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下午,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临港新片区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五家共建基地和服务机构集中入驻。
活动中,浦东法院发布
《服务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五周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
包晔弘副院长简要介绍了五年来涉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举措机制,以及十起典型案例。
包含三起商标权纠纷、三起不正当竞争纠纷、四起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以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商标权纠纷
涉及商标专用权与企业名称的权利边界、人机交互产品语音指令的正当使用以及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标准问题。
不正当竞争案件
涉及擅自使用具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
微博刷量虚构数据
以及不当使用他人游戏元素牟利等。
侵害商业秘密纠纷
涉及对游戏未公开角色设计的保护、恶意重复侵害商业秘密的判罚以及非法获取持有型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另外在一起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中,法院同时作出证据保全及行为保全。
其中,由垦丁所王琼飞、徐娟律师代理的“
微博刷量虚构数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荣获入选典型案例之一。
五年来(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浦东法院共受理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案件9226件。其中,刑事案件4件,民事案件9222件。收案量占同期知识产权案件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2021年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案件收案量最高,达4358件。
白皮书显示,
案件类型上,民事案由分布较为集中,著作权纠纷占比87.5%,商标权纠纷占比5.3%,不正当竞争纠纷占比4.7%,知识产权合同纠纷占比2.5%。诉讼主体上,涉诉企业类型丰富,涵盖众多高科技新兴产业。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具有涉外因素)保持平稳增长。
白皮书分析,
五年来,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案件主要呈现5个特点:涉网络著作权纠纷多发、商标侵权行为形态多样、新型竞争纠纷案件层出、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有所增长、技术合同纠纷专业性增强。
五年来,浦东法院坚持以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探索创新司法服务保障举措,为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提供扎实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公正高效审理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案件,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严保护”“快保护”,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
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律服务中心等单位加强沟通协作,合力营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主动前移司法工作关口,延伸法官工作触角,向有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