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铅笔经济学
铅笔经济研究社,成立于2006年,是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我们的核心观念是市场经济、法治、有限政府、古典自由主义。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社会宣扬和推广这些观念。同时,我们努力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殡仪馆馆长,被查获 ·  昨天  
德州晚报  ·  满座!满座!德州,单日近500万! ·  2 天前  
德州晚报  ·  破100亿!全球第一! ·  3 天前  
鲁中晨报  ·  千万警惕!春节期间,9人接连确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铅笔经济学

李子旸:美国得到鱼 中国学会渔

铅笔经济学  · 公众号  ·  · 2024-03-27 12:30

正文

本文共 2068 字,建议阅读时 8 分钟。



前几年中美贸易战刚开始时,我在微信群里和人吵了一架。那人是个恨国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完全是因为中国做了错事,中国要反思做错了什么。

我则针锋相对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关系,首先是个巨大的成功故事。在很多年里,中美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两国在产业分工、技术合作、经济互补等多方面的合作,规模每年达到几千上万亿美元。有人说,中美两国,才是过去四十年最成功的合资企业。我 这个说法很对。

在此前的人类历史上,很难找到如此大规模的国际经济合作。中美之间的这种经济合作,把自由贸易和分工协作的效果几乎发挥到 极致。两国人民都因此深深受益。全世界也因此获益匪浅。我们不应无视这个最大的事实,而只看到中美两国的分歧和矛盾。

恨国者的问题在于,他们因为意识形态的偏见,不愿意承认任何中国的成功,因此一叶障目,对中美超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及其成就视而不见。他们对中国只有不屑一顾和挑剔不止。所以,贸易战一爆发,他们就赶紧跳出来 “反思”中国的错误了。

对恨国者的偏见,我们不必理睬。但我们也要解释一个问题:中美之间巨大且成功的经济合作,为什么会演变为贸易战?我们中国固然没有做错什么,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本文就是要分析这个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外贸只是为了赚取美元外汇。为了这个目标,中国建立起庞大的外向型产业,生产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需的商品,出口换来美元。美国逐步向中国开放了市场。在很多年里,美国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国。

中国的外贸发展很快,没用多少年就解决了中国的外汇紧缺问题。外汇储备达到此前想也想不到的千亿美元。这时,有关部门颇为紧张。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美元。钱太多了,也头疼。要知道,确保这些外汇保值增值,可不是个简单的任务。不但不简单,实际上是个大难题。

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几万亿美元。千亿就很紧张,怎么会到达万亿呢?这是因为我们找到了这个难题的答案,那就是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国债是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优质投资品,风险低,收益稳定。而且,除了美国国债以外,没有什么市场能容纳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

于是, 1 990 年代以后,中美两国之间出现了一种从经济上看很怪异的合作方式:

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各种商品,从生活日常用品到机械设备无所不包。美国向中国支付他们自己印出来的美元绿票子。得到这些绿票子的中国,并不去花这些钱,而是去购买美国国债,也就是说,把这些钱返回美国,让美国人去花。

有研究者认为, 9 11 之后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打的两场战争,耗资上万亿美元,这钱实际上是中国支付的。从财务的角度看,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如此。







看起来,在这个合作中,中国是彻头彻尾的输家。不,说是输家都不准确,应该说是冤大头。

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商品,运到美国去让美国人消费;美国人付了钱,我们又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返还给美国人。这相当于,中国把各种资源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都白白送给了美国人。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就业机会?

换句话说,在中美的这种合作中,实际上是中国人劳动、美国人消费。这 ……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美国人对这种合作很满意。他们乐得白白享受大量中国的商品。所以,尽管中美的意识形态是对立的,但美国积极扩大和中国的经济合作,主动拆除了冷战中的各种壁垒和管制,向中国开放市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动中国重返世贸。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人渐渐发现不对劲了。

大概在 2 000 年前后,有一位经常来往于中美之间的朋友,感觉到了美国社会在这方面态度的变化。他说:美国人现在有些不安。他们觉得已经被中国 “养坏”了。不工作只消费,长此以往,这国家就完了啊。

当时我们觉得这种说法很奇怪,都没当回事。现在回头去看,这位朋友可谓 “春江水暖鸭先知”了。

在中美的合作中,表面上中国两层吃亏,送去了商品,还让美国人大手大脚地花钱。美国这种情况,对个人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国家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毕竟美国人的处境太 “舒适”。他们一时半会也不下了决心“走出舒适圈”。










就这样,又过了一二十年,美国人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中美的经济合作中,表面上美国占了大便宜,但实际上却吃了大亏。其中的原因一言以蔽之:美国得到了鱼,中国却学会了渔。

美国的工业制造业,大量转移到中国。相应的,制造业的那些工作岗位,也都从美国消失了。美国经历了积重难返的 “产业空心化”。虽然表面上GDP节节高升,但内行都知道,美国的GDP,已经“虚”多了。

中国的工业基础本来就很不错,接受了几十年的产业、技术转移后,如虎添翼,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中国人民的辛勤劳苦并没有白费,而是换来了空前强大的国家。

终于,到了特朗普时代,美国人掀桌子了。中美之间爆发了贸易战。

了解了这个过程,也就知道了,美国的问题,其实是他们内部的问题,和中国关系不大。而美国要想解决问题,也只能对自己 “狠一点”,重新振作以来,不再沉迷于赚快钱的金融等等服务业,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深化改革。只有这样,美国才有可能Great Again。除此以外任何迁怒于中国的做法,都无济于事。

中国从来没有想过破坏、危害美国 利益,中国只是想做更好的自己。

作者:李子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