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下属自媒体,旨在通过传播教育常识、更新教育理念、发起教育讨论、发现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与社会大众一起追求好的、理想的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西省邮政管理局  ·  江西卫视:快递进村 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  2 天前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  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 ·  2 天前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  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 ·  2 天前  
申妈的妹子圈  ·  阿里第三季度营收2801亿,超市场预期 ·  3 天前  
申妈的妹子圈  ·  阿里第三季度营收2801亿,超市场预期 ·  3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本科毕业6年半!他已任985高校博导 ·  3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本科毕业6年半!他已任985高校博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思想网

薛野:AI时代,什么样的老师是不可替代的?

教育思想网  · 公众号  ·  · 2024-06-24 18:57

正文


landmark of tomorrow academy.

写在前面的话:

可见的未来,教师腹背受敌。根据北师大乔锦忠研究团队测算,由于少子化,到2035年要减少两百万中小学教师岗位;另一边是AI的冲击,按清华心理系主任刘嘉的看法,95%教师会被替代。面对这种前景,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老师是不可替代的?本文试做一点探讨,不在正确,在乎激发思考。

——本文作者薛野,西西弗书店创始人、创新教育实践者,也是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特邀嘉宾



1,什么教师会被AI替代


——重复教授标准化知识的老师


这个是AI的天赋,人类就不要想比了。 就像汽车发明后,不要妄图和汽车比赛跑得快。 印刷术发明后,抄写员就消失了。


而且AI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 不会不耐烦; 可以24小时响应; 超级全科教师,拥有全人类全部显性知识; 超级搜索与综合能力; 跨学科的解释力; 多媒态,调动多种感知; 可以和AR和VR结合,让学生沉浸其中,获得语言达不到的感知; 持续的快速迭代; 模拟任何人物和角色,包括已知的任何天才教师;给予 个性化的精准的知识点辅导; 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材料; 支持自主学习等等。 还有很多我们现在想不到的本事。


在知识传授上,以目前的发展速度,AI随便一招就能击败现在的普通教书匠,何况它有十八般武艺,何况它每一秒都在长进。


围棋就是一个例子: 2016年英国Deepmind公司(谷歌收购了这家公司, 其AI对蛋白质折叠的预测力已远远超过人类科学家)的阿尔法狗击败世界冠军李世石,之后,所有人类有天赋的棋手都跟AI学棋。 不跟AI学棋,你就没法和人类其他棋手争胜负。 历史上,有几个人有福气跟着吴清源这样的大师学习? 现在,任何有兴趣的人随时随地,就可以和比吴清源高几段的大师学习、手谈、复盘。 如果这种现象扩展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领域,那是一万年未有的大变局,那就是顶级教育的民主化。


——只会教学生刷题应试的老师


就是教刷题,教应试,人类肯定也教不过AI。因为刷题应试是特别模式化的东西,马上落入AI强项。按我们的国情,我感觉需要警惕的反而是用AI强化应试教育,把刷题刷到内卷的极致。


更重要的是,AI兴起后,应试教育丧失了继续存在的必要,教育工厂的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应试教育两大功能都丧失了必要性: 第一个功能,培养标准化的、听话的、懂指令的劳动力,现在,这些像机器一样的人会被真的机器人逐步替代。 未来,人类的希望在培养有创造力的人。


第二个功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只能采取残酷的淘汰制。 现在,由于少子化,高等教育供给很快就会过剩。 另一方面,AI时代的高校也面临再造问题,特别是如何培养发挥人类优势的人才。 我们可以断言,擅长应试的学生长于淘汰同类,却无法和AI机器人比试。 高校的再定位也会自上而下驱动中小学的变革。


另外,从过往十几年网络公开课、慕课、无校园的密涅瓦大学等趋势来看,AI极可能刺激大学的颠覆式创新,出现我们尚不知道的形态。 大方向去看,这种流水线的、铁路站点式的人生模式会终结,代之以更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没有热情和欢喜的老师


面对这么强大的 AI ,老师第一大优势是人性,是人类的情感,是温度。


但是,老师的职业也需要很多付出,面对很多消耗。


够发挥人类优势,又能扛住职业考验,必须有一个支柱,也许就是当老师的天职感。 换句话说,这就是我最想做的。 不是没有选择,而是弱水三千 ,只取这一瓢饮。 非如此不能喜悦。


没有天职感的老师很容易平庸,平庸可以对付和缓的历史,却很难涉过历史激流。


2,AI重构教育,

呼唤不同的教师


鉴于AI的颠覆性,我认为教育的目标、方法、评价需要完全的、彻底的重新思考和设定。


教育目标: 适应与AI共生,发挥人类的优势,帮助获得有意义的生活。


教育方法: 什么是好的有待探索,现在就可以知道的是,教育工厂模式要终结,死记硬背要抛弃,无意义的刷题要取消。


教育评价: 唯分数异化人,应试教育扭曲人,高考淘汰制否定人。 未来的原则是,个性是珍贵的,个性化学习是必须的; 发挥天赋是个体的目标,创造是普遍的生活方式。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我觉得可以作为废除应试教育之后的新地基。如果在AI的逼迫下,我们紧迫一点,加一个学会创造,五个学会可以极大丰富我们的人力资本。


