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课吧产品100
关于产品经理的这儿都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前置仓,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  昨天  
91产品  ·  市场部年终总结模板 ·  2 天前  
91产品  ·  2025探路者新媒体运营方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开课吧产品100

高玮老师分享: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开课吧产品100  · 公众号  · 产品  · 2020-05-08 14:15

正文

很多同学看过我的读书笔记之后,都很感兴趣,想要,我在后台也提供了一些.

但今天想聊聊, 我建议大家除了看别人的读书笔记之外,一定要自己读书,自己做笔记


很多同学的一个痛点:记忆力不好,书读了之后记不住。

其实这是个正常的现象,知识的内化本身就是一个艰苦而且需要训练的过程,但只是寄希望于通过对记忆力的锻炼,或者“记忆宫殿”在这个问题上更像是缘木求鱼。


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

1:尽量自己完整读书,而不要听别人讲书和只看读书笔记;

2:自己在读书的同时,做读书笔记;

3:如果有条件的话,自己完成读书之后,看别人的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书学习的完整过程。


首先,为什么要自己完整读书


知识就像一条河 ,知识的源头就像河流的发源地一样,像是雪山的细小溪流。这样的 源头纯净,而且简单,类似于知识最初始的论文、教科书,虽然读起来比较“硬”,但效率最高


到了中游,往往就是一个原本的知识形成了畅销书 ,这种书籍虽然“好看”,里面有更多的例子、故事、插图,便于理解,但往往裹挟了太多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的信息,使得信息的准确度下降。

而且这种二次 作者往往在期间夹带了自己的观点 ,使得内容本身也并不如原始信息那么纯粹。


到了下游,就是讲书人了 ,这种我觉得问题是比较大的,确实是“满足”了用户更短时间,感觉读了更多书的需求,但读书的本身是为了能力提升,而并不在于堆积数量,而“听”本身就是个流体信息过程,难以暂停掌握节奏去思考。并且 很多讲书人为了讲书效果,过分强调“金句”和“结论”,在内容的选取上未必严谨


所以 自己完整的读书是进行学习的最好的方式


其次,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并且要在读书的同时做。

我们的思维是气态的,很多时候有灵光一闪的念头,但基本无法固化,一念起,千山万水,一念灭,万水千山。

如果不把读书时的想法、思路迅速记录下来,很可能“忘掉”,而 读书笔记是一个把“气态”的思维,“凝华”成“固态”的文字的过程 ,唯有固体才是容易保存的。


这个过程也不只是在我们读书上使用,我们的沟通和交流,就是把气态的思想,转化为液态的语言,进行沟通,所以“沟通”的沟,和交流的“流”都是三点水的偏旁。

气态看不见摸不着, 只有凝结成语言才便于沟通 ,不用必须“心灵相通”才能“眉目传情”。

而这个过程,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依然需要进行文字“固态化”。

为什么我们要做文档、要做会议纪要,都是 因为唯有固态的内容,才能成为资产

另外,读书笔记一定读的过程记录,读完再记录,很多过程中的认知都已经错过,更像是“读后感”,而“感受”本身就是一个低价值的内容。


第三,在自己读完之后再看别人的读书笔记,是很有意义的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把书读薄,内化成自己能力的过程,读书笔记就是自己凝练知识的方法。

但在这个过程中,未必凝练的结果是精准的,所以通过别人的读书笔记对自己的笔记和认知进行校正,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这本书的知识内容,是一个再次修正自己对书的认知和对笔记认知的双重过程。

有了这个过程,往往可以把一本书的内容理解的更好,而且有了相同知识结构的朋友对书进行交流,也是一个夯实知识,教学相长的过程。


所以, 读书、记笔记、做交流 ,这是我认为读书与学习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而 将气态的思维更多的凝华成为固态,形成自己的知识资产 ,是这个过程中自我成长的好的手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前置仓,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昨天
91产品  ·  市场部年终总结模板
2 天前
91产品  ·  2025探路者新媒体运营方案
3 天前
设计之旅  ·  绿植,简约风格的灵丹妙药
8 年前
苏米的星座馆  ·  日运0518 | 白羊享受聚会,摩羯行动迅捷
7 年前
medworld器械世界  ·  IMS:2017版医保目录分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