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HR赋能工坊(ID:HR-empowerment)
本文作者:张小峰
人力资源工作很重要,有计划的做好人力资源工作更重要。春节过后,第一季度开门红,可以奠定全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基调。要想实现开门红,核心要关注“
开门六件事
”。
第一,走出去。
不能在闷在办公室里,要有开放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思想,才能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达到新的高度。
第二,夯基础。
虽然一直强调要做亮点工程,但是亮点工程只是后面的“0”,而基础工程是前面的“1”。前面的“1”做到位了,后面的“0”越加越多,才能做到“基础工作扎实,同时充满亮点”。只有把基础夯实,才有资格和资本做亮点工程。如果基础工作都没打牢,就去做花里胡哨的工程,会显得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第三,谋亮点。
在第一季度就做出几个大家交口称赞的人力资源项目、人力资源的短平快工作,迅速出成效。
第四,强执行。
人力资源包括自动和他动两种工作,第一种是自发自主的,比如谋亮点、走出去。第二种是人才、干部、老板,倒逼人力资源做的事,比如夯基础、强执行。要把应该干的事扎扎实实地干到位,很多企业由于一些执行性的工作做的不到位,淹没掉了其它事情。
第五,做专项。
必要时,要内部立项,也可请外部咨询公司,专项工作是有效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抓手。
第六,观自在。
主要关注HR本身如何做,HR的职能建设、队伍建设,包括HR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和素养等。
走出去包括三个方面:走出大门、走出部门、走出心门。走出大门指走出公司的大门,走出部门指走出人力资源部,走出心门指打开自我、突破自我。这三种不同的走出去应该由易到难,先把简单的工作做好,最后再把长期性的、最难的坚持下去。
第一,走出大门,到行业里交流,到标杆企业里学习。
有时走不出部门、走不出心门,核心原因在于认知达不到一定的维度,不认为自己错了,不认为自己做得不到位。每个HR都觉得自己很辛苦,但实际上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始终在自己认为的范畴内做事。所以,首先要走出大门,走出公司,到行业里交流,到标杆企业里学习,只要看到了就会有所感触。一个人的成就和做法,一定大不过他的所见所闻。如果不走出大门,很难走出部门、走出心门。
第二,走出部门,走出人力资源部。
春天没有那么忙,客户没有那么多事,业务部门也没有那么多事。趁“农闲”时走出部门,到业务部门喝喝茶、聊聊天、摸摸底、交交心,把握业务部门的需求,检查人力资源的工作是否到位。
第三,走出心门,跳出自我。
吾日三省吾身,要自我反思、举一反三。跳出自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力资源工作是否做得足够好?人力资源工作应该怎样做得更好?老板和业务部门是否需要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员工如何看待这个机制?怎样改变现在的机制?怎样改变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风格、方式及做法?怎样改变人力资源队伍的言谈举止?要跳出自我、不断思考。
夯基工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薪酬总结与分析、年度经营计划、优化干部档案、人力资源职能优化、HR队伍规划、人才档案管理、后备干部培养计划、部门和岗位说明书的更新、学习地图、任职资格、领导力模型的更新、薪酬调研、人力资源管理权限更新、HRBP专项能力提升等。如果公司没有那么多时间怎么办?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这些事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重点干好哪几件事?
