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曾少贤
干货与鸡汤并存,理性和感性齐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3 天前  
香港365天  ·  全港学科排名第一!这所港校太牛了! ·  4 天前  
香港365天  ·  全港学科排名第一!这所港校太牛了! ·  4 天前  
花儿街参考  ·  雷军为什么会悼念大S? ·  6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唐探1900》电影短视频宣传公司招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曾少贤

我买Iphone X,只为了刷朋友圈

曾少贤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9-15 11:59

正文

文|曾少贤

一首非常好听的英文歌,一定要听完



9月13号,一年一度的苹果发布会,又一次地刷了大伙的屏。一位读者在后台跟我抱怨:


自己每天原本想着好好读书,但总是时不时停下来玩玩手机,刷刷朋友圈,而且一刷就停不下来,本来以为只玩了一会,没想到半小时过去了。


不要说什么学生,我想很多职场人士,也面对着类似的问题:


早早去到办公室,在开始工作之前,一定会习惯性地把手机上各种未读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红点”给一一清楚掉,等到把所有的信息都全部搞定,再想着如何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如果你回想起每天优先处理掉的“紧急事件”,我想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来自于这些社交软件:


微信、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网易新闻、Zaker......


这些聚合类的信息提供商,看似每天都在为你提供服务,帮你甄选信息,但其实,你渐渐地落入了它们的圈套,且越陷越深。


朋友圈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让你如此着迷?


01

你需要和其他人保持连接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说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当然我不是要从诗歌开始讲起,嘻嘻。我想说的是,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时时刻刻都想着和别人产生连接。


我记得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这里微微心疼下曾经的巨人),那时候正在读高二,我通过辛辛苦苦的校外兼职,才买下了这部手机,而且还是二手的


拥有它的那一刻起,我第一时间下载了QQ,因为那时候全班的人都在用QQ,而且都在比谁的等级高,谁拥有几个太阳,谁是什么鬼的超级会员,谁有红钻、绿钻、青钻、白钻......


看到没,我们想要拥有或者使用的东西,并不是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帮助, 而是为了获得心理上与别人的连接感。


假如时间回到现在,你买回来的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我想有很大的可能是第一时间安装微信、微博、头条吧。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傻事?


有一个高票回答这样说道:


以学习的名义买的各种电子产品。


你可能会纳闷,为什么人做为一个孤岛,会时刻想着和别人连接成大陆呢?


这个可能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单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活下去的,在远古时代,被排斥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要被迫脱离整个群体,独自出去打拼,一个人在荒郊野岭,随随便便偶遇一只剑齿虎,都可以让你一下子就Game Over。


所以我想,远古的人类,一定会竭尽可能地选择合群,而合群的主要方式是, 做大家都做的事情,和大家的行为举止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有共同的话题和归属感。


如果有人说,这个朋友圈我不刷了,我想关掉去做其他事情,那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别人的话题,参和不进去,于是慢慢地就被人给疏远掉,无法和别人发生连接,结果就导致被人遗弃,基因也随着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中。


因为没有人和他交配啊。


02

注意力很稀缺,如今被很多人打上了主意


之前听罗振宇提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未来各个企业竞争的焦点,一定是如何最大化地抢占用户的注意力。


确实,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琢磨如何竭尽可能地留着用户的注意力,即使是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也不惜一切地想去搏一把。


因为他们早就知道,互联网的时代, 谁拥有最多用户,谁占据用户最多的注意力, 谁就能在这一片红海之中,获得上岸的机会,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那他们是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占据用户的注意力呢?


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方法是, 尽可能地缩短用户获得快感的反馈时间,也就是让他们在越短的时间内,收获到越多的多巴胺。


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里面提到,日本的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斗志和追求,每天都在被动地接受媒体和电视台提供的各种综艺节目,在读书方面,表现出各种急功近利,一些晦涩难懂的书,几乎看都看不懂,只喜欢读一些“快速成功类”的自助书籍。


日本在几年前就是如此,再看看朋友圈,不也是到处充斥着抢占你注意力的内容:


“震惊,再不看就会删除掉了!”

“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这三点!”

“别人已经领着十万的工资,你还在纠结几点起床!”


试想,当一个三观还没有成熟的大学生,或者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新手, 每天的注意力都花在这些文章和内容之上,很有可能是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以为捡到宝。


03

你刷朋友圈,很有可能是迫于无奈


我的读者绝大部分都处于心智正在逐步成熟的阶段,对于一些是非大恶其实分得很清楚,但即使内心知道我上面说的各种事实,可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硬是拿起了手机,刷刷刷朋友圈。


我知道,你对现实不满,想逃避所在的环境。


可以说,当你在无聊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在说明你现实中的苦闷。


可能是你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当初对于这个专业的遐想全部都是假的,糟糕的学风,恶心且短视的同学让你感到无比乏味,现在很想换专业,最好是能换学校。


可能是你选了一门课程,发现任课老师一点水平都没有,讲课的PPT还是2007年的,这样的老师让你感到绝望。


可能是自己以为是985毕业生,进了企业之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颗小得不能再小的螺丝,每天干的都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说好的发光发热,大展身手,却只能在茶水室和复印机旁度日如年。


既然现实生活这么操蛋,自己拼命的努力,而不过是蚍蜉撼树,倒不如现在就打开手机,随便吐槽一下这苦逼的生活,还能收获别人的点赞或者评论,说不定还能博得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为什么古人往往会在失意的时候,借酒消愁,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酒后的幻想补充回来。


这和有些人百无聊赖地不停刷朋友圈,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04

讲真,那你应该怎么戒掉朋友圈


1,长而清晰的人生目标。


我们不怕什么朋友圈、好友圈、老友圈,只是怕即使现在没有朋友圈,你也会找其他东西来填补你内心无尽的空虚感。


有人会感叹在没有手机之前,我们不会有那么多额外的干扰,这其实是一个谬误,纵然没有手机,以前的人们也会寻找各种东西来替代它,报纸、固话、收音机、录像带,这些我们没有怎么见过的事物,之前也曾抢占过我们父辈的注意力。


我的父辈,他对我最为担心的,不是担心我沉迷于手机,而是怕我深陷DVD中影响自己的成绩。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你有长而清晰的人生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给你带去不断坚持下去的愿景。


它可以让你在到处充满诱惑的外部环境中,依旧坚信自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什么,而不是面对诱惑,立刻就缴械投降。


2,拆解大目标成一个个小目标,自己给自己奖励多巴胺。


朋友圈以及各种互联网产品都能给你即时的反馈,这也是它如此迷人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把自己设定的目标,给拆解成无数的小目标,那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口吃成大胖子的思维方式,一直都是我们的学校还有家长所崇尚的,在他们的眼里,考试要么满分,要么就是不及格,从来没有什么进步了多少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成功的路径,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但却不知道有时候也要对这个脚印进行奖励,这样走起来才更有力量。


你可以试想你正在复习考研,当你没有规划好在什么时候,将什么样的内容给复习完毕,你将会手脚打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