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连上央视《新闻联播》,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等全国数十家媒体报道点赞……这些说的都是同一个人!他是矢志报国的栋梁,不计国外优厚待遇,学成毅然归国惠泽百姓;他是妙手仁心的医生,勇攀世界眼科角膜移植巅峰,把治疗眼角膜病作为终生奋斗的“光明事业”……他就是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发明者姚玉峰
。
那么,
这位浙大教授究竟牛在哪里呢?
6月3日新闻联播头条——姚玉峰:让我擦亮你的眼
6月4日新闻联播——姚玉峰:做医学技术的“摆渡人”
(点击即可观看)
《新闻
联播》报道中,手术室里正在进行的是姚玉峰这一天的第三台眼角膜移植手术,接受手术的是46岁的余姚农民金国春。因为是慕名而来,他妻子毛小娣的脸上看不出有什么担心和忧虑。毛小娣赞叹着姚医生的亲和,可她并不知道,这台仅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手术,20多年前却是不得了的大手术。给她丈夫主刀的医生姚玉峰,就是20多年前,
在日本获博士学位,又放弃优厚条件毅然回国的大专家
。
姚玉峰1995年回国时,国内角膜病患者大约有上千万,导致失明的也有约300万,而那时的国内角膜移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新知识、新技术。当姚玉峰来到成立不久的邵逸夫医院时,
他
几乎白手起家,靠着一把镊子一把剪刀筹备起了眼科
。
姚玉峰说:
“我们既然从事这个职业,至少就说你能够提高一步的话,你的人生的成就感就出来了。”
凭着这个朴素的想法,姚玉峰潜心研究、刻苦钻研。由他独创的世界首例角膜移植术,不但大范围应用在国内患者身上,也被推广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解决了困扰世界医学界上百年的排斥反应,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在世界“角膜移植进步史”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戚,以及我们中国人,始终是我们应该感恩的一个对象,同时也是我们应该服务的对象。当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的时候,最想回馈的是这个群体。”
姚玉峰心心念念的角膜病患者群体,在我国目前每年新增30万例病患,可每年有幸能手术的也只有1万例。面对技术要求苛刻、工作清苦又回报少的角膜病专业,姚玉峰安于寂寞,始终坚守岗位。
20多年来,经他治疗过的眼角膜病患者就有30万人,将近3万人经他手术重见光明。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当年)他能放弃这么优越的条件回到国内,那个时候国内的经济条件以及科研条件还没现在这么好,我觉得唯一能解释的是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前浙江大学医科大学校长)郑树说:“我得到一个概念就是他们懂中国,他们的责任心、事业心不一样。就得靠自己去干啊。尤其
中国条件不好的时候,不是躺着依靠人家,而是怎么样作为一份子建设中国
。
作为世界一流的眼科专家,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
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独门绝技授之于人,让更多的医生成为专家,回馈更多需要的人
。
在姚玉峰的手术台上,一套刻着“yao”的特殊手术工具,就是姚玉峰在日本留学期间反复实验发明的。“传统的角膜移植它是会有排斥反应,我们这个‘姚氏法角膜移植’就是把它里面的根,头发丝的1/10左右这一层给保留,那么所有其它的混浊都给它换掉。这样的话既能够完全恢复它的角膜透明性,又不会发生排斥反应。(这个)工具刚好可以打开0.1毫米的一个口子。”
独特的姚氏镊帮助姚玉峰攻克了世界级难题,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
。高超的技术让姚玉峰的诊室每天都挤得满满的,患者天南海北慕名而来。患者的奔波劳碌,家属期待的眼神,常常让姚玉峰很不安。
▲姚氏镊
“我作为一个人的话,其实(一天)我就24小时,你一个人的话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所以最希望如果这些患者,当地的医生他同样拥有这样的知识、技术跟能力的话,那么他(患者)就在当地消化(治疗)了。”姚玉峰告诉记者,是国家培养了他,让他有机会走向更高的平台。
如果有十个、一百个、一千个姚玉峰,那就可以让十个、百个、千个更多的人重获光明,这样才不违自己学医的初心
。
“我拥有这个技术的话,第一,我想服务人,否则我前面付出这么多努力干什么。当我想服务人的时候,我一个人能服务几个人?所以当有这样一个群体,自然去用这个技术的时候,我的成就感最高。”
从2009年开始,在医学会和邵逸夫医院的支持下,姚玉峰开始了“姚氏法”的普及,每年面向全国眼科医生举办两期眼科培训
。培训班一办就是八年。从最初50多人的小班,变成了现在500多人的大课堂,而且期期爆满。
“这位患者抗病毒和降眼压药全部上了,但是眼压持续下不去。”正在无锡与姚玉峰手机视频的孙松从第一期培训开始,每期都来参加。“
他每次有新的内容进来,觉得每堂课都讲得很精彩。少听一节课,心里就会有点遗憾。
”孙松说道。
江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刘文慧说:“
他是毫无保留地把他所掌握的方法教给我们,把他临床的逻辑思维教给我们。他真的是很无私的
,不管是基层医院来的医生,哪怕是卫生院的医生。”迄今为止,
姚玉峰已经在全国培训了四千多名角膜移植的专业人才
。
“培训很重要,这样的话,使病人能够得到最新科研成果的一种享受。你发明的技术采用的人越多,说明你的发明越成功。”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
“我能够走到今天,跟我的机遇、平台,还有就是每个时期都有给我‘摆渡’的人密切相关。
我应该给人家提供‘摆渡’。这个大概是我现在身上所担负的那么一种使命
。”姚玉峰说。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做出批示:“
姚玉峰同志的事迹很感人,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忠诚与担当、坚持与追求、仁爱与情怀,具有时代意义,值得广泛学习
。”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给最先报道姚玉峰事迹的《光明日报》记者打电话:“非常感谢光明日报,继发现、挖掘、报道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医疗队、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万少华团队’这两个‘时代楷模’后,又
为浙江发现挖掘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先进人物
。
姚玉峰这个典型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
浙大党委书记金德水高度评价姚玉峰努力创造的
“姚氏角膜移植法”为患者带来了光明,为浙江大学和邵逸夫医院争得了荣誉
!
今天,全国眼科专业的医生各大微信群、朋友圈都在热议。来自“钱江眼科论坛、角膜学习班”“浙江眼科沙龙”“上海浙江眼科学术交流群”“中国眼底病专业讨论群”“中国青光眼专业讨论群”等微信群的2000余位同行为姚玉峰点赞,浙江眼科界泰斗潘松杨更是为姚玉峰点赞,说:“
姚玉峰是我们眼科界的骄傲
。”
“放弃令人艳羡的国外发展机会毅然回国,我敬佩姚老师在人生关键时刻的抉择。”邵逸夫医院眼科住院医师谢文加是2015年从美国学成归来加入姚玉峰团队的,他说,姚玉峰的选择表明虽然医术无国界,但医者有自己的祖国。“
作为一名年轻医生,我要学习的不止是姚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高超的医疗技术,更要学习他源于祖国、人民、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
浙江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朱英同样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她对姚玉峰放弃海外优渥的物质条件回来报效祖国感佩不已。“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朱英说,“
身处伟大的时代,知识分子应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
姚玉峰看病一丝不苟、对患者处处体谅的医者仁心,给许多同仁带来了深刻影响。“
他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开出的每一张处方,总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使病人获得最大的收益,甚至自己掏钱为家境贫寒的病人垫付药费
。”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主治医师许叶圣说,“姚老师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正像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到了从医道路的目标与价值,激励我们永怀医者治病救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