第一,人力资源的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是一个更为基础性的工作,应当放在第一位。
第二,薪酬总结和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和人相关、和事相关、和钱也相关,这是老板所关心的。企业会关心,做了10亿,多少人是合理的?假设原来是1500人,在1500人不变的情况下,怎样能做到15亿?或者假设10亿的业绩不变,怎样能做到1200人?一个优秀的HRD,应该能够脱口而出:公司实际在职的人数,其中正式员工的数量、灵活用工的数量,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占比,流失员工数量,准备补进的员工数量。这些事应当是应激式的,立刻就能回答,并且讲的头头是道,这样工作才算做到位。
第三,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干部是核心人群,后备干部是干部管理的基础,直接从现职干部开始,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甚至溺水的情况。有些企业干部的活力和动力不足,就做干部的退出机制、做干部的市场化管理,干部业绩不达标就要退出岗位。结果年底发现,有两三个人干的不理想,但是把这两三个人拿走以后,找不出能替代他的人,青黄不接。因为业绩不好而让他退出,只会造成业绩更差,过去只是业绩下滑,现在由于没有后备梯队,变成了业绩塌方。这样就不能实现严格的制度刚性兑现,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所以,要想做好干部管理,入手点在后备干部培养。
举个例子,某企业制定了30名后备干部的培养计划,培养一到两年后,把他们安排在基层的管理岗位上,锻炼一到两年后,已经有人可以胜任中层副职的位置了。现职的中层看到后面有三四十个虎视眈眈、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小姑娘,心里会发怵,如果不好好干,他的位置一旦空出来,马上有人能顶上去,这就是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性。华为的干部管理就像猴子爬树,往上看全是猴屁股,往下看全是猴脑袋,如果上面的人懈怠了、掉队了,下面的人立马顶上去。所以,猴子爬树不是干部管理的概念,更多的是后辈干部培养计划。
第四,薪酬调研。
主要是市场化薪酬调研,在市场上怎样发钱,怎样更有竞争力。
很多单位的薪酬总结与分析、薪酬调研、以及后备干部培养做的不到位。如果第一季度在这四项中,能把三项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到位,就已经很好了。当然,如果单位HR比较多,每个二级部门选两项甚至一项,并且扎扎实实做对,也是可以的。夯实基础不要贪多,不要求大求全,要关注3-4项最核心的事,按顺序扎扎实实地做到位。这里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很长时间,做人力资源规划不可能把其它事情停下来,一定是一边干其它事,一边做人力资源的夯实基础专项,两个月也不一定能干完。不要以为工作会停下来,只做这件事。
在做咨询时,客户会说,按照标准时长4个月付项目的费用,能不能两个半月做完?我当然愿意两个半月做完,但是基本上不现实,核心原因不在于我们不配合,而在于两点:第一,假设我们在专门做薪酬项目,但你们不是全身心做这件事,你们还有很多其它工作,不可能因为一个薪酬对象,把其它工作都停掉。第二,企业内部还有流程、还有领导、还有其它部门、还有其它分管领导,大家要一起决策,不是人力资源部说了算。我做了100多家企业,只有一家提前,其它的都完成不了。所以一定不要贪多,不要这个也想干,那个也想干。
一个公司里有很多人力资源工作,有很多非常琐碎的事情,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要抓住3-4项,扎扎实实地做到位。
每个企业都想让自己的工作充满亮点,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亮点工作,一般亮点工作的必须要满足以下原则:
第一,完全创新。
