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
《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2025年,苹果的iPhone产品线迎来十年来最大调整。
继上半年发布主打性价比的iPhone SE4后,下半年将推出四款iPhone 17系列机型。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主打 “史上最薄机身” 的 iPhone 17 Air,或命名Slim。
5.5 毫米背后的技术博弈
根据国外科技博主Ben Geskin近期曝光的机模上手视频,这款新机厚度仅5.5毫米,比十年前的 “经典薄机” iPhone 6
(6.9 毫米)
薄了 20%;
甚至接近苹果自家 iPad Pro
(5.1毫米)
的纤薄程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苹果在多个维度进行了激进调整:
在结构上,采用铝钛合金边框与第三代超晶瓷玻璃,提升机身强度的同时减少厚度。
同时后置摄像头仅保留单颗 4800 万像素主摄,镜头模组采用 “椭圆跑道” 凸起设计以压缩内部空间。
电池容量缩至 3270mAh
(比 iPhone 16 减少 10%)
,并依赖 A19 芯片的能效优化弥补续航短板。
取消了实体 SIM 卡槽以节省空间,但这一设计可能在中国等依赖实体卡的市场遇冷。
尽管机身厚度突破纪录,但苹果显然在功能与体验之间选择了 “极致减法”。
▶
图源
:X平台
有分析师指出,这种策略类似 2016 年 iPhone 7 取消耳机孔的逻辑,以激进设计倒逼用户适应,但市场能否买单仍是未知数。
虽然手感升级,但代价高昂。
iPhone 17 Air的6.6英寸屏幕搭配5.5毫米机身,握持感明显优于iPhone 16 Plus
(7.85 毫米)
。
参考iPad Pro的轻薄化路径,苹果通过优化屏幕堆叠工艺缩小了 “灵动岛” 面积,进一步提升屏占比。
然而,用户为此付出的代价包括且不限于续航焦虑,摄影降级。
在现在随处可见4-5000mAh电池容量的时代,3270mAh电池在5G场景下可能难以支撑全天使用。
而单摄系统虽支持多模式拍摄,但缺乏长焦与超广角,实用性大打折扣。
尽管材质升级,但过薄机身仍引发 “弯曲门” 担忧,类似iPhone 6 的争议可能重演。
▶
图源
:
X@BenGeskin
科技博主评测显示,超薄设计在年轻用户中反响热烈,认为“便携性优先”符合移动设备本质;
而重度用户则批评苹果 “为薄而薄”,牺牲核心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爆料称苹果曾测试6.9毫米版本
(与iPhone 6 持平)
,但因 “缺乏创新性” 被高层否决,足见其押注超薄的决心。
替代Plus,剑指高端小众
iPhone 17 Air 的直接竞品并非 Pro 系列,而是意图取代销量疲软的 Plus 机型。
其定价策略也暗藏玄机:早期传闻售价高达 12000 元,后调整为 6999 元
(与 iPhone 16 Plus 持平)
。
既避免与 Pro 系列内耗,又瞄准追求设计感的中高端用户。
但是轻薄能否成为新卖点呢?
从市场数据看,大屏手机
(如 Plus 系列)
的滞销反映用户对 “单纯增大尺寸” 已审美疲劳。
苹果转而以 “轻薄 + 差异化设计” 破局,与安卓阵营的折叠屏、卷轴屏形成错位竞争。
问题在于超薄设计吸引的可能是小众极客,而非大众刚需。
而且不少功能阉割可能导致劝退,中国用户对双卡双待、长续航的需求强烈,单卡槽与低电池容量或成硬伤。
不过iPhone 17 Air 的发布,标志着智能手机行业进入 “毫米级竞争” 阶段。
▶
图
源:X
安卓厂商如三星、小米也曾尝试超薄机型
(如 Galaxy A 系列)
,但均因技术瓶颈未能普及。
苹果此次突破,核心在于两大优势:
垂直整合能力:自研 A19 芯片与 5G 基带优化功耗,缓解电池缩水的影响。
生态溢价:用户为 iOS 生态的粘性,可能容忍部分功能缺失。
若 iPhone 17 Air 成功,或将催生 “轻薄旗舰” 细分市场;
反之,苹果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功能优先” 策略。
此外,供应链消息称,华为、荣耀已在研发 6 毫米以下机型,行业竞争或将白热化。
▶
图
源:微博
曾经,iPhone 是高端智能手机的代名词。
凭借其简洁易用的系统、出色的工业设计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全球市场上独占鳌头。
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市场研究机构 Canalys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苹果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较上年减少了 17%,降至 4290 万部,市场份额排名滑落至第三位。
与此同时,中国整体的智能手机市场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全年出货量增加了 1210 万部,增长率达到 4%。
从顶流到限流
苹果的坎坷之路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非偶然。
一方面,国产手机厂商迅速崛起,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品牌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以华为为例,2024 年其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了 37%,达到 4600 万部,成功超越苹果,位列市场第二。
另一方面,苹果自身也面临着创新乏力的问题。
自 iPhone 问世以来,苹果一直凭借创新功能赢得消费者喜爱。
但近年来在新产品研发上似乎陷入瓶颈,未能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此外,苹果在开拓新兴市场国家方面也进展缓慢。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寻找新的增长点对苹果来说至关重要。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苹果在新兴市场国家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也限制了其在中国以外市场的扩张。
受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等因素的影响,自 2025 年初以来,苹果的股价一直在下跌,总市值也随之下滑,这无疑给苹果的未来增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iPhone 17 系列的推出被寄予厚望。
iPhone 17 Air 的超薄设计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试图通过差异化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打破当前市场的沉闷局面。
如果这款机型能够成功,不仅可以为苹果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还可能重塑 iPhone 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创新形象。
但 iPhone 17 系列要想取得成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除了前面提到的技术短板和市场定位问题外,苹果还需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