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孤独不是写作者的良药,
陪伴才是
或许你听过无数人这样说过,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写作者需要孤独。但事实上,无论是作家还是普通人都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作家们写作的灵感更不是在独处的时候产生的。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曾经说:
“写书人永远应该与周围的人分离。这是孤独。作者的孤独,作品的孤独。开始动笔时,你会纳闷周围的寂静是怎么回事。你在房屋里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这样,不论在白天什么钟点,不论光线强弱,是室外射进的光线还是室内的白天灯光。身体的这种实在的孤独成为作品不可侵犯的孤独。”
玛格丽特·杜拉斯
可当我们去了解玛格丽特的过往就会发现,她是个惧怕孤独的人,少时父亲早亡,母亲偏爱大哥,对她十分冷漠,自小缺爱的她和小哥哥发展出了畸形的恋情,而在她成人后,更是不乏情人的陪伴。玛格丽特所写作的第一本小说《塔内郎一家》就是在婚后完成的,
这时,除了丈夫,她的身边还陪伴着一位情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和两个哥哥
1981年,70岁的玛格丽特认识了比她小了整整43岁的杨·安德里亚,并迅速与之相恋,杨也陪伴着她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据说两人最初开始同居时,杨常会消失几天,不久又会回来,但在玛格丽特的晚年时期,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玛格丽特专治到不让自己的小情人见任何人,甚至是兄弟姐妹。
1984年,玛格丽特发表了其代表作《情人》,同时,这部作品也是为了纪念她永生难忘的初恋——中国商人李云泰。
电影《情人》剧照
弗兰兹·卡夫卡一辈子都没有结婚,仿佛正应了他名字的寓意,据说这是他的父亲在随犹太人群体迁徙布拉格时,看到途中的鸟类被赋予的灵感,“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正是“寒鸦”的意思。
弗兰兹·卡夫卡
卡夫卡一生拒绝家庭,因为他认为家庭生活会毁了他写作赖以生存的孤独感
,但同玛格丽特·杜拉斯一样,在卡夫卡短短41年的生命中,也从不乏女性友人的身影。
他与女友菲利斯曾两度订婚,在两人同居期间卡夫卡完成了《判决》,卡夫卡曾对他的好友布洛德说过,这次写作如同一次痛快淋漓的“射精”。虽然两人一度分手,但很快又再次订婚,这时卡夫卡开始孕育《审判》。
之后,卡夫卡又先后与两位女性交往过,遇见已婚的米伦娜时,他与当时的女友已经订婚,热情的米伦娜给予卡夫卡灵感,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卡夫卡写作生涯中又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城堡》成型。
或许玛格丽特在写作时的确需要独处,或许卡夫卡的确不需要世俗意义上的婚姻,可他们却都需要能够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文学激情和精神支持的同伴。
写作这件事可以独立,但并不孤独。如果一个人要以写作为自己的事业,那他必定需要坚定的信念,这信念不仅来源于写作者本身的毅力,还需要他人的陪伴,陪伴会让你对写作更加充满信心。
所以说,孤独并不是写作者的良药,陪伴才是。
02
陪伴,成全了最伟大的作家
我们曾看到过无数伟大的作家,可我们却不曾看到他们背后陪伴着他们的那些人。
可
有时,正是因为这些陪伴,才成就了这些伟大的作家。
1927年,广州的反动派进行了反革命大屠杀,鲁迅先生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与许广平一起来到了上海,专心从事写作。为了更好的陪伴鲁迅,许广平决定不再从事任何工作,在家悉心照顾鲁迅的生活,并帮助鲁迅查找有关资料,抄写稿件等。
在许广平的陪伴下,鲁迅后期十年中的创作成果,竟超过了以前20年的数量。
鲁迅和许广平
钱钟书和杨绛堪称是文坛的一段佳话,他们多年来的相互陪伴,既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帮助了他们在文学上的建树。
钱钟书的《围城》出版时,在序中特意感谢了妻子杨绛多年来不离不弃的陪伴: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或许你在写作时也是独自一人,踽踽独行,彷徨时无可依,困惑时无可解。