完全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行业里面没有人提的,比如薪酬质询;另一方面是行业里的优秀公司已经在做,但是我们还没有开始做的。比如战略解码、工资总额,虽然很多单位已经在做,但是还有很多企业没做,包括组织能力、组织效能,已经有很多优秀企业在做,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没做。这里要注意,不要和基础工作混淆,比如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这不是亮点工程,因为这是别人干了几十年的。
第二,业绩强关联。
比如专项奖励计划,只要专项奖励计划做出来,绝对会对业绩有提升作用。不要小看机制力量,它虽然不能取得大踏步式的前进,但是水滴石穿、日积月累也有价值。
这里有两个通过专项奖励带来业绩变化的案例。第一个,湖南某造纸行业的国有企业,当年的业绩订单还不错,但是产能已经满负荷了,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产能?他们的人力资源总监做了一个产线竞赛奖,产量高的产线就发一笔奖金。奖金其实没多少钱,第一名大概5000元,第二名3000元,第三名2000元,后面就没有奖金了,这样一个很小的机制迅速地让整个产能又增长了百分之一二十。
第二个案例,2018年的世界杯,58同城做了世界杯的内部PK赛,选了20多个销售小组,每组代表一个国别,逐对厮杀,有小组赛和淘汰赛。PK的方式很简单:业绩好积3分,业绩一般积1分,业绩不行积0分。有了这样一套游戏化PK的机制,一个月的时间,业绩增长到原来的455%,这就是业绩强关联的亮点工程。
第三,核心干部与人才。
核心的干部和人才怎么解决?这里举一个案例,我们给国网的二级公司南瑞集团做了一个人才发展体系,包括一个大的任职资格的优化和三个专项。三个专项包括应届生、国际化项目经理、高端领军人才。这个人才专项针对于C9类院校、清华北大、优秀博士有专门的培养快车道,做完计划后,南瑞集团招了19个清华北大的人才,在整个国家电网的系统里都出名了。人力资源部招了19个清华北大的人才,让老板特别有光彩,因为抓住了青年高端领军人才。所以,要始终关注核心干部人才。人才发展做到一定程度以后,习总书记去江苏省视察,在没有通知国家电网总部的情况下,去南瑞做了一次视察,这之后南瑞在行业里火了。国网总部都不知道,结果习总书记去那视察工作了,说你们解决了卡脖子工程,科技人才管理、培养得好,人才发展做得好。其它企业蜂拥而至,找他们学习。这就是亮点工程,有了几个亮点工程后,整个人力资源工作就会持续上台阶。
第四,一把手工程。
老板关心什么、老板亲自抓什么,就盯着什么事,把老板关心的事放在第一位。
第五,仪式感和参与感。
人力资源的工作很多时候在无形当中,很难在表面上体现出来。怎样把工作做得更有亮点、更出彩?其实,人力资源的工作让更多人看到,本身也是一种亮点。如何让更多人看到?其实就在于仪式感和参与感。比如做干部的竞聘,要大张旗鼓,要进行内部宣传,这就是仪式感。我们给兵工集团下面的一个二级公司做社会化招聘,一共招12个岗位,最后收到一万多份简历。整个工作一下就打出旗号了,这就是仪式感和参与感。
具体来看,完全创新可以做的事包括薪酬质询、人才供应链、人才三表、组织活力、文化审计;业绩强关联包括战略解码、指标优化、专项奖励、工资总额;核心干部和人才包括干部述职、干部退出、干部竞聘、后备选拔;一把手工程包括企业文化理念、组织规划、干部规划;仪式感包括干部宣誓、奋斗者宣誓;参与感包括后备选拔、述职、绩效反馈和面谈。
同时进行的亮点工作不建议超过3项。
在众多人力资源工作维度中,薪酬质询、干部竞聘、干部退出、后备干部选拔、人才盘点、人才摸底、新干部转身计划,都是可以关注的,可以在其中挑选几项,作为自己的亮点工作。
强执行要到位,一定不要出错。亮点工作不建议同时超过3项,夯实基础也是选择3-4项,扎扎实实做到位,要抓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摊大饼。但是,强执行的基本导向发生了转变,执行要追求面面俱到,哪一点都不能出错。
执行方面可以关注这几件事:工资总额清算、绩效兑现、奖金发放和薪酬调整、干部盘点、招聘计划、培训计划、轮岗计划、干部的激励和薪酬调整。执行千万不要出错,有些客户很离谱,发钱时发错了,而且是给一些非常敏感的人发错了,这就是执行不到位。看似是一件小事,这个月发错,下个月可以补回来,但领导会认为人力资源部工作不细心、不用心,不重视最基本的工作,什么事都干不好。即使有很多亮点工作,依然不满意。由双因素理论可知,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执行性的工作主要关注的就是不满意,亮点性的工作主要关注的是满意,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做专项,要借助外脑开展。如果有能力,可以把专项放到基础工作里,当自己的时间不够时,一般借助外脑开展会好一些。
