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组织作用发挥是关键。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把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与加快乡村旅居发展结合起来,重点做好政治引领、组织建设、政策宣传、能人培养等工作。落实用好乡村振兴政策措施,牵头推动“党建 +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旅居发展优势。
(二)合理有效规划是基础。
做好顶层设计,立足乡村旅居作好系统性规划,布局长远发展,完善支持乡村旅居发展体制机制。科学编制项目规划、业态规划,使乡村旅居规划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
(三)旅游基础设施是重点。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道路、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停车场、供水供电、应急救援、观赏休憩、旅游厕所、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积极招商引资,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居热情,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进入。探索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旅游企业将发展重心转向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业态上来,注重业态、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提升乡村旅居品质和发展质量,提升竞争力。
(四)打造特色产品是亮点。
乡村旅居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和品质,打造特色产品是做大做强的先决条件。把农耕文化、美丽田园、生态农业、古朴村落等特色资源与周末休闲、亲子体验、研学旅行、康养养老、拓展训练等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文化创意、技术创新,打造完全不同于城市旅游、度假旅游的特色旅居产品。做精区域内“小特色”,不片面追求“小而全”,注重与周边及本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配套组合,在特色景观、地道美食、节庆活动等项目和业态上体现差异化,助推区域乡村旅居发展。
(五)提高服务水平是保障。
服务水平是乡村旅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消费者能否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买得舒心、住得称心。这就要求属地政府、主管部门、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始终把服务质量作为乡村旅居发展第一要求。对从事乡村旅居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管理等知识;利用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方法培养一批乡村旅居管理人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坚持用好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标准制定与执行相结合、专项培训与常态化检查相结合,用高水平、有温度的服务吸引旅居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