也正是AI对教育的重构,呼唤着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教师。


3,碳基教师的优势


未来教育是教师和AI协同开展的,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


碳基教师能够发挥,而AI不擅长的地方主要有:

——教 育情商 ,即 孩子可以感知的真挚的关心、理解、包容、安慰、鼓励、认可

——教育洞察力 ,即对孩子成长的具体场域与关系、个性与心理、冲突与问题的洞察能力

——教育七艺 ,即建立在经验基础上,包含隐形知识的,得到实践确认的能力技艺

——教育探索力 ,即带领孩子探索,发展兴趣,接纳失败的能力

——教育对话力 ,即基于阅历,和孩子深度对话,启发孩子自我认知与发现的能力

——教育创造力 ,即识别并发展孩子的天赋,点燃孩子,帮助TA找到天命/天职的能力

——教育传承力 ,即引导孩子养成判断力,传承人类与本文明核心文化与价值观的能力


教师和AI不是各做各的,而是协同,以上七点都可以得到AI的支持: 数据的,案例的,视野的,方法的,过程的。


善用AI的老师会得到先发优势,被AI赋能的老师会是领先者,几年内就可能看到AI武装的超级教师。


4,什么教师不可替代?


如果 人类没有血肉差异和个性,那么理论上,全国学校一个AI加化身就可以了。


但是,人类的精彩正在于我们有天然的差异和个性,我们是肉身,我们最重要的知识都长在肉里,我们有情感去驱动我们选择,我们必须要犯错误来学习。这些,就是碳基教师存在的大理由。 我们可以细分为几种类型,未来他们会组队来实现教育使命。


第一种,是支持孩子身心发展的老师, 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共处。


第二种,是个性化辅导教师, 能够在AI的教授上再给予个性化、情景化、人性化的辅导,和孩子一起 学习。


第三种,教练型才能训练老师, 尤其是需要动手、需要互动、需要情感、需要肌肉记忆的知识、能力和技艺,和孩子一起做事。


第四种,PBL探究型老师, 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究真实问题与跨学科问题,和孩子一起创造。


第五种,mentor型牛津式导师, 和学生开展深度、启发性的对话,激励,引导,和孩子一起探索 更高级的生命、做事、合作、创造。


5,未来老师的来源


鉴于未来教师的核心不在传授标准化知识,而在带领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传统的师范院校培养的老师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很有可能,未来的教师需要受过通识教育,学过另一个学科,有一定生活和实践阅历的人才能报考教育专业。


另一个来源是在人类各个领域工作了一段时间,确认自己对教师职业有天职感,能够把实践中的经验和技艺分享给学生的人。


还有,教育形态多样化之后,教师可能嵌入在社会运行的N个环节中。 分布式的、集市化的、去中心的、共享的、联盟性的、作坊的,我只能说超出现在的想象。




有朋友会问,以上这些想法会以什么速度发生呢?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领域有个摩尔定律,每18个月性能提升一倍,也就是指数级增长。 我觉得类似现象大概率也会发生在AI领域。 看看chatgpt发布才一年有半,又发生了多少大事。 全世界最聪明的一帮人加上天量的钱砸进去,他们不是傻瓜。 去年,AI的发展让深度学习之父辛顿有奥本海默在原子弹爆炸后的感觉,我相信这位智者的判断不会是轻浮的。 所以,我们最好以通用人工智能会诞生,甚至硅基生命要诞生来考虑未来,而且不远了。


有朋友可能会说,中国应试教育很难改,高考动不得,中国AI发展有N多障碍。 这些是事实,但是,面对超常的事态,这些障碍都不是事。 任何一个国家在AI与教育上突破,其他国家都不得不跟上。 当年普鲁士率先创新出义务教育和标准化教育,英法美俄日个个都跟上。大清也在1905年废了科举。谁说将来不会第二次废科举呢?




2024.5.29


·部分配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特别设置“面向未来的教师”模块,共话未来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教师角色的转变、素养的提升以及自我进化之路。明晚19:30,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将就这一话题提前展开讨论。我们邀请了最会玩AI的一线教师,和AI机器人“黄豆包”,一起作客直播间。人机共话:如何让AI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大潮中实现教师角色的完美转型?
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将于7月18日- 20日,与您相约四川成都。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加入这场充满智慧与灵感的教育创新之旅,和一群人成为同行者,携手并肩在微光中前行,为教育的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进而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期待在大会上与您相见!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购票页面
成为第一批拥有LIFE入场券的“早鸟”贵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