每年都有人请我们做咨询,为什么我讲课越来越认真?因为有正反馈,大家请我去做培训、做咨询,我就踏踏实实给大家讲课。1万个听课的人里,哪怕有10个人请我做咨询,讲课也值了。所以,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讲课效果越变越好,不是因为讲的内容多么深奥,更多是因为我开始站在大家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我过去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不管别人是否爱听,经常在直播间怼人。现在我会关注大家在工作里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我提供什么样的专业上的支撑,这是一个转变,这种转变就是观自在。
人力资源工作想要干好,除了管事以外,还要管人管己管组织,需要观自在。HR要在四个方面做到位:第一,率先垂范;第二,带好队伍;第三,跨部门协同;第四,向上管理。这里先分享两个:率先垂范和向上管理。
率先垂范。
做好HRD的一些要求是通用的:
1、专业或者懂专业。
2、上进、聪明、爱学习。
HR是最爱学习的一群人,如果不上进、不爱学习、不聪明,是干不好HRD的。如果起点高,要高举高打,持续往上走;如果起点低,要日拱一卒,亦步亦趋地往上走。
3、主动、责任、担当
。不要推诿,要敢于担责。
4、有心、有客户意识。
老板是客户,业务部门也是客户。
5、系统思考、深度思考。
不要只听课程内容,要思考我为什么是这样想的,这样才能把知识消化吸收。
6、忠诚。
很多HR关注不到忠诚,HR懂专业、上进、聪明、爱学习,所以普遍有一种专家心态,具有专家心态以后,就做不到HRVP(人力资源副总裁)了,只能做HRD。核心原因在于忠诚,跟对人很重要。有些企业的HRD相互吐槽,老板吐槽HR,HR吐槽老板,HRD不满老板各种各样的做法,老板对HRD也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最后不了了之,一拍两散,这种思路肯定是不对的。如果是国企,要忠诚于组织;如果是民营企业,要忠诚于老板。哪怕不认可,但是拿了人家的钱,就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拿了工资,就应该把老板让你干的事踏踏实实地干到位。
另外,要忠诚于职业,对得起HR行业。举两个负面的例子:第一个,工厂的HR过去在招人时,招完人领身份证,念完名字把身份证甩地上,那些被招工的人很不爽,我的身份证是我的尊严,就这样扔在地上了?这是对职业不忠诚,一个真正的HR不会这样做事。再举一个例子,有些互联网公司在办理离职时,到正在上班的员工工位上,拿着辞退声明、解除劳动合同声明,当场宣读,然后马上收拾东西,旁边站着一个保安,这样的行为对人力资源的忠诚也是不够的。
7、皮实。
在企业里不可能不会遇到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8、分寸感。
要和老板、业务部门保持一些分寸感。
1、选准老板。
跟对人很重要,要关注老板是否值得,比如老板的追求、格局,以及跟着老板的回报。
2、性格匹配。
人格特质包括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等,但有些老板属于二踢脚式的性格,一点就炸,接受不了重话,这种性格是不匹配的,跟他干会很痛苦。
3、有私交。
非正式的关系很重要,这一点可以放在最后。
4、不要有教练心态。
很多HRD总想教老板做人,但能当在中国内卷的环境之下当老板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作为HR,比人家弱很多,不要有教练心态,要躬身入局,双手沾泥,趴在地上踏踏实实做事情,把事做好一定会有回报。我们有一个客户去年劝退了HRD,老板下定决心把HRD劝退,是因为他来了以后基本上没去过项目,每天闷在办公室里。所以,一定要躬身入局,双手沾泥,踏踏实实地扎在一线,不要飘在空中,不要有教练心态。
5、不能太强势。
