领回家,成了他这辈子的遗憾。”邵育文表示。


帮父亲圆梦踏上江西寻根之旅

“我父亲生前最爱唱一首歌, 你的家乡在哪里,过河还有300里。 虽然这不是他家乡的民歌,但他默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可因种种原因,他再也没有回过江西老家。”

去年8月,邱恩乾和老伴、儿女等一行8人,按照父亲生前说的地址,找到了江西省赣县湖江镇,虽然村子因修水库搬离原址,但村里还有老人记得他的父亲。村里的老人告诉他们,村里当年近80人参加红军,只有3人活了下来,其中就包括邱贤道。

“在当地民政部门收集的 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登记补报情况名册 中,还找到了父亲弟弟的名字。虽然有两个名字与父亲弟弟的名字同音,但有一个字不同,我们也不能确认这两人中,哪个是父亲的弟弟,但多少也算帮父亲圆了一个认祖归宗的梦。”

离开时,邱恩乾和家人还装了老家的一抔土和一杯水,祭奠邱贤道老人时,撒在了坟上,希望能让老人圆了思乡梦。

“父亲这一辈子正直、憨厚,敢说真话。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人批斗时任兰州大学校长的江隆基。父亲敢于说真话,没有随风倒,为此也受了很大冲击和迫害,但父亲并不后悔当初的言行。他一直教育我们,人要敢于说真话,这是他留给我们晚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邱恩乾夫妇表示。 华商报记者 张超

钱币圈  钱币爱好者自己的订阅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