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又看了一遍《蓝色情人节》。二刷,还是觉得压抑。
看到结尾,迪恩在漫天烟花中走出辛迪的视线,真想把他们拉到一起问问,
你们当初那么相爱,为什么短短7年,就变得没话聊,没爱做?
《蓝色情人节》有很大的篇幅描写美好的爱情。搬运工迪恩对医学院学生辛迪一见钟情。相爱到什么程度?辛迪完全接纳了高中都没毕业的迪恩;迪恩也不介意辛迪与自己结婚的时候,怀的是前男友的孩子。
他们在午夜的街头跳踢踏舞,在城市的清晨里弹尤克里里,觉得对方是自己前世注定的爱人。
毫无疑问,辛迪就是那个嫁给爱情的姑娘。
可惜在浪漫的男人和现实的女人之间,烟花易冷。
迪恩还是当年的迪恩,靠给别人打零工过生活,人生最大的理想是做个好爸爸、好丈夫,女儿和狗都跟他亲。
辛迪大学毕业进了医院,是个事业型女子。她工作很忙,对事业有非常高的期许。当爱情的光环褪去,她无法继续爱一个只知道浪漫不知道赚钱的“无用男人”。
迪恩说,男人其实比女人浪漫。男人一旦决定结婚,就是认准了。而女生像买菜一样,挑来挑去找最好的。她们终其一生去邂逅白马王子,结果却嫁给了有好工作能稳定下来的人。
在豆瓣电影短评里,有网友说,这部电影,就是“爱情最后的样子”。
我特别想把它推荐给那些死都要嫁给爱情的女孩。
看完电影,你大约会明白,
爱情是荷尔蒙的狂欢,会美化一切,模糊两个人的距离;而婚姻则是精准的算法,结婚前1%的差距,结婚后会被放大为10%甚至 100%。
日前鲁豫采访李亚鹏,把跟王菲离婚的事又翻出来了。
王菲就是一定要嫁给爱情的女孩,她跟李亚鹏当年也是甜得齁。
热恋的时候,李亚鹏曾经一天发一百多条短信给王菲,花一百多万请人去听她的演唱会。王菲的反馈同样热烈而甜蜜,不仅给李亚鹏取名叫“蜜瓜”,而且愿意放下本性中的内敛、羞涩、不爱凑热闹,跟李亚鹏一起上杨澜访谈,还发过类似“老公牌儿电冰箱就位”这种根本不像我菲本人的狗粮微博。
甚至连穿衣打扮都变了,天后穿得像女干部,才配得上男慈善家李亚鹏。
然而,嫁给爱情的女孩终于发现只有爱情是不够的。
爱情里正确的人,不一定在婚姻里正确。
离婚,正如王菲所说,没有狗血,没有悲情,没有第三者,没有婆媳关系,没有财务问题。王菲与李亚鹏,一个是养家糊口的男人,一个是永远的高中女生;一个想要的是家庭,一个必定活成传奇,他们的问题不是不爱,而是不同。
王菲跟谢霆锋现在不结婚真的挺好的。以爱情为信仰的人,就让爱情归于爱情,就算第三次嫁给爱情,天后也不一定能把婚姻进行到底。
“嫁给爱情”当然没错,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是不是一定要嫁给爱情,但“嫁给爱情就一定婚姻幸福”,是非常错误的认知。
婚姻分四层:
嫁给爱情,过上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嫁给合适,过上幸福却有几分遗憾的婚姻生活。
嫁给爱情,遗憾地发现有再多爱,也过不到一块儿去。
嫁给将就,遗憾地发现,如果既没有爱情,也没有合适,结婚就是耍流氓。
马东说
人生的底色是悲凉。彼此相爱又适合结婚的,是人群中的少数。大多数的人生,总带着或多或少的遗憾。
一定要嫁给爱情,听上去豪情万丈,实际上是个肥皂泡。因为拼着老命也要嫁给爱情的姑娘,一定相信嫁给爱情就能幸福。这种过度的笃信,会把过多的感性和情绪带入婚姻,为婚姻增加更多不确定的风险。
爱情崇尚感性,婚姻崇尚理性,是有相同躯壳的不同物质。如果说爱情是烟花,婚姻就是产品。
被雷军称为“中关村才女”的梁宁,在产品思维第一讲里说到一个结婚教练。结婚教练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现在的工作是指导决心要结婚的女生,如何在一年半内完成目标。
梁宁说:改变一个人是非常艰难的,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观察一个人,进行适配性判断,更关键。
结婚教练的框架分五层:
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圈和存在感。
感知层是女孩俗称的“有感觉”。角色层决定你们有多少共同话题;资源层是收入、车、房。
嫁给爱情的姑娘,多半觉得这三层合适,就可以结婚了。
但结婚教练认为,决定婚姻长久的是能力圈和存在感,它代表一个人的未来。我们结婚,不仅与现在的他在一起,更要与十年二十年后的他,过到一起。
我认识一个姑娘,没有嫁给爱情的原因是男朋友对于家庭的期待是男主外,女主内。
当时他们都在上海,男生做IT,女生做外贸。两人无数次坐在草坪上憧憬未来。在男孩的未来里,有两个听话的孩子,最好一男一女;有一个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全职太太,要温柔、听话、能干。
女孩很困惑,觉得他在讲别人的故事。
分手时,很多人说女孩太作了。男孩条件那么好,两人又有感情,结了婚还有什么不能商量的?
如今10年过去,男孩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中层,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太太从结婚就没上过班,最近正在备孕第三胎。
女孩自己开了贸易公司,丈夫的事业也在上升期。结婚8年才要孩子,女孩做完月子就恢复工作,平时孩子交给保姆,周末两人一起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