和上级沟通,强势是不行的,需要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6、懂沟通。
要有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要有开放的心态。
7、有耐性。
向上管理会影响老板,对老板的影响力越大,人力资源政策的施政纲领才会做得越好。
某集团公司做集权,但是分、子公司不认可,老板想做人才发展,分、子公司又不配合,问我怎么办,我问他们的HRD怎么样、能不能整合资源、有没有赢得老板的信任。他说暂时还不行。如果HRD没有赢得老板的信任,不可能把这件事干好。业务部门的人都是墙头草,你能迎合老板、搞定老板,业务部门就觉得你牛,搞不定老板业务部门就不理你。所以,人力资源前面做再多的事,如果不能观自在,不能向上管理,不能利用专业加情商解决影响力问题,到最后是干不了的。
很多人以向老板拍桌子为荣,人家给你钱了,即使不合理,也可心平气和地讲,跟他拍桌子就被他管理了。不跟老板拍桌子,就把他包容到你的场景之中了。老板在这个场景里拍桌子,我不生气,然后再引导老板,这才是向上管理,和老板对着拍桌子不是向上管理。举个例子,在家里小孩跟你发脾气时,如果你能够掌控局面,你就不会冲他发脾气,不在掌控之中了才会发脾气了。所以,当你向老板拍桌子时,已经失去了对局面的掌控力度,这时就要关注如何提高局面的掌控力。
第一,薪酬质询。
薪酬质询是安徽投资集团的人力资源创造出来的,作为国有企业,他们有工资总额的预算管理,工资总额做完以后,每年在预算时,让各个子公司的总经理来到集团,看一看钱准备怎么花。
清算主要由HR关注,做了哪些事、干了什么工作是清算的事,这些数据就在人力资源部。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当年的工资总额预算计划,按照工资总额决定机制,今年的指标是两亿的利润,这两亿的利润按照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大概能拿到多少工资总额的预算?假设对应4000万的预算,这4000万准备怎么花?子公司的负责人带着人力资源部,过来跟讲这4000万准备怎么花。
比如去年发的是3300万,今年预算业绩增长,工资总额也增长,从3300万增长到了4000万,多的700万准备怎么花?第一,三年没有调薪了,准备全员普调5%,假设涨了一两百万。第二,给业绩好的人多发奖金,让绩效兑现高一些,提高标准全薪,鼓励冲锋。第三,让能力更强的人涨薪,比如给100人涨5%,大概每人涨多少、预计会涨多少钱。
另外,今年可能会招几个人、招哪个大学的、哪个是社招的、哪个是校招的、大概会花多少钱。以及全年的固浮比控制到多少、固定的控制到多少、绩效控制到多少、年终奖准备剩多少、什么时候发年终奖、怎么发年终奖、是否要做一个超额利润分享计划、是追求火车头加满油还是追求共同富裕、薪酬发放节奏,这些都是子公司的班子成员和人力资源负责人统一谈的事情,这就是薪酬的质询。在过去,薪酬是一种管控的方式,告诉你有多少预算,剩下的就不管了,超标了就压你。但实际上要做好过程管理,做完薪酬质询,下面的人知道钱怎么发,往下落实会非常顺畅。
第二,人才三表。
和人相关:按照上期人数、本期人数、离退休人员、不在岗人员、合同制、派遣、实习,按照学历区分,按照工龄区分。岗位胜任比是多少、高绩效人员占比多少、高薪人员有多少,全部做出来,一目了然。和钱相关:工资、奖金、福利、教育培训、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大概花了多少钱。
包括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的含量、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率、人均现金收入、全时当量、人员的结构、项目的结构、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人力资本的收入指数、增值指数、直接人工成本的比率、间接人工成本的比率、人工成本回报率、利润率、全员劳动成长率、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主动离职率、平均到岗时间、招聘成功率、员工敬业度指数、高绩效员工留任率、员工平均服务年限、人均月缺勤次数。左边是投资,右边是收益。还有上年度、本年度、行业标杆,这跟自己比、跟目标比、跟标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