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心海一隅
来源 | 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
这本书由各种信件所组成,一封封来信,相信你,会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为又来了新的,这就是公平。”
人生这一趟旅程,就是在走过一天又一天的时间里,由孩子长成大人,由幼稚变得成熟,每个人都是这样。
而这也是作家三毛在《亲爱的三毛》这本书中,给读者回复的60余封回信的主旨,她最期待的就是读者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会不知所措,也会迷茫无助,而走遍世界的三毛,就像读者最好的朋友那样,给予最真诚的解答,以及最温暖的安慰。
走进这本书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三毛对人生睿智的思考,更是三毛对每一位写信来的读者的善待,这份爱就从她的笔端缓缓流淌出来。
哲学作家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漫长的读书学习的生涯,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更是给美好未来打好基础的事情。
因为给三毛写信的都是学生,所以向她倾诉学习问题的学生不少,其中《读书和迷藏》这一篇里,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便表达了自己读不进去书的苦恼。
这个初中生曾逃学两天到图书馆看书,后来被班主任和父母发现后,让她觉得很丢脸,而且她除了语文和历史成绩还好,居然有十一门功课亮红灯。
三毛告诉她,学问是一张网,要一个结一个结地连起来,才能在将来有所为,所以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要渐渐扎下根,才能结成牢固的网。
为了能够说服这个初中生,三毛还以自己为例,说当年自己休学,并没有放弃其它科目的学习,除了文哲书籍之外,她也读了很多数理化和自然书籍。
虽然父亲每天让三毛每三天要背诵一篇英文短篇小说,她也曾一边背诵一边流泪,但长大以后懂得欣赏音节和文法变化的美,就懂得感谢父亲的坚持了。
所以三毛建议这个初中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将来进入社会必需的基本常识,会让未来的实际生活更加得心应手。
三毛还把自己当初如何对待每一门功课的小秘诀都讲了出来,比如将数学当成推理小说去读,一步一步解题的过程就像大侦探在破案一样。
只有吃得了读书的苦,将来才会少吃生活的苦,哪怕功课再难,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这才是当学生应该做好的事情。
读书和学习就是每一个人在为人生打基础,如果打不好基础,未来走任何一条路都会更加辛苦,远比读书辛苦更多。
“你并没有被弃。没有人在世界上能够‘弃’你,除非你自己自暴自弃。”
这句话是三毛在《不弃》这封回信中写的第一句话,因为“一个被弃的女人”给她写来了这封信,诉说自己被丈夫放弃的痛苦。
这个女人与丈夫相恋四年,结婚也四年,前一年丈夫申请赴美进修,为了支持丈夫深造,她让丈夫带走了家中的全部积蓄,自己留在台湾工作。
然而五个月后,丈夫就写信来要求离婚,理由是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他,内心和环境的变化让他没有办法再爱这个女人。
这让女人的精神彻底崩溃,她不知道如何活下去,有过轻生的打算,她问三毛应该怎么办?
三毛首先安慰这个女人,她的丈夫提出离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禁不起考验的婚姻,终究是要散伙的,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为了能够劝解她,三毛请她先安静下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当务之急是内心要平静,才能睡得着觉,才能养得足精神。
既然有死的勇气,就更要有生的勇气,先不要管未来,而是先把当下的日子过好,生命在将来会给她公平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三毛告诉这个女人要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可以一个人过,也可以再去恋爱结婚,无论如何选择,只要忠于内心就行。
三毛认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把这些苦痛当成人生的一种功课,等到有朝一日,我们会感谢那些曾经的过往。
只要自己永远都不放弃自己,世界一定会对自己展露出笑脸的,始终相信这一点的人,还有什么关卡过不去?还有什么苦难过不去?
每个人都想拥有快乐的人生,但走着走着,总有一些人发现自己快乐不起来了,甚至不知道活着还能有什么快乐?
有这样一位不快乐的二十九岁的未婚女孩,在一家报关行做最底层的办事员,租着一间斗室,物质和精神上都很贫瘠,导致她很自卑。
工作能力有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还没有异性对她感兴趣,所以她给三毛写信来,在这篇《如果我是你》中得到了三毛的回信。
三毛以自己的经验说,生命的意义和终极目的就是“寻求真正的自由”,然后享受生命。
为了宽慰女孩,三毛假设自己是她,第一件会做的事情就是布置房间,把房间刷成明朗的白色,装一幅美丽的窗帘,床头柜上放一个小收音机。
还可以在墙角做一个书架,给灯泡换一个温暖的灯罩,再摆放几盆好看的盆景,房间布置得赏心悦目,心情自然也会开朗起来。
等到发了工资,还可以去买美丽而又实用的衣服,再去改变一下发型,还可以挑选几套化妆品,或者买一双新鞋,在不断的行动中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