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
就进入到了胡乱穿衣傻傻分不清的季节了。
气温飙升,
我们甩下厚重的羽绒服,
彻底解除了冬日的封印,
一边享受着暖暖的阳光,
一边内心也跟着躁动了起来。
周日
惊蛰
,
不如顺势早起,
在春光中舒展四肢!
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
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
配图、配诗/老树
☞
标志
|
春雷响,万物长!
- 时间之美 不舍昼夜 -
时序到了3月初,即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的位置,这一时间是农历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
“春雷响,万物长!”有意思的是,大自然千万年的演进,使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和小动物都知道此时该露头了,温暖的气候、地上的春草都可供其生长。
惊蛰节气开始,正好有天雷地火,此时的雨是
雷雨
。气象学家证实,在中国内地,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可闻见春雷之声,长江流域也渐有雷鸣。“惊蛰始雷”的说法基本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植物或农作物似乎知道此时会有雷雨一样,雷电也似乎知道大地需要它们一样。中国的先民称此节气为“惊蛰”,是对天地自然的精准命名:到这个时节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受惊而苏醒过来,结束了冬眠。惊蛰是
气温迅速回升转暖
、
越冬作物返青
和
春夏播作物备耕工作
的重要时节。“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
三候
|
桃花开黄鹂叫鹰化鸠
- 时间之美 不舍昼夜 -
|
一候桃始华
,在节气的最初一候五天里,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终于在春暖时开始盛开。
|
二候仓庚鸣
,仓庚即黄鹂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用美妙的歌喉渲染春天的气氛。
|
|
|
三候鹰化为鸠
。翱翔于天地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隐匿的鸠开始鸣叫求偶。
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
在古人眼里,如果桃树不开花,说明阳气闭塞;如果黄鹂不唱歌,说明臣下不服从君王;如果老鹰不化为鸠,说明贼寇会屡屡出现为害社会。
☞
习俗
|
霉运走开,好运快来!
- 时间之美 不舍昼夜 -
◑
打小人、祭白虎
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人们会在这一天
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
,以香味驱赶蛇、虫、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以龙抬头为大事,民间以为龙虎相斗,白虎在龙抬头时也会搬弄是非,甚至开口噬人。故人们祭龙王之外,也会
祭白虎,使之不要张口说人是非
,让人全年不遭小人之兴风作浪。
◑
祭雷公
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故人们还要祭雷公。“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舅父在中国家族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一如雷公是天庭中的重要神祇。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只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
吃梨
“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可见这一节气前后气温多变,正处于乍寒乍暖之际。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平和五脏、增强体质,帮助人体抵御病菌的侵袭。但因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
☞
养生
|
阳气大动,开始战斗!
- 时间之美 不舍昼夜 -
惊蛰节气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时候。在中医看来,此时人体的
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
,养生应
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
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
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
做人
|
醒醒吧,正酣睡的你!
- 时间之美 不舍昼夜 -
惊蛰节气给予我们的道理在于明而动,如雷之盛大,如电火之丰美,而不能偷懒、偷奸耍滑,或昏昏沉沉、自甘沦落。惊蛰不仅是要自然界的生物醒过来,也
启示人间的每一生命要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