但在豆瓣时间的成长营里,你却可以寻找到一群和你一样,在写作之路上寻求同伴的人。
在这里,你可以获得来自导师的陪伴,线上直播互动,答疑解惑,陪伴你走过写作路上最迷茫的时刻:
在这里,你可以获得来自学员的陪伴,互相点赞点评,彼此交流,陪伴你走过写作路上最孤独的时刻:
在这里,你可以获得来自辅导员的陪伴,管家式辅导学习,按时督促,陪伴你走过写作路上最懈怠的时刻:
有人因为导师和辅导员的指导,逐渐创作修改出了第一篇小说的雏形:
有人因为学员们无私的交流,获得了写作的灵感和启迪: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社交圈的缩小,我们或许很难再能找到一个人,愿意始终陪伴在你身边,倾听你在写作上遇到的艰难,取得的成就,感受到的欣喜和沮丧。
但在写作训练营里,始终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和你有着相似的处境,相似的梦想,和你一样独自走在写作的路上。
让写作者不再孤独,这就是豆瓣时间想要做到的。
03
很多人都在写作成长营的陪伴下,收获的了满满的成长:
因此,在第四期报名结束后,有很多童鞋跑来问第五期的开营时间。
现在,你们所期待的写作训练营五就要来了。
通过前四期课程的磨合,这一期我们将带来更加科学的学习机制:
▼ 30天打卡,培养写作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但在具体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不同行为习惯的形成所需时间存在差异,最长的需要66天。
豆瓣时间根据写作者们的反馈,将打卡次数设定为30次,通过每日鼓励督促学员打卡,培养并强化学员形成写作习惯。
▼集体训练,组团抵抗懒惰
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偶像练习生》马上就要迎来第二季了,时间君曾经不理解为什么《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中那些不是一个团的成员要一起集训,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一起练习难道不会拖累进度么?
可后来时间君明白了,这有点类似心理学上的从众效应,集训可以督促那些自制力差的同学,感到紧迫感,紧接着从众去完成学习。
有鉴于此,
豆瓣时间将写作打造成了一场集训,
我们将集结最好的导师,最负责的辅导员,和最可爱的你们,组团对抗懒惰,在写作的路上一起成长。
▼ 奖励机制,
用福利鼓励你坚持到底
有一群小伙伴共同学习还是无法克服惰性?
为了帮助你能更好地坚持,我们还有专属的激励体系,借助外部的力量,度过懈怠期,形成好习惯。
只要坚持打卡和写作满25天,你就能平分
高达20000元的专属奖学金。
而如果你能完整地完成30次打卡和写作,更能
获得由豆瓣为你送出的价值99元的2019年豆瓣电影日历(标准版)一份
,让豆瓣继续陪伴你进入新的一年。
更加关键的是,在写作成长营中,如果你最后提交的结营作业足够优秀,
还有机会被豆瓣优选制作成电子书,享有豆瓣阅读、豆瓣时间乃至整个豆
瓣
千万量级的优质推广流量资源, 甚至有可能直接被出版或影视团队PICK,一步成为作家。
如约而至的写作成长营第五期套装,以更加完美的姿态等着你检阅:
▼
一门精品课程,四大写作主题
聆听来自美国高校创意写作名师的经验
与写作成长营配套的是最畅销的
写作音频课程《一个故事的诞生》
。
这一超高好评率的课程由豆瓣时间与人
民大学出版社合作打造
,作者团队是来
自美国各大高校的创意写作名师
,课程结构分为
思维、骨架、行动、肌理四大主题
;在课程文本的基础上,我们还邀请到了
专业声优为你精彩演绎
。
我们还为
音频课程中的重难点
增补了详细的解释
,希望帮助你在面对陌生领域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
全程配套定制训练 + 资深编辑点评作业
给你带来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效果
在30天中的每一天,写作成长营音频课程之后,还有的定
制训练。课后习题、写作实验、叙述学小课堂和大作业
,让你一步一步见证自己的成长。
成长营还设置了
成熟的作业案例点评环节
,来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团队
,每天将
精选5则具有典型性的作业
进行评点,让更多学员享受到被导师评点作业的机会。而如果你的结业作品在众多学员作品中脱颖而出,
你还能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一对一沟通指导改稿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