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少数派
数字生活传道者。分享智能手机应用,游戏,数码周边测评,App开发者访谈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一位县城「贵妇」的春节消费记录 ·  昨天  
雷科技  ·  二手iPhone杀疯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少数派

30 分钟的使用,我爱上了 Cosmos 这个第三方微博客户端

少数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18 22:45

正文

原来微博也能这么有冲击性!

凌晨一点,我手机上的 Outlook 邮件提示声音响起,是一个 TestFlight 邮件,要测试的软件不是别的,正是我们今天的主题:Cosmos。

微博,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用,由于我的很大一部分朋友圈都在微博,所以这是我社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近七天,微博占了我手机 25% 的电量,可以看出来,微博对我有多么重要。

微博还是很耗电的


收到了这封邮件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载这个软件来体验,我测试的是 Cosmos 1.1.0 版本。经过三十分钟的使用,这款应用让我感觉: 原来微博也能这么有冲击性!

我感受到的冲击性分两点:

  • 交互冲击

  • 功能冲击

那么接下来我想详细讲一下,这些冲击,都在哪里展现。

交互冲击

进入应用,你首先看到的是时间线。 不是广告,不是「微博故事」,就是你的时间线 ,没有任何东西来干扰你的时间线。

时间线上,这款应用将新浪微博平台最基础的元素「微博」以一个个小卡片展示。每个卡片都用简单的阴影与背景形成对比,极简却又不失层级感。这款应用一共了两种卡片显示模式,窄卡片和宽卡片。

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窄卡片模式,因为窄卡片模式给应用带来了层次分明的感觉:头像悬浮在卡片边缘,像是一张纸上粘贴了一个便签,让你更好地沉浸在内容中,却又能很简单地注意到微博的作者。如此沉浸式的体验,是让我感到冲击的地方。

当你在下方切换界面的时候,你会发现,动画很华丽,但是却不拖泥带水,为界面的转换提供了很好的缓冲。

这个动画我很喜欢


同样,这个切换亮色/暗色的动画我也很喜欢,从一角开始变化颜色,有种太阳和月亮交替向地面洒下阳光与黑暗的感觉。顺带一提,这个圆形菜单,还是可以在设置里自定义的。

同样,你还可以自由地调整主题颜色,文字字体、大小以及行间距。让这款应用的视觉体验更加符合你的口味。

可以高度自定义的视觉体验


iPhone 的 Taptic Engine,改变了简单的震动,为人与虚拟软件的交互加上了一层润滑剂,让人们感觉到操作软件就是像在操作实体一样。同样,这款软件,几乎每个动作都会触发 Taptic Engine 的一些小反馈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操作。由于这项功能的特殊性,我无法向大家演示,只能用简单的语言来向大家描述,很抱歉。

不光是内容本身,当你与内容互动的时候,你也能感受到一些精美的小细节。

我在微博上的第一步操作,就是手指向下滑动,来观看时间线。这款应用在右侧有一个计数框,可以显示你滑到了多少条微博,虽说这个小功能不算特别有用,但是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再一次表现了这个应用的层次感。

功能冲击

你在用微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我想与我关注的人转发出来的源微博进行互动。那么在微博上,我们是怎样进行这个操作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点进原来的微博,然后最下面的任务栏才能对源微博进行操作,这种切换总让我感到很突兀。

不过在 Cosmos 中,原微博上也被加上了代表三个功能的图标,让我们轻松与原微博进行交互。

就扩展功能来讲,这款应用也很丰富。点击每条微博上的三个小点,你可以看到复制微博链接,微博内容,收藏等等功能。 这款应用甚至还有批量保存微博附带图片的功能!

丰富的分享功能


同样,你还可以长按住一张图片,进行快速分享:

相比微博官方客户端及其有限的分享功能,这款应用的分享像其他第三方微博客户端一样吊打了微博官方。

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功能:这款应用播放秒拍视频的时候, 会弹出一个悬浮窗来让你观看视频 ,你还可以随意拖动悬浮宽口。看完视频想保存下来也没有问题, 直接点击下载按钮即可,不用再去找 Workflow 了。

同样,这些易用的功能,配上精妙的动画,给我的微博带来了两重冲击。

最后总结

目前 Cosmos 这款应用稳定版还处在 1.0.0 阶段,1.0.0 的功能极其受限。 我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展示的是 1.1.0 的预览版。所以大家可能还体验不到这篇文章讲述的功能。不过我猜测 1.1.0 正式版应该很快就能出来。

总之,如果你喜欢在你的微博旅程中添加一点儿「颜色」的话,我强烈推荐你尝试一下这个 App,我相信你会喜欢的。


除了 Cosmos,少数派还推荐了其他 iOS 微博客户端,请在少数派网站内搜索关键词「 微博 」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