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是一个专注于教育产业信息挖掘与传递的行业内资讯服务媒体平台。 我们观察整个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动态发展,发现行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与产品,解读政府政策及市场变化,及时、高质地为业内各方提供深度价值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沈腾、林允工作室辟谣恋情传闻 ·  昨天  
新闻株洲  ·  395.56万人次!株洲文旅开门红!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官方回应 ·  3 天前  
湖南日报  ·  大S徐熙媛病逝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芥末堆看教育

焦虑的家长花上万给孩子治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却是免费的

芥末堆看教育  · 公众号  ·  · 2024-05-23 18:36

正文



作者|Heather

设计丨镝数安安

编辑丨郝库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腾讯新闻内容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现如今,要想给孩子治疗近视,方法看起来是越来越多了。


各种护眼贴、视力训练仪、各种营养补剂、穴位按摩、阿托品滴眼液、ok镜……都是市面上非常常见的治疗近视的手段。还有些新奇的设备,比如模拟眼部接受户外光照的哺光仪,写作业时,把作业本通过镜子反射到远处的拉远镜,对电子屏幕和书本都能形成拉远投影效果的雾视屏,号称可以疏通经络的生物电理疗,等等……


这些看起来有点科技在里面的设备,真的对治疗近视有效吗?青少年近视有多普遍?焦虑的家长,要为孩子的眼睛付出多少?


01

八成高中生都近视


如今,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儿童有近视的情况。


小学生的近视情况相比十年前有所下降,初中、高中生则变化不大。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的情况是,6岁入学前,只有略多于一成的孩子有视力问题。到了小学,平均有35%左右的近视率。在中学阶段,近视的比例就翻倍了。初中有多于七成人都近视,比2005年高了近15%,高中生近视的比例也已经超过八成。



放眼全球,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的地区划分方式,亚太地区(高收入国家)是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其中包括了邻近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文莱。而东亚地区排名第二,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朝鲜。我们常常一起讨论的中日韩,在近视率这件事上,也是难分伯仲,都位列近视率最高的地区。



高近视率,一部分是遗传的问题。因为中国整体的近视率居高不下,所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很容易延续。


根据WHO数据,中国的城市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高达67%。2017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许迅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全国高达九成的大学生近视,而且在20-30岁的年轻人中间,有20%都是高度近视。


近视的可遗传性已经被研究证实。根据在不同国家进行的双胞胎研究,在生活环境相似的条件下,同卵双胞胎的近视情况一致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异卵双胞胎,说明遗传因素对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已经有遗传学研究分析,目前发现了DNA有25个近视易感位点,其中部分近视致病性的基因也已经得到了验证。


国内的研究数据同样证明,父母近视,孩子更可能近视。根据2021年一项针对陕西省三万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如果是父母双方都近视,孩子近视的几率会超过八成。如果父母中间一方有近视,孩子近视的几率则也超过四分之三。而父母双方都不近视,孩子近视的几率不到65%。三者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



02

治疗孩子近视,家长舍得花大价钱


如果父母近视,孩子的近视很难避免。但家长还是难免幻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少数幸运儿。至于已经查出近视的,也会觉得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了,孩子还小、还在发育,总有办法能治好。于是治疗孩子的近视,成了家长们各显神通的份内之事。


如今治疗近视的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比如开篇提到的视力训练仪、哺光仪、拉远镜、雾视屏……对于焦虑的家长,只要有一丝希望,这些动辄几千上万的仪器,也要搬回家。


根据《新京报》报道,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瞿佳认为,目前可选择的防控近视手段并不多,最有效却最难做到的一个选项是,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此外就是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或离焦镜这两种方法。


需要花钱的方法,都价格昂贵。比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每个月一盒的用量,要花近300元,这还是2024年3月,其成为处方药正式上市之后的定价。在此之前,阿托品滴眼液属于医院的院内配剂,无法在互联网渠道销售。家长只能购买进口药品,代购加价到350、500元左右一盒,有的商家甚至一度开出了一盒千元的价格。


至于ok镜,每年的花销更是轻轻松松过万。国产的一副要3000到8000元,进口的价格翻倍,一副8000~15000元。而且,每隔1年半左右,家长就要根据孩子近视的屈光度变化以及镜片的磨损程度,更换新的ok镜,一直要坚持到成年。


还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因为ok镜的佩戴方式类似于隐形眼镜,所以还需要消耗滴眼液、眼镜护理液。这部分护理成本每月也要有上百元。


因为开销不菲,根据西南证券的研报数据,目前ok镜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只有1.8%。



03

家长不愿相信,孩子的近视无法治愈


对大多数人来说,处理近视的方法,主要还是配眼镜。


但是,也不乏出于各种原因拖延给孩子配镜的家长。只有六成家长在检查之后给孩子立刻配了眼镜(也包括了在晚上佩戴、可以减缓近视发展程度的ok镜)。


在没有立即配眼镜的人群里,有超过35%的家长都想要试试其他方法来解决孩子近视的问题。家长不愿意接受孩子就这么近视了,要一辈子戴眼镜了。



医学领域公认,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已经形成的近视几乎不可能治愈。根据《中国青年报》2022年的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谢立科表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科学观念应该是,低度近视要预防加重,高度近视则要防止并发症,但并不能治愈。


也就是说,即便是价格昂贵的ok镜和阿托品滴眼液,也只能是起到有效控制发展程度的作用。


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联合五部委发文,近视矫正的机构不能在广告宣传里使用“康复”“恢复”“近视治愈”这样的词。


但家长不这么认为。根据2017年的调查,在全国近2万名受访者中,超过三成觉得这件事情“说不清楚”,还有四分之一对于“孩子的近视可以治愈”这个说法,觉得非常认同或者比较认同。



此外,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是“假性近视”——这个名称也充满迷惑性,容易让家长误以为孩子只是眼睛太累,而不是真的近视了。


但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说明,其实根本没有针对“假性近视”的严谨医学研究,因为近视就是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pseudomyopia)”实际上是一种眼调节的现象,如果科学地翻译,更应该说成是“调节性近视”。


忧心忡忡的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是真的近视了。他们更愿意相信,孩子还在发育,只是“假性近视”,总有方法可以缓解。


在此缝隙中,商家更有机会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根据《中国青年报》2022年的调查,83.6%的受访家长都认同,商家声称可以“治愈近视”的营销策略非常普遍。


近视无法治愈,这个无奈的事实,确实加重了家长的焦虑和自责。也许,真的要接受孩子已经发生的近视无法逆转这个现实,才能合理地采取措施。少些纠结和辛苦,也少花些不那么值得的钱。(来源:腾讯新闻)